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武从文学涉百家的陈子昂 跟糖画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2018-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怀经纬之才的陈子昂,出三峡,北上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落第后还乡。回故里金华山研读,“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永淳元年(682年),学有所成的陈子昂,再次入京应试,仍不为人知。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人。唐代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生性耿直,关怀天下,直言敢谏,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斥和打击。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为奸人所害。但因其文“历抵群公”,得罪权贵,不为所用。不久唐高宗病逝于洛阳,武则天执掌朝政,议迁梓宫归葬乾陵。陈子昂闻后,上书阙下加以谏阻,武则天看后,叹其才,授以麟台正字,旋迁右拾遗。垂拱二年(686),万岁通天元年(696)两次从军北征。

陈子昂北征,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一度遭到当权者的排挤和打击,壮志难酬的陈子昂三十八岁辞职还乡,后被奸人陷害,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唐皎然《诗式》说:“子昂《感遇》,其源出于阮公《咏怀》。”象“兰若生春夏”、“贵人难得意”等比兴托讽的诗篇,以及那些感慨人生祸福无常的诗,的确和阮籍相似。此外如《燕昭王》乃至《登幽州台歌》等,和阮诗“驾言发魏都”、“独坐空堂上”等诗也有意境相通之处。

而“丁亥岁云暮”、“本为贵公子”、“朔风吹海树”、“苍苍丁零塞”等边塞诗,则和建安诗中“梗概而多气”的写时事之作比较接近。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总的来说,他的诗风格并不完全统一。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结构紧凑连贯,又留有充分的空间: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读来酣畅淋漓又余音缭绕。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载于《全唐诗》卷八三第211-212页。这组诗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盖面极广,大都紧扣时事,针对性极强,富有现实意义。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也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

它们继承了阮籍咏怀诗的余脉,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抨击了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情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身逢乱世、忧谗畏讥的恐惧不安,和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的愤懑忧伤。

初唐大才子陈子昂未成名前,曾经是一个“北漂族”。为追求政治前途和文学声誉,682年,21岁的陈子昂来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长安。盛唐之都,文人荟萃,那时候,随便在大街上掷一块砖头,都会砸中好几个诗人。所以,“北漂”两年,陈子昂依旧无人赏识。才华横溢却籍籍无名,让陈子昂心中纠结不已。眼看通过一般途径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陈子昂不得不考虑另辟他径。终于,楸准了一个机会,陈子昂在长安城制造两场轰动效应,狠狠地“炒作”了自己两回。

那天,在大街上闲逛,百无聊赖之际,突然看见一位老者在吆喝“上好胡琴,价值千金。”围观的人很多,其中不时有文人骚客叹息“琴确是好琴,价却是天价”。陈子昂拨开众人,走到老者前,很酷很酷地说了四个字:“这琴我要!”话刚落音,众人哗然。老者打量陈子昂一番,说:“先生果然举止不俗,定非寻常之辈。此琴遇得知音,老朽也就心安了。”家境富有,是个“不缺钱”的主儿,当即掏出千金将琴买下。有好事者问其原委,陈子昂说:“我是剑南梓州陈子昂,自幼善乐,买此琴正派用处。”听他陈子昂这么一说,围观的人都觉得此“琴”此“人”都有些不凡。又有好事者求他现场演奏一曲,郑重其事说:“演奏此琴前,我必须先沐浴更衣,焚香煮酒。明天,我将在宣德里大酒店开个人专场演奏会。剑南梓州陈子昂恭请各位现场指导!” 此事迅速传开,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当晚差不多整个长安人民都知道了“五件事”:一是剑南梓州有个陈子昂;二是陈子昂一掷千金,来头不小;三是陈子昂琴艺不凡;四是陈子昂天价买得了一把上好胡琴;五是陈子昂专场演奏会即将在宣德里大酒店举行。但要知后事如何,只得且听明日分解。人们被吊足了胃口,满怀期待着明天早点到来。

第二天,长安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赶往宣阳里,马车、牛车、轿子将宣德里堵塞水泄不通。酒店广场上人头攒动,大伙儿仰着脑袋、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竖起耳朵等着“剑南梓州陈子昂”演奏的“天籁之音”。酒过三巡,点罢清香,当深衣鹤氅的陈子昂终于抱琴“闪亮登场”时,人们热血沸腾、欢呼雀跃。置胡琴于大木箱上,陈子昂双手轻轻一摆,全场顿时寂然无声。陈子昂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抱拳环揖后,清了清嗓子,说:“各位莅临,剑南梓州陈子昂不胜荣幸!只是演乐之事,乃贱工小技,何足君辈瞩意!”

说着,陈子昂拿起胡琴,高举过头,愤然掷地,弧光一闪,“啪”的一声,弦断琴碎,众人无不惊诧不已、目瞪口呆。没待众人反应过来,陈子昂又呵呵大笑,说:“我——剑南梓州陈子昂自幼苦读,经史子集烂熟在心,长文短句件件做得用心。可叹京华两载,碌碌尘土,不为人知。今高士满堂,借此机会让众位指正一下敝人的诗文。剑南梓州陈子昂拜谢了!”说完,令书僮打开大木箱,取出一叠叠装帧华美的歌赋文集,进行现场派送。广场上喧腾再起,人人争相传阅,个个感叹不已,果然陈子昂文采卓然、精妙绝伦!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四川省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逍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

光绪六年(1880),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芟除荆莽,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葺大厅三间,额拟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额拟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古读书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资料亦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