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生平介绍 民国第一外交家四个夫人照片曝光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的一生见证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外交史,为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内忧外患的.备受欺凌的时代.都说弱国无外交,可见顾维钧为国家尊严需要做出何等的努力.而作为一个普通男人,他的一生有过四任夫人,个个来头不小.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

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他的一生见证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外交史,为维护中国人民的尊严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国内忧外患的、备受欺凌的时代。都说弱国无外交,可见顾维钧为国家尊严需要做出何等的努力。而作为一个普通男人,他的一生有过四任夫人,个个来头不小。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国民政府驻法、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1972年,出席联大的章含之受毛泽东之托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鹿野前往吊唁;顾维钧口述的600余万字的人物回忆录,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

顾维钧人生的巅峰,无疑是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凡尔赛条约》。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战败后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China can not misss 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st 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暗自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顾维钧命:丁亥癸丑己亥戊辰

大运:壬子辛亥庚戌己酉戊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癸卯

顾维钧八字财格配印,但财星太重,两亥藏两壬,丑辰又藏两癸,有四个财星,还有丑中辛金食神生财,又要用戊土劫财克合癸水护格,则女人缘重,有多婚之兆。年月日时,各宫皆有财,则一生到老,姻缘不断。但财格,财多并非忌神,而是格局用神,只是财多用劫而已,则妻皆旺夫助夫。且时支辰土为财库,皆为因妻得贵得富之象。顾维钧一生有四次婚姻。皆因妻得贵得富,实为罕见。他的丈人,不是巨富,就是巨贵,不是在钱财上给大巨大助力,就是在仕途上给他鼎力相助。

男命正财为妻,偏财为妾,偏印就是岳丈。年柱丁亥,亥中壬财暗合丁火,而丁己一家,丁为印,为才华,喜丁即是喜己之才华也,年柱合财,古则有娃娃亲之象,今则有早恋之意。丁火偏印又为岳丈,年柱丁亥,亥中藏戊甲壬,则丁坐甲为印星,甲为十干之首,这个丈人是笔杆子;丁坐壬为正官,这个丈人是大官员;丁坐戊,为伤官,这个丈人是实业家。

顾维钧一生拥有四位女性,或曰有四次婚史。惟第一次与张润娥的结合是有名无实。

20世纪初,上海滩有句名言“得了伤寒病,去找张聋子”(张骧云)。张润娥是张聋子的侄孙女。张家是名中医世家。张润娥是独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其父的医术也很高明,常出入顾府。张大夫为顾家小少爷顾维钧诊病时,觉得这个小家伙聪颖过人,十分欣赏,便萌联姻之意。时顾维钧之父顾溶执上海财政,权高望重。经媒人一撮合,双方父母一拍板,12岁的顾维钧与10岁的张润娥定了亲。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赴美留学,其间家人频频来信催促他回国完婚,顾维钧虽然百般不愿,但在压力下,只好作出让步,同意假期回国探望双亲,但声明不结婚。谁知顾维钧一回到家中,其父母便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他的父亲甚至以拒食威胁。顾维钧心软了,他表示“愿意在形式上结婚”。父母闻言大喜,心想什么“形式”,一旦生米煮成熟饭,岂能返饭为米?父亲当日进食,并令家人准备婚礼。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洞房花烛夜新郎失踪,伴郎好不容易在新郎的母亲房中把他抓到。母亲怕事情弄僵,袒护儿子在自己房中过了两夜。此举引起大哗。由于母亲的恳求,顾维钧不得不回到自己的房中,但不肯上床。张润娥大感惊异,请之。顾婉辞,说大床是为她而设。张润娥说如果你喜欢独眠,我可睡沙发……就此井水不犯河水一直相安无事。晚年顾维钧回忆时,仍感慨地称赞张润娥宽容、忍耐和天真淳朴。

1909年秋,顾维钧终于提出协议离婚。张润娥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一般只听不说。顾维钧告之:如果双方同意,婚约便可解除。顾维钧将相关法律文书寄给张润娥。过了些时候张润娥考虑散局已定,复函表示要与其面商。1911年,他们签了离婚协议,“以极友好的态度彼此分手”。

顾维钧与第二位夫人唐宝玥的连理,其月老便是他后来的老岳丈唐绍仪。

1908年,唐绍仪以清廷特使名义访美,向美国政府部分退还庚子赔款一事致谢,同时肩负磋商东三省借款和谋求中美德三国联盟问题。唐绍仪返国前夕,发函邀请40位在美留学的学生代表作为他的客人访问华盛顿。在唐绍仪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顾维钧被代表们公推为代表发言。他的演说言简意赅,才华横溢。会后唐绍仪私下接见了顾维钧,对他的发言表示了欣赏并予以鼓励。

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窃国就任大总统。唐绍仪本与袁世凯是拜把兄弟,被任命为首届内阁总理。顾维钧由唐推荐,被邀任为总统府秘书兼内阁秘书。

