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家关维兴 第三代中国水彩画家的杰出代表——关维兴

2017-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西方水彩画的出现,最初在欧洲,后来发展到美洲及世界各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在l9世纪至20世纪达到高峰,出现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水彩画家.如:威廉·泰纳(1

西方水彩画的出现,最初在欧洲,后来发展到美洲及世界各地,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在l9世纪至20世纪达到高峰,出现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水彩画家。如:威廉·泰纳(1775一l851)、约翰·康斯坦布尔(1776-1837)、卢梭·弗林特(1080-1969)、萨金特(1856-1925)、安德斯,佐恩(1860-1920)、安德鲁·怀斯(1917-)这一大批的水彩画家奠定了水彩画在西方绘画领域的稳固地位。

20世纪之后西方水彩画的发展重心已转移到美国和加拿大并成其为主流画种之一,水彩画的表现更贴近人民生活,作者队伍在不断扩大,水彩画的大展、年展、双年展、国阮展连续不断,已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一支主力军。

西方水彩画在明、清时期传人中国,中国出现自己的第一代水彩画家是清末民初,其中代表人物如:李铁夫(1864-1952)、刘锦堂(1894-1937)、张眉孙(1894-1973)、关广志(1896-1958)、李剑展(1900-)、倪贻德(1901-1970)、潘思同(1904-1952)、张充仁(1907-)、王肇民(1908-)。

其中对我国第二代水彩画家影响重大的有,关广志(东北、华北地区)、李剑晨(江、浙地区)、王肇民(华南地区)并开始形成水彩画的地域性特色。以他们为代表的第一代水彩画家,为中国水彩画的启蒙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0-50年代又出现了我国第二代水彩画家,如:古元、邵宇、吕晶、吴冠中、雷雨、梁栋等为代表。这代水彩画家们注重深入群众来人生活,坚持到工地、厂矿写生,他们的创作,努力表现时代。50年代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佛子岭水库、治淮工程、新安江水电站、霉天煤矿、炼铁高炉、机车厂房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画家们为反映生专、表现时代做出了最大努力。然而水彩画仍摆脱不掉人们心目中的"小品"地位,在各类全国性大展中仍受冷落。尤其在"文革"期间,由于这个画种难于适应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而濒于被淘汰地位。

70-80年代初诞生了我国第三代水彩画家。他们是以60年代的美术院校毕业生为主体,都经过正规美术训练,不仅具有良好的美术专业基础,还经历过数次的政治斗争洗礼,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经验积累。热爱水彩画,致力于水彩画事业,对水彩画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画种已不满是仅仅写生、画画静物这一"轻音乐"式的表现形式。

开始向水彩画更为广泛的范围和表现深度进发。其中一部分作者始向水彩人物画创作出击。如;广东美院的陈秀娥曾创作出《老猎手》《昔日的奴隶》《彭湃》等人物画作品。

胡钜湛也有描绘周恩来总理与老农工的《第一代可可》人物题材创作。湖南画家黄铁山的《金色伴晚秋》老农形象,黄中羊的《儿时的歌》描绘的勤劳农村妇女的形象。当时在美术界都曾引起过强烈的反响,为改变水彩画的"小品"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代画家中,一直以观察人、体验人、研究人为自己创作重点坚持水彩人物画创作的是关维兴。

关维兴与我相识相处已40多年。1955年,当时我们还是一群初中刚刚毕业的少年,一同考入东北美专附中(后改为鲁迅美院附中),经历了附中4年、本科5年长达9年的美院学习生活。关维兴是附中班上40名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大家都把他当作小弟弟。

1960年关维兴作为油画本科一年级学生破格考入罗马尼亚专家埃乌琴·博巴教授的油画训练班。在那两整年的时间里,系统的学习了西方绘画艺术观念和技巧,以及博巴教授独特的观察方法和艺术表现,加之原先所受俄罗斯契斯恰科夫体系的训练,使关维兴对两种训练方法得以借鉴和吸收,如虎添翼。

l964年美院本科毕业,我们一同分配到北京,我进了国家机关从事美术设计,关维兴进了国防科委,被神秘派往遥远边疆机密部队,从此近十年没有联系。转眼进入70年代,关维兴才被调回北京总部机关,成为国防科委政治部的一名美术创作员。

关维兴本是学油画专业的,由于军旅生涯中那种特定的条件,限制了他油画方面的发展,无奈才捡起水彩这个不需要多大空间和复杂工具、材料的画种。开初是想借水彩来满足油画的某些欲望,而后被水彩的特殊表现力和独有的韵味所吸引。

进而要为更深入的开拓水彩画的表现潜力,赋予水彩画新的生命力而奋斗。想试试能否改变水彩画在人们心目中以及在美术殿堂中的地位,于是关维兴便成为我国当今专攻水彩尤其是专攻水彩人物画极少数的画家之一。

这里还应提到在鲁·美附中和本科期间,我们的许多师长也是很爱画水彩画的,而且是颇有成就的。如:吕复慧、周绍淼、杭呜时、林龙华诸位先生。水彩画在我们做学生期间,已是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了。

我认为,在我国水彩画之所以被贬为"小品"遭到冷落,主要原因是水彩画更深层的表现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出来,特别是最具份量、最见功力的人物题材创作贫乏这一薄弱环节尚未突破。关维兴便凭借其深厚的油画造型功底,开始向水彩人物画这个顽固阵地发起冲击。

从80年代初到现在,经过17、18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关维兴的水彩人物画创作已经走出一条颇具特色和具有系统理论的创作道路,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创作体系。早在80年代初,诸如:《华北老农头像》、《白衣护士》以及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并被美术馆收藏的《冬云》《抚猫小童》,就受到全国水彩界的注目与赞赏,这给关维兴很大信心,便一心埋头攻起水彩人物画来。

80年代中期,由王双成教授主持创办了天津美院师范系第一届水彩画专业班。关维兴与我应邀担任该班的特聘教师,关维兴重点讲授与辅导人物课,并利用这一机会着重研习了水彩人体,创作出了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人体作品《春》等;我则重点讲授与辅导水彩风景课,并负责带领学生下乡写生实习,我们都坚持与学生一起画,言传身教。这届学生提高的很快,目前已成为天津青年水彩画创作的骨干。

进入90年代,关维兴水彩人物画创作影响日增,中外交流频繁。这期间代表作品有表现北京风情的《京味》、台湾出版的《城帝旧事》插图系列80余幅,《版纳小和尚》《塔吉克小女孩》《陕北老农》以及表现八路军历史题材的《战斗里成长》。

其中描绘众多陕北农民看戏的《乡情》先后三易其稿,历时8年,最后是1998年完成的一幅200cmx30cm的大型水彩画创作,刻画了几十位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人物,造型准确、刻画精到、极见功力,开创了以写实方式用水彩表现众多人物的先河,在中国将水彩人物画推到前所未有的境地。

近期关维兴又创作了大批生动富有个性的水彩人物作品,如:描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地之子》、纯朴憨厚的农民形象《秋阳》《陕北民歌手》《山村老妇》、描写少数民族劳动妇女形象的《母亲的肩膀》《收获季节》《捻线女》《帕米尔的阳光》及《老器乐师》还有描绘众多骑马人群宏大场面的《欢乐的天山》从他在生活中扑捉到的富有生趣的瞬间画面,细微的情节动作中,感到作者细心观察生活的锐利目光。

纵观关维兴这20年来对水彩画的追求,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我更喜欢和欣赏关维兴的水彩人物肖像作品。这些作品除了具有准确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