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忠臣审配悲惨经历 最后遗言“我君在北”

2018-05-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对人会问审配是谁,审配其实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一名武将,对于他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忠义,有人认为他害了袁绍家族灭亡,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本

很对人会问审配是谁,审配其实是三国时期袁绍手下的一名武将,对于他的争议很大,有人认为他忠义,有人认为他害了袁绍家族灭亡,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北清丰北)人。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幸得逢纪力保。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本   名: 审配

字    号: 正南

所处时代 : 东汉

民族族群 : 汉人

出 生 地: 魏郡阴安

去世时间 : 204年

主要成就 : 辅佐袁绍平定河北

职    业: 谋士、将领、帅才

官    职: 治中别驾

典    故: 面北而死

说审配是忠臣,可是审配做了一件让谋朝篡位的事情,那就是改了袁绍的遗诏,使得袁绍的儿子相互争斗,最终被曹操打败,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发病去世,众人认为袁谭为长子应为继承人,打算拥立他。但审配和逢纪向来为袁谭所厌恶,又和辛评、郭图有过节,担心袁谭即位后加害,因而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

袁谭不能继位,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袁尚不增兵给袁谭,更命令部下逢纪跟随紧盯。袁谭要求配兵却为审配所拒绝,一怒之下杀了逢纪,兄弟二人渐生嫌隙。

审配是袁绍的心腹大臣,正直、忠义,单就以衡量臣子的标准来看审配,他堪称完美。只是他看人的眼光可能不够好,他选择忠于袁绍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结局会比较惨烈。

此人偷改了袁绍的遗嘱,致使了国家的灭亡,他是谁?审配年轻的时候在陈球手下不得志,后来投靠了袁绍之后一直担当大任,袁绍特别的信任他。当初袁绍灭了公孙瓒之后审配就建议袁绍向曹操发起进攻,袁绍采纳了审配的建议,让审配留守,自己整合军队清点粮草就准备去开战了。结果官渡之战前夕,许攸的家人犯了事儿被审配捉了,许攸不服气就投靠曹操。许攸本来是袁绍的人,投靠曹操之后,曹操献计对付袁绍。袁绍攻打曹操失败了,审配的俩儿子也让人给抓了。

说起审配的死亡,是历史上感人的一幕,也是让后人评价其为忠臣的原因之一,审配任命侄子审荣担任柬门校尉,审荣夜间打开城门放曹军进城,审配在城东南角楼上,望见曹军攻入,忿恨辛评、郭图坏败冀州,于是命人驰诣邺城的监狱,杀了辛评的一家。

另一方面,审配在城中坚持抵抗,被活捉。将押送至曹操帐下,辛评之弟辛毗见其兄家已死,于是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配回头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得能亲手杀了我么?”

过了一会儿,曹操引见对审配,说:“你可知道是谁打开了邺城的城门?”审配说:“不知也。”曹操说:“就是你的侄子审荣。”审配说:“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曹操有说:“我近来巡视围城情况,你的箭怎会这么多?”审配说:“犹恨箭少。”曹操说:“你对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这么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杀他。但审配意气雄壮,始终没有屈服的言辞,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息的,而辛毗等又号哭不已,曹操于是杀了他。

冀州人张子谦历来和审配不睦,曹军攻城时先行投降,此时笑着对审配说:“正南,你比我如何?”审配厉声呵斥:“你不过是个降虏,审配为忠臣,虽然死了,哪里像你苟且偷生!”临行刑前,审配呵斥刽子手让 自己面北而死,说:“我君在北。”

对审配之死,陈寿在《三国志》中以史家的严谨和文家的浪漫对其推崇之极,后人也多称审配是忠臣烈士。我倒认为,审配之死谈不上忠烈,只能说其人之死有气节,也谈不上死得其所,只能说其为自己的失职付出了代价。

细辩审配的致死原因,我们纵然厚道些,不追究他的失职责任,也应从他的致死原因上吸取教训,通过借鉴他的死因以使自己有智慧地活着,比得个虚无浮浪的死后忠名强许多。

因为审配这个人物的忠义,民间自发为审配制作了三国杀游戏的人物,这也是对他舍身取义精神的一种肯定,审配,桌游《三国杀》中的民间DIY阴包006武将牌,以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麾下的谋臣、将领、忠烈之士审配为原型,群势力男性武将,体力值三勾玉,技能为【间亲】和【烈直】。

【间亲】——回合结束阶段,你可以弃一张手牌,令两名其他角色进行拼点:你选择获得一张拼点牌,赢的角色获得另一张拼点牌。若都没赢,你获得一个额外的回合。

【烈直】——当你进入濒死状态时(注:此处图上描述有误),你可以与一名角色拼点:若你赢,你回复一点体力并摸一张牌。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笔下的审配和正史没有什么冲突,有勇无谋导致在后期袁绍官渡之战兵败后,袁绍两个儿子争斗之中让曹操有机可乘,袁绍平定河北,正值徐州刘备求救,审配恃其强盛,力主兴兵讨曹,袁绍遂以审配、逢纪为统军,兵发黎阳。官渡对峙,审配献计起土山地道,使曹军皆蒙盾伏地。

连战皆败,袁绍病死,审配等立袁尚为嗣,引发兄弟纷争,并屡劝袁尚攻击袁谭,致使谭困而投敌。曹操围邺,审配拒守数月不下,后其侄审荣开门迎敌,审配死战,被徐晃所擒,拒不投降,北跪受刑,引颈就刃。

都说审配忠义,除了以身殉国还有这样的事迹,建安五年(200年),袁绍、曹操两军在官渡对峙,会许攸家人犯法,审配收系之。许攸不得志,遂奔曹操,而说使袭取乌巢,袁军溃败。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操活捉。

孟岱与审配有矛盾,就通过蒋奇对袁绍说:“审配在任独揽权力,宗族大,兵力强,而且两个儿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郭图、辛评也这么认为。

袁绍于是任命孟岱为监军,代替审配把守邺县。护军逢纪同审配不和,袁绍就这件事询问逢纪的意见,逢纪回答说:“审配天性刚烈率直,每次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节操,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南边而做不义的事情,您不要对他怀疑。”袁绍说:“你不是讨厌他吗?”逢纪说:“从前所争的属于个人私事,现在所说的是国家大事。”袁绍说:“太对了。”于是没有罢免审配。自此审配、逢纪的关系更融洽了。

历史对审配有两种看法,一种是这是官渡之战前,荀彧评价袁绍众谋士的一段话,审配专而无谋:审配这个人过于专横,没有什么谋略。另一种是陈寿对审配忠义的赞扬,对审配之死,陈寿在《三国志》中以史家的严谨和文家的浪漫对其推崇之极,后人也多称审配是忠臣烈士。我倒认为,审配之死谈不上忠烈,只能说其人之死有气节,也谈不上死得其所,只能说其为自己的失职付出了代价。细辩审配的致死原因,我们纵然厚道些,不追究他的失职责任,也应从他的致死原因上吸取教训,通过借鉴他的死因以使自己有智慧地活着,比得个虚无浮浪的死后忠名强许多。

史书称:审配被曹操生擒后,曹操钦佩其智谋,爱惜其忠勇,欲招降其到自己门下。而审配则声称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宁死不降。又因袁绍所在北面,临刑前,向北跪,引颈就刃。曹操认为审配这是忠义之举,于是命人葬其于城北,让审配在地下也追随面向袁绍。为此,后人作诗称赞审配:河北多名士,谁如审正南。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临亡犹北面,降者尽羞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