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创业的河南人

2018-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南人在历史上曾三次大规模落户贵州,近10万豫商和数量庞大的河南人在贵州用智慧和汗水创业,创出了"神奇"."百强"等知名企业,成为贵州当前

●河南人在历史上曾三次大规模落户贵州,近10万豫商和数量庞大的河南人在贵州用智慧和汗水创业,创出了“神奇”、“百强”等知名企业,成为贵州当前经济建设和生产生活的一支“主力军团”。

7月17日,距离发生矿难时已近一个月,当记者来到贵州省晴隆县新桥煤矿时,这里仍然充满着紧张的气氛。

在成功救出王圈杰、王矿伟、赵伟星三位矿工后,新桥煤矿仍有12人被困井下,救援在24小时不停歇地进行,各种救援应急队伍轮番值守在矿难现场。

“这次矿难,除了救出来的三个河南人外,下面还困着两个老乡。”一位老家在汝州的矿工马建光说,虽然他来煤矿的时间不长,但是在这里认识了不少河南老乡,约十几个,而总共的工人也就四五十个。

7月20日,记者在贵阳街头打车,巧遇一位河南籍的的士司机,因为乡音相近,这位张姓的哥显得特别热情。他告诉记者,今年40岁的他从小出生在贵州,但是父亲是河南开封的,因为随着工厂的搬迁来到了贵阳,他经常可以拉到操河南口音的老乡。

“咱们河南人在贵州的比较多。”贵州省***副***武鸿麟说,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部队(二野五兵团)南下又进军西南,十七军的大部分部队都留在了贵州,接管政权,发展生产,其中大部分是河南人。现在他们的第二代,甚至70后、80后都在贵州发展,从政的居多。除此以外,河南人来贵州还有两次比较集中的时期,一个是上世纪60年代,国家号召社会各界支援西部建设时,有近万河南青年来到贵州,长期在这里工作生活。第二个时期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因为贵州资源丰富,为数不少的河南商人都来此“淘金”,在贵州投资办厂,多种经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贵州晴隆新桥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贵州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专业的矿山救援队进行搜救,而隶属于永贵能源公司的发祥煤矿派出了30名队员前往救援。25天后,发祥煤矿开拓一队的队员王学林、周维友、黄永辉在救援中,将幸存者背出了矿井,由此受到公司总部的嘉奖。

除了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抢险救援外,永贵能源公司更为突出的贡献是来自经济领域的成就和贡献。

永贵能源公司党委***王群芳告诉记者,2004年,为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河南最大的企业——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决定在贵州设立子公司,以煤炭开发、洗选加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机械制造、建材等相关产业多元发展。5年来,永贵能源以4.5亿元的资本金,整合了50多亿吨资源,市值100多亿元。2008年,从3对矿井发展到13个生产矿井,3个在建矿井,新整合矿井及在谈项目20多个,煤炭产能提高到1000万吨,3年内,该公司将形成2000万吨产量,产值超过150亿元。

除了业绩的突飞猛进外,永贵能源更大的贡献在于对贵州煤炭产业的引导和表率。7月19日,永贵能源董事长、总经理于顺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永贵能源在贵州创造了三个奇迹:一是永贵能源的所有矿井实现了无一起轻伤以上事故的骄人成绩;二是公司下属的黔金煤矿、五凤煤矿等基建矿井,建设质量和建设速度均创造了贵州省的奇迹;三是公司整合的中小煤矿,都从事故频发的小煤窑,成长为当地的明星企业,创造了贵州省大煤矿带小煤矿的典范和奇迹。

于顺德透露,永贵能源5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赢得了贵州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贵州***石宗源在调研时,要求将公司托管安顺矿的模式向全省推广;贵州省***林树森公开表扬永贵能源是外来企业中干得最好的一家;2008年10月24日,贵州省政府在永贵能源召开了“全省大煤矿带小煤矿经验交流现场会”,副***孙国强要求全省学习永贵能源整合中小煤矿的经验。

“永贵能源在贵州树立了河南人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了河南企业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于顺德说。

河南企业对于贵州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永贵能源,背后有着一个拥有10万豫商的庞大群体。

7月20日,贵州省河南商会秘书长张国文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河南贵州两地间的商贸往来源远流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河南商人相继入黔投资兴业,谋求发展。迄今已有10余万河南籍人士在贵州兴办企业200多家,累计投资到位资金800亿元,主要投向商贸、建材、制药、房地产、建筑、水电、种植养殖业、餐饮娱乐、茶产业等领域,年销售额达1000多亿元,上缴税收50多亿元,安排就业人员30余万人,向社会捐赠达10多亿元,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代河南人在黔安家创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张国文说,从解放初期支边的第一代河南人算起,如今在黔创业的河南人已是第三代,总人数近10万。

贵州省豫商的代表人物首推祖籍南阳镇平县的张氏兄弟。哥哥张芝庭,贵州神奇集团董事局***,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两届全国***委员,首次带领民企走入医药界,创业22年来,总资产十多亿元,仅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就达5亿元,在胡润《2004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弟弟张之君,贵州百强集团董事长,旗下共有26个分公司,涉及制药、百货、地产、食品、金融5大行业,其中年销售额2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1亿元以上的4家,5000万元以上的5家。

一批当年跟随父辈赴黔创业的豫商成就不菲。1993年,贵州省河南商会会长、贵州仁都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泉水从老家巩义来到贵州,帮助经营贵州铝厂的父亲创业,从看见烟囱冒烟就头疼的眼科医生,到见不到烟囱冒烟就头疼的“水泥王”。他首先建成年产20万吨特种水泥生产线,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随后的3年间,连续“吃掉”6家水泥厂,并扭亏为盈。目前,张泉水的水泥企业资产达数亿元。

完成造纸厂异地产业嫁接的孟怀礼、孟浩东父子,夫妻共同创业、投资夜朗洞旅游业的张红亮、徐晓君夫妇,贷款2000万元、雄心勃勃进军贵州医疗器材业的王学哲……在贵州,更多的是像他们这样还处在资本积累阶段的豫商。

“在黔豫商创造了巨大财富,年销售收入300亿元,税收50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30多万。”贵州省***副***李金顺说,豫商企业同时带动了贵州当地的相关产业的发展。③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