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新义资产 引路人姚新义 “导演”店口小镇资本传奇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年诞生7家上市,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小镇,正在上演一场令人称奇的资本大戏.自2004年7月以盾安环境成功上市,大幕逐渐拉开.沉寂几年后,2008年海亮股份随之

6年诞生7家上市,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店口小镇,正在上演一场令人称奇的资本大戏。自2004年7月以盾安环境成功上市,大幕逐渐拉开。沉寂几年后,2008年海亮股份随之上市,2011年中旬更是迎来大戏的高潮,先后两家公司万安科技、露笑科技登陆资本市场。方寸之地店口将拥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

除了直接IPO上市外,店口企业家们更是加快了上市收购的步伐。先是2009年盾安控股以17.87亿 成为江南化工控股股东。一年后海亮金属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同样受让新华伦集团持有的ST金顶股份,从而店口实际拥有的上市公司数将达6家,总资产超过200亿,一个小镇或许可以比拟多个地级市,店口的资本实力令人吃惊。

店口镇位于浙江省诸暨市北部,素有“五金之乡”称誉,是附近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发展发面处于省“百强镇”第4位,全国“千强镇”第18位。拥有海亮集团、盾安集团、万安集团、虹娟集团、枫叶集团、三峰集团、露笑公司、壮太公司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和3000多家中小型企业。

上市引路人姚新义

自从2004年7月5日,盾安环境登陆深交所。店口老板们的上市融的资神经似乎被触动,目睹着盾安环境纸面财富瞬间增长的大批店口企业家,也将中小板看成了进军资本市场的不二选择。姚新义就此成为店口走向资本之门的引路人。

盾安集团作为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87年,前身是浙江诸暨店口振兴弹簧厂,当时年仅23岁的姚新义受当时跑供销启发,开办企业,自主创业,其作坊就设在老家市坞村两间废弃的猪舍里。就在这里一家未来中国500强企业盾安集团开始上演传奇。

1987年的那个起点开始,21年沉浮的光阴,把姚新义淬炼成中国出类拔萃的一代企业家。 他的故事更是一段传奇。

一无所有的企业家

故事回到1985年的一个夜晚,姚新义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回家的小山路上。 从工厂下班回家的这段路上,姚和父亲发生了争吵。青年技工姚新义想从集体企业辞职单干,遭到了身为老钳工的姚父的强烈反对。 “我开始蠢蠢欲动。”多年以后,姚新义回忆,个人办厂的风潮已在社会上掀起。

1986年,崔健拿着一把破吉他唱着《一无所有》,那是中国一代年轻人的集体情绪。而在那个小村庄里,姚新义的心愿不断发酵:娶一房老婆,买一辆摩托车,建一幢三层小洋楼。 1987年,因为一次工伤事故休息在家的姚赴外闯荡。

当年9月26日,他注册成立振兴弹簧厂。这间设在里市坞村的小作坊,面积为18平方米,其中一半是猪舍。 一个极度“短缺”的中国,带来了姚氏小工厂的红火生意。他的小作坊大胆地在本地吃进大量产品,然后组织姚氏家族成员四处兜揽合同。姚在这一阶段表现出独特的冒险精神,后来他明白,这是西方经济学家熊彼特说的企业家必备的要素之一。

一次饭局的意外转型

如果仅满足于简单加工和贸易差价,也许姚新义今天充其量只是一个乡村小老板。尽可能抓住机会,不断跃上新台阶,是姚氏成功的经营哲学之一。

这在1990年春节表现于一个偶然的饭局上。 当时饭桌上有人感慨,大学生怎么为我们初中生跑供销了?中国掀起的新一轮下海经商办厂热,就以这样通俗的方式钻到了姚的耳朵里。敏感的姚新义,当年着手产业转型,从贸易为主转向实业。生产柴油机配件,这门生意让他积累起几百万资产。

1991年,姚涉足空调配件领域,进入截止阀生产。后来将这个产品做到全球最大的姚,在涉足之初有过无数次失败的试验,其间历经九死一生。屡败屡战的姚,终于在1991年底在一张饭桌边上试验成功截止阀。次年,他租下里市坞村的老祠堂,开始批量生产。股权、笔记本及富豪俱乐部

