李烈钧简介 李烈钧促成蒋介石和冯玉祥达成北伐共识

2017-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照片摄于1937年12月25日武昌青年街循道会福音堂门前,右起:彭泽民.李烈钧.冯玉祥.王造时.李公朴.李烈钧1901年赴日进入士官学校学习,1908年回国,1

照片摄于1937年12月25日武昌青年街循道会福音堂门前,右起:彭泽民、李烈钧、冯玉祥、王造时、李公朴。

李烈钧1901年赴日进入士官学校学习,1908年回国,1911年积极参加武昌起义,担任九江起义的海陆军总司令并被黎元洪任命为五省联军总司令。

李烈钧和冯玉祥都出生于1882年。辛亥革命后,李冯二人都投入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李烈钧主要在南方跟随孙中山先生,而冯玉祥主要是在北方。

1925年,两人因孙中山的丧事而相遇,因政治理念相同而成为莫逆之交,维持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

李烈钧和冯玉祥都出生于1882年。李烈钧籍贯江西武宁,冯玉祥祖籍安徽巢县,寄籍河北保定。

李烈钧1901年赴日进入士官学校学习,1908年回国,1911年积极参加武昌起义,担任九江起义的海陆军总司令并被黎元洪任命为五省联军总司令。

冯玉祥清末1896年加入淮军,1902年改投袁世凯的武卫右军。1911年担任由武卫右军改编而成的新编陆军第二十镇第八十标第三营管带,积极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并指挥滦州起义。

辛亥革命后,李冯二人都投入到滚滚的革命洪流中,但李烈钧主要在南方跟随孙中山先生,而冯玉祥主要是在北方。

因孙中山丧事相遇,

两人具有相同政治理念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通电要求停止军阀混战,并改组内阁。当时很多国民党人士都加入了内阁,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商谈国事。李烈钧作为主要的幕僚陪孙中山北上。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但北京临时政府给予实际支持并不多,幸好当时在张家口的冯玉祥致电北京卫戍司令鹿钟麟说:“闻已推定诸贤治丧,由李协和总其事,余远在张家口,不能即来参加,凡一切用人用物之事,望吾弟悉听协和命。”鹿钟麟立刻拜访李烈钧并出示冯玉祥来电,使得李烈钧可以从容布置一切。

李烈钧也是久闻冯玉祥之名,却未见面,孙中山的丧事也得到了冯玉祥的大力支持,因此李同张继、方声涛、黄乳等商议,决定亲赴张家口见冯玉祥,争取冯玉祥参加国民革命。当冯玉祥得知李烈钧要来拜访他,也非常高兴,冯玉祥亲自带领军队在车站迎接,双方握手言欢,彼此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冯玉祥当即聘李烈钧为总参议,负责操场及讲堂工作,并参与商议国民军的各项重要事务。自此李烈钧“与冯朝夕抵掌谈天下事,谊若胶漆”,二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友谊,成为莫逆之交。

1925年冯玉祥和奉军开战,李烈钧受冯玉祥之请,到山海关前线,负责指挥,应李烈钧的要求冯又聘请方声涛为副总参议,协助李烈钧的工作。1926年冯玉祥出国去苏联,临行前电报李烈钧方面,请他们协助张之江、鹿钟麟。

1926年1月,冯玉祥通电下野,出国去苏联,临行前电报李烈钧,李烈钧劝冯玉祥不可远离,冯不纳,以一切事权交张之江,并托付李烈钧指导。同年8月李烈钧取道前往苏联之乌丁斯克,拟与在苏联的冯玉祥取得联系,并乘车转海参崴,乘船至香港。

1927年1月李烈钧抵南昌见蒋介石,代表冯玉祥向蒋致意并沟通意见,表达了冯玉祥的革命之意。同年6月李烈钧陪同蒋介石到徐州,参加蒋介石和冯玉祥的第一次会谈。最终蒋介石和冯玉祥达成了共同北伐,蒋冯二人商定从此携手“为三民主义奋斗”。此次会谈的结果,对第二次北伐成功、彻底打败北洋政府以及北方的各路军阀起到了决定的意义。李烈钧在协调蒋冯的关系中,尤其是就促使冯玉祥参加国民党、参加北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根据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烈钧文集》中的统计,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37年2月间,李烈钧有单独和联名提案、致电、复电、演讲、外出报告、公开谈话等共86篇,其中内容涉及冯玉祥的有33篇。里面主要内容是坚决支持冯玉祥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行为。

在这一年里,李烈钧积极协调蒋介石和冯玉祥之间的关系,并避免了双方的军事冲突,维护了国家的团结。从上面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李烈钧和冯玉祥的亲密关系,以及两人的相同政治理念。

私人关系甚笃,提携后辈

抗战期间,李烈钧到达重庆后没有住所,冯玉祥就将自己在歌乐山上的一处楼房让李烈钧居住,请李烈钧不要住到蒋介石那里去,并从自己的卫队中派了一个班来做警卫,告诉李烈钧,不要接受蒋介石派来帮忙的人,他派来的人都是特务。

在重庆期间,李烈钧身体不是很好,冯玉祥经常来看望李烈钧并请他去重庆的北碚休养泡温泉,同时两人对国家的政局,抗日的前景交换意见,冯玉祥还特意告诫李烈钧,说话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当心隔墙有耳,他自己去见蒋介石的时候都打着灯笼(表示当时的社会是非常黑暗的)。

在抗战中后期,李烈钧将他的5个儿子送上前线,其中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李赣驹(黄埔16期)、李赣骥(黄埔17期)是李烈钧请冯玉祥送他们上前线的,冯玉祥将李赣驹(二伯父)送到自己的部下高树勋手下,将李赣骥(四伯父)送到了自己的部下孙连仲的手下。

我曾听父亲说过,冯玉祥是有名的基督将军,他信了耶稣后,也要求下属士兵相信,就请牧师用水管浇士兵,表示全部接受洗礼,现在看是蛮有意思的。冯玉祥的手下士兵都是以农民为主,也不知道这些士兵是否能够理解基督的含义。

在1930年代初期,大伯父李赣鹏比较调皮不是很听话,爷爷李烈钧比较生气和头痛,冯玉祥看见后却说,“这个小孩很好啊,我来帮助你管理和教育一下”。然后就将我大伯父带到了泰山,让大伯父跟了他一段时间。

李烈钧刚到重庆时,冯李两家都在重庆,且都住在歌乐山,两家不仅大人来往密切,就是双方小孩也经常来往。当时冯玉祥的女儿冯理达和我五伯父李赣骅年纪一样大,所以读书就不仅在一个学校还在同一个班更是同桌。据我五伯父后来和我讲,虽然和冯理达同桌,关系也不错,但冯理达和我六姑姑关系更好,她们两个女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五伯父和她们两个人吵了起来,两个女孩和他一个人打,最后还是两个女将厉害,他只好跑掉了。

后来我在北京,1980-1990年代的时候,我姑姑每次回国都要亲自去看望冯理达,电话更是经常联络。

1942年我爷爷李烈钧和冯玉祥都是60岁,冯玉祥和李烈钧都相互题词,以书画作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当时冯玉祥还特意请了一个著名的雕塑家,给我爷爷做了个半身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