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将领蒙恬生平资料及其最后结局揭秘

2018-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蒙恬,姬姓,蒙氏,是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蒙恬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秦始皇病死,胡亥即位后,赵高进言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中  文  名:蒙恬国 籍:秦朝民 族:华夏族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职 业:将领主要成

蒙恬,姬姓,蒙氏,是秦朝著名将领。蒙恬出身名将世家,其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秦国名将。蒙恬深受家庭环境的熏陶,自幼胸怀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修筑万里长城,征战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秦始皇病死,胡亥即位后,赵高进言赐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药自杀。据传蒙恬曾改良过毛笔,他是中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中  文  名:蒙恬

国  籍:秦朝

民  族:华夏族

逝世日期:公元前210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收复河套地区,开发宁夏 

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改良毛笔、改良古筝

官  职:内史

祖  籍:山东省蒙阴县

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历史进程里少不了蒙骜和蒙武,也就是蒙恬的祖父和父亲的功劳。蒙骜主要是攻打韩国,魏国立了大功,蒙武帮助秦王攻下了强敌楚国,平定了长江的吴越地区。因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非常器重。到了蒙恬时代,秦始皇只差齐国没有攻克,因此蒙恬捡起了蒙氏家族的接力棒,亲率大军攻打齐国都城。果然不负蒙家猛将之风,名门之后的声望,成功征服齐国。

至此,秦始皇实现了统一六国的梦想。蒙氏家族世代为将,蒙恬征讨匈奴时期达到了权力的顶峰。蒙家成为历代帝王眼里的忠臣良将,虽然蒙家三代都手握军权,但是从来没有过秦王怀疑蒙家,蒙家叛乱的传言。可见蒙氏家族是一个人品信得过,值得托付,耿直厚重至忠至诚的优秀军事家族。

蒙恬的妻子叫卜香莲,她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笔祖娘娘”。关于“笔祖娘娘”这个称号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据传秦始皇为了搜刮钱财派蒙恬来到江南,一天傍晚,蒙恬的军队经过善琏时忽然听到有一个姑娘在河里大声呼救。于是不加思索的跳入河里救上了那位姑娘,这就是蒙恬未来的妻子卜秀莲。此时的卜秀莲父母双亡,已家徒四壁,还受官府的剥削,所以想要自杀,被救了上来,就这样他俩相遇了。蒙恬了解了当地农民的辛劳,于是把运送的饷银发给贫苦的乡亲们,解散了军队便弃军退隐田园了。

一次,蒙恬在去找卜香莲在路上捡了一撮羊毛,随手插在一枝竹管上拿到了卜香莲家。香莲听说蒙恬写字特别好,于是蒙恬用刚刚造的弗聿笔给香莲写了几个,虽然字好看但是羊毛太硬用起来很不顺手。蒙恬随手将笔放在窗台上,可是笔不小心滚落到窗下的石灰函中泡了一夜。第二天香莲找到了笔,用角梳把毛梳好,又用簪子把杂毛弄掉,爱惜如宝。等到蒙恬再次用笔时好用多了。卜秀莲辅助蒙恬做笔的消息传出来,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建了一个蒙公祠,将两人的雕像立于此内,还把他们相遇时的那条河改名为蒙溪。

关于蒙恬的儿子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但是有蒙恬的妻子。如果蒙恬没有儿子,要么是他自己的问题,要么是他妻子的问题。如果后一项成立的话,那么还有一个蒙恬爱惨了自己妻子的问题。但是这样的可能性毕竟不大,古代人视作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史书上面一定会记录下来的。

所以猜测应该是蒙恬的儿子并不出彩,因此历史上没有太多的记载。虽然没有记载,可是蒙家的后人还是在的。即便不是蒙恬的后代,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在安葬蒙恬的那个地方,有着姓蒙的人家,世代守灵,很有可能是蒙恬,或是蒙恬追随者的后代。

由于战国时期战争频繁,需要传递的军情增多,书信往来很多,用刀刻字太过于缓慢,容易延误军情。善于观察事物的蒙恬将军,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有一天他突然从随从身边的枪花上扯下了一缕毛穗,把它系在杆子上,沾着墨汁在白色的布帛上写下文字。他一看,毛穗写的这个文字不但快还能容易辨认,不禁喜出望外。之后蒙恬又用类似的材质尝试了不同的效果,发觉狼,羊身上的毛硬而有韧度,写出的效果最好,用起来也方便,此时蒙恬已经把又粗又笨的杠子削成了小细杆。

后代造笔行业就以蒙恬为祖师爷来供奉朝拜了。可是根据出土的文物来看,在远古时代的彩陶图案,甲骨文的字形似乎都能证明毛笔在早于蒙恬之前就存在了。近代出土的一座战国时期的陵墓里完整的出现陪葬品毛笔,更是直接推翻了蒙恬发明毛笔的说法。不过无论蒙恬是不是真正的毛笔发明者,蒙恬作为作战经验丰富,屡战屡胜的名将,他对待军事行动以及完成军事战役的各种细节条件一定是非常用心的。蒙恬也许算不上最早创造毛笔的发明家,但是他一定对传送文书的毛笔用法作了改良和改进。

将白起和蒙恬比较的话,在军事素养上白起要高过蒙恬一头。战国时期诸侯国混战,白起采取强硬的军事手段打击对手,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乘胜追击,以防止对手东山再起。他被人们称为杀神,从称谓当中就能看出他杀伐决断的稳、准、狠。而蒙恬的卓越功勋在于击退匈奴,他指挥的大战与白起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白起虽然在军事才能上高蒙恬一筹,但是在朝堂争斗中,两个人是半斤对八两。白起和蒙恬的骨子里流淌着忠君报国的血液,但是此等忠诚只能够在刀刃相见的战场上有用武之地,在人心争斗的内朝就丝毫派不上用场了。白起与蒙恬的结局是一样的,君王听信谗言,将一代有功之臣送上了西天。从白起和蒙恬身上可以知道,个人能力很重要,但是千万别让自己过于显露才能,凡事多请示领导,否则到头来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秦始皇死后,消息被赵高胡亥封锁,他们打算密谋篡取皇位。于是就以秦始皇的口吻,下了一道圣旨,以莫须有的罪名让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蒙恬跟扶苏关系十分亲密,赵高也就依照此法,也给蒙恬下了一道圣旨。蒙恬接到圣旨后,根本不相信始皇会这么对他,当即就向朝廷上诉,胡亥当上皇帝后,想启用蒙恬继续为国效力。

赵高怕蒙恬出来后,会成为胡亥的重臣,抢夺自己的风头。于是就向胡亥进谗言,诬陷蒙恬的弟弟,使其下狱殴打致死。蒙恬知道弟弟死了,但没有发动兵变,明知必死的情势下,毅然接受了胡亥的自杀命令。他本想通过派来的使臣将其临死遗言转告给皇上,但使者不应,蒙恬只能含冤吞服毒药自杀,蒙恬怎么死的因果就是这样。

蒙恬墓位于山西省绥德县城附近,整个墓冢呈现馒头形状,墓高五十多米,后因其年久失修,导致蒙恬墓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现在所见的蒙恬墓是清代知州张元林所修缮保存下来的,原迹早已深埋黄土之中。

根据知州手记,我们知道秦朝一统七国,蒙恬派遣三十万军士在上郡清理出直道,铸造万里长城。而其远驱匈奴,战功显著,值得我们后人所怀念。蒙恬将军的部下听说其死因后,纷纷把他的遗体送到绥德县城附近的大理河畔,用身上的衣物作出坟墓的样子,修建了蒙恬墓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