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盗书上大当 历史上蒋干是什么样的人物

2018-05-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也许读过<三国演义>的您对这个人物不陌生,人们对他的印象是小人,反派,评价并不高,其实这样的小人物本在三国群英中,不该让你记住的,但是你却记

也许读过《三国演义》的您对这个人物不陌生,人们对他的印象是小人,反派,评价并不高,其实这样的小人物本在三国群英中,不该让你记住的,但是你却记住了他,这也是《三国演义》的神奇之处,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

赤壁之战前,曹操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顺江而下,打算一举消灭刘表、刘备、孙权,以便统一全国。不料三江口一役就吃了败仗,曹操令“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操练水军,周瑜暗察曹军水寨之后,“大惊”说“此深得水军之妙也!”于是决定设计除此二人。同窗蒋干意外来访,周瑜机敏地抓住了机会,巧施反间计,使蒋干中计,曹操也跟着中计,从而借曹操之手除了蔡张二人,破解了对方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这场智斗的成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蒋干和周瑜是同学关系,两人是当时班级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当初曹操听说周瑜年少有美才,以为可以通过游说把周瑜说动,于是秘密派遣九江人蒋干去见周瑜。蒋干穿着布衣葛巾,以个人身份见周瑜,周瑜热情相迎,当即对蒋干说:“子翼(蒋干字)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蒋干借故否认,推说自己跟周瑜是同一州里,阔别多年,前来叙旧,并作参观。

周瑜款待蒋干后告辞去办事,让蒋干独自住了三天。临别时,周瑜请蒋干参观其军营、军库,设宴饯行,称说自己遇到了知己之主,君臣十分相得,表示决不会有所动摇。蒋干只是笑着听周瑜表达心志,始终没有说一句游说之辞。回见曹操时,蒋干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能把他离间。

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所以正确的历史还是得看《三国志》,《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赤壁之战前,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而蒋干的故乡九江郡与周瑜的故乡庐江郡相邻,且蒋干是周瑜少时的同窗好友,于是派蒋干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投奔自己。周瑜接见蒋干,向蒋干说:“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蒋干说:“吾与足下州里,中间别隔,遥闻芳烈,故来叙阔,并观雅规,而云说客,无乃逆诈乎?”周瑜说:“吾虽不及夔、旷,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然后和蒋干一同进食。三天后周瑜邀请蒋干叁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蒋干说:“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蒋干笑着但始终没有说话。但是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不是言辞所能形容,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

新《三国演义》中蒋干是因为中了周瑜之计,被曹操秘密斩杀了,而真正的历史上,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蒋干盗书之事其实是为了帮助周瑜打赢赤壁之战,而当时周瑜率全体将士摆酒为蒋干送行。到了曹操之后,将书信呈现给曹操,并告之黄盖之事,曹操斩了蔡瑁、张允,帮助周瑜为赤壁之战奠定胜利的基础。可是事后由于许文龙在周瑜面前说起了蒋干的功劳大于周瑜,为蒋干抱不平,而这样的行为被定位了煽动谋反。

蒋干和许文龙被押解到首都建业,关在监狱里。处斩的前一天,周瑜来看蒋干。蒋干对周瑜说:“公瑾,看在我们同窗的份上,我不求你放了我,只求你放了许文龙,他是因为我而惹的获。”周瑜做出很伤心的样子说:“子翼,这是吴侯下的令,我也没办法啊!”蒋干将头扭向墙壁,不再理周瑜。第二天午时三刻,蒋干被杀。

蒋干盗书,成语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这幅画上,正是蒋干盗书的情景。

蒋干是九江人,当时为曹操的幕宾。汉九江与周瑜老家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同属扬州,所以蒋干自称跟周瑜是同州里的老乡,两人并有过交往。这可能是曹操派遣他去游说周瑜的一个原因。

再是蒋干这人很有口才,《江表传》称其有仪容,以才辩见称,在江、淮之间独一无二。曹操手下人才济济,独挑选蒋干去游说周瑜,是下了一番苦心的,只是没能如愿。蒋干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只是在三国这个舞台没能完全发挥。

蒋干游说周瑜的基本史实就是这样,问题在于蒋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周瑜的,《江表传》没有明确记载,于是出现了三种说法。在赤壁之战后。《资治通鉴》将此事记载为建安十四(公元209年)年冬十二月,即公元210年之初。此时的周瑜,已攻下江陵,屯据南郡,领东吴南郡太守。所以,蒋干游说周瑜,就是周瑜在荆州之时。

第二种说法是在赤壁之战前。如刘逸生《三国小札》所说。刘先生认为司马光《资治通鉴》把蒋干游说周瑜这件事放在建安十四年冬,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时周瑜已立下大功,成为东吴第一号人物,绝不是曹操一个说客能打动的,曹操也不至于在赤壁大败之后向周瑜劝说归降。果真如此,曹操便真是个大傻瓜了,第三种说法自然就是罗贯中的小说式加工。

到如今人们还会想起蒋干中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当时蒋干没有太多的思考,他在曹操胯下海口,到了周瑜这里,周瑜不让他开口,说降无望,蒋干心急如焚。鼓打二更,他还一无所获。借着残灯,他忽见桌上堆着一卷文书,此时周瑜大醉,并已睡熟,蒋干终于有机会了,他偷看到了蔡张结连东吴的书信,内有一句“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

群英会蒋干中计,原因在于他盲目自信,说降无望之时,求功心切,对蔡张二人心怀疑忌,对周瑜假醉信以为真,没有识破周瑜的醉翁之计,拿着假密信,如获至宝,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一中计,使得生性多疑的曹操也跟着中计。让曹操中计,才是周瑜真正的目的所在!周瑜借曹操之手轻松地除了心患,实在是高明!

在历史上蒋干的评价少之又少,《三国演义》中蒋干成了一位狡猾奸诈的反派角色,而真实的历史上蒋干并不是这样一位人物,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是虚构性的小说,真正的历史应该要看《三国志》,让我们真正了解历史。

在《三国志》中,蒋干盗书一切都是和周瑜两个人上演的好戏,为了帮助周瑜在赤壁之战奠定胜利的基础,只身一人说服曹操并且成功欺骗了曹操,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蒋干有说服周瑜,但都是在赤壁之战的后,和赤壁之战的荆州之争,换句话说,从某个角度,蒋干忠心为主,绝不是一个奸诈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