不安现状 进军国际市场

1993年夏天,天气大热,被同时烤热的还有一个小平“南巡”后的中国。在当年的购买热潮中,姚成功在江浙一带打开市场,并随后把目光盯上珠三角,让截止阀南下,进军中国知名空调企业,以直取要害。国内市场的打开,并没有让姚就此驻足。

很快,他把截止阀送到了日本人手里,琢磨进入国际市场。“日立”的一位技术官把乡村工厂的这些配件放到了一面放大镜下。他告诉姚:质量没问题,但铜铸配件表面有小气泡。这种苛刻的工艺要求,反而使姚萌生出为其配套的强烈愿望。

后来,“盾安”成为“日立”、“三菱”的供应基地。姚新义说,合作一年后,企业理念大变,这不仅仅是在技术方面。如雪花般飞来的订单,使“盾安”迅速走上扩张之路。

从1993年至1997年,短短5年时间,姚的企业就像坐着火箭一样,一下子冲刺到了店口企业族群的前列。1997年起,姚新义领导下的企业,从早年的乡村工厂向着现代公司脱胎换骨。 姚在改造企业的过程中,上演过一个经典场面:一次姚父到企业指点,姚尊敬而又严肃地对其父亲说,企业不是个人的,它属于社会。

告别“家族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造

2000年,急于摆脱家族色彩的姚新义着手改制。姚面对全体职员宣布:“只要你行,不管你姓不姓姚,我都给你股权,分享收益。”“盾安”全面推行的规范化股份制改造,使大批中高层骨干员工通过认购,持有了股份。

次年,“盾安”销售额破纪录地达到了10亿元。奉守“诚信比命还重”格言的姚,兑现豪言,把2000多万元分给持股者。他在大会上称:“10亿元销售额,是因为在座的各位不是在为我姚新义打工。” 姚新义的豪举,让他作为典型出现在了店口镇的《政府工作报告》上:“‘盾安’改制改出了一大批富翁。

”当年起,“盾安”成了一个“富翁俱乐部”的消息不胫而走。 姚新义超前的股权社会化步伐,来自于其对企业及人才的理解:“企业怎样才能搞大?就是把最好的人凝聚起来。

” “盾安”的脱胎换骨,一条清晰的主线是姚本人的“破茧成蝶”。姚完成这个转变,留下了一个十分可爱的形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常年带一公文包,一听到别人的精彩观点,马上拿出一本笔记本,认真记录下来。

而在里市坞村昏黄的灯光下,求学时代甚为淘气顽皮的姚,认真研读着《资本论》。 今天身为盾安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姚新义,他的谈话兴趣点始于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世界是平的吗?”姚说,一个企业如果错过全球化,就会错过一个时代。

当年那个极善交际、全身流淌着无畏精神的姚新义依然本色如初,而观念已与世界同步的姚,更喜欢在店口那个私人会所里安静地阅读。显然,他的这些观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习。一句最中国的格言,可概括这个中国式企业家的进步过程——学以致用。

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续演“姚式传奇”

2004年7月,“盾安环境”A股(002011)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令业界刮目相看。

至2007年,“盾安”已涉足民爆、地产、农业、资源与能源开发等行业,建立起一个拥有20余家控股子公司的清晰化集团架构,其年销售额逾70亿元。从900元资本起家的姚新义,毫不吝啬股份,他把打造一支优秀的职业化团队,看成是“盾安”最重要的资产。

为率领“盾安”旗下的各大子公司开疆拓土,姚提出要把“盾安”打造成一个“企业家俱乐部”,并亲自退居二线,以鼓励培养属下的战略决策能力。 深知“财散人聚”道理、不惜放权的姚新义,看起来像是一个英特尔传奇拯救者安迪 格鲁夫所说的“偏执狂”式的企业家。

姚新义900元资本的21年之旅,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的产物,姚氏的成功路径无法复制。但历史对于那些希望改变自我命运,对于那些白手起家渴望奇迹的后来者而言,依然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