唐绍仪有心将顾收为东床快婿,便千方百计提供方便,创造女儿唐宝玥与顾维钧接触的机会。他亲自安排一次内阁青年同事的野炊会,让顾维钧与女儿同时参加。唐宝玥端庄大方,性情温柔,会英语,受过良好的西方教育。顾维钧与唐宝玥彼此相识后,男才女貌,互生好感。顾维钧自1914年受命回国后,因公务一直没有时间回上海探望父母。他想返沪探亲时,“恰好”唐宝玥也向父母提出到沪上看望姑母。两人自然结伴,唐绍仪顺水推舟,嘱顾维钧顺便多照料女儿。到了上海,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共结连理。

1915年,27岁的顾维钧奉命出任驻美公使,唐宝玥同往。两人夫唱妇随,幸福美满。但好景不长,某日,美国有两大盛会同日举行,一在华府,一在费城,顾维钧分身无术,便请夫人择一地代表自己出席。唐宝玥怜爱丈夫,自动要奔赴路遥的费城。倒霉的是,她归途中染上流感,本已身心俱疲,回到华盛顿后,又一次强行赴会应酬,就此一病不起,两天后便撒手人寰,留下一双稚男幼女。顾维钧遭此打击,有种有缘无福的悲哀。

顾维钧丧妻时正值盛年(32岁),膝下尚有一双儿女。孩子需要母爱,他何尝不想娶个贤妻,然外交官的太太是可遇不可求的。

某日,顾维钧造访当年圣约翰大学的同窗简崇涵时,一眼瞥见钢琴上陈着一帧漂亮女孩的玉照,她那份天生丽质令顾维钧心动。一问方知是友人家的小姨黄蕙兰,芳龄19。顾维钧当即向主人请求襄助玉成。

黄蕙兰的父亲黄仲涵是华人企业界赫赫有名的“糖业大王”,富可敌国。黄蕙兰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荷兰语、马来语,精英语、法语;音乐、舞蹈、书法面面俱到;骑马、开车、交际样样出色。顾维钧对她发动了猛攻,不断地请她听音乐会、看歌剧,散步、喝咖啡。当黄蕙兰斜倚在法国政府专为顾维钧提供的轿车里在马路上兜风时,坐在只有外交官才能享用的包厢里欣赏音乐时,她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光。她明白,钱不等于权,这些都是父亲用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

黄蕙兰成了外交官夫人后,由于她气质典雅,又谙熟欧洲风俗和多国语言(她的法语,连顾维钧都自叹弗如),在外交舞台上如鱼得水。顾维钧回忆说:“她很帮忙,昔在巴黎时,帝俄时代的王公伯爵都逃亡法国首都。他们虽失政权,但在法国的高级社会里拥有势力。她喜欢和他们结交。在使馆里常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招待他们。全用她自己的钱。”黄蕙兰为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不仅把自己打扮得高贵典雅,还“改造”顾维钧,从他的发型、穿着入手,以至教他跳舞、骑马,她还斥巨资把中国驻巴黎使馆修葺一新。难能可贵的是,黄蕙兰还热心投入华人慈善事业。二战期间在伦敦,她加入当地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护工作,被派入遭敌军狂轰滥炸的贫民区,每日工作8小时,坚持了4个月。

但顾是位敬业的人,对妻子的关怀自然便少了些。黄蕙兰说:“他对待我,就是忍让,供吃供住,人前客客气气,私下抛在一边。”于是,她下了判词:“他是个可敬的人,中国需要的人,但不是我所要的丈夫。”

顾维钧经历了三次婚姻的洗礼,备尝酸甜苦辣,72岁的他与小他20岁的严幼韵女士结合了。这是一段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纯情之旅。顾维钧把爱的方舟泊在严幼韵温馨的港湾,永不启航了。

严幼韵,浙江宁波人。上海著名绸缎庄“老九章”老板之后裔,复旦大学毕业。她有一绰号叫“爱的花”,源于汽车牌号。大学时代的严幼韵便学开汽车,其时髦可想而知。那时拥有汽车的人实在如凤毛麟角,她的车牌号为84,英文为Eightyfour,中文音译为“爱的花”。严幼韵的前夫杨冠笙,系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博士,早年在清华大学执教,后入外交界,曾任驻菲律宾总领事,1942年日军占领马尼拉时遇害。早在20世纪30年代,因丈夫关系,严幼韵便与顾维钧熟识。丈夫去世后严幼韵便到纽约,1959年前后供职于联合国。那时,顾维钧正出任“驻美大使”。由于工作上关系,两人便有交往,相互属意。

严幼韵是位善于理家、精于治家的女主人。婚后她把精力倾注在照顾丈夫的生活上。为他备大量的中英文报纸供他阅读;同他聊天,让他身心愉悦;陪他散步,让他恬静怡然;为他安排牌局,供他消遣取乐。他打牌从不算牌,不扣牌,十打九输。有人表示礼貌,让他当赢家,他绝不接受,总把钱塞在输家的手中。往往“牌完站起来,幽默地问:我是赢了,还是输了?倒在床上,便入梦境了”。严幼韵熟知丈夫有晚睡晚起的习惯,考虑到晚餐到次日早餐有十多小时不吃东西,怕影响他的健康,每日凌晨3时必起,煮好牛奶放在保温杯中,还附上一张“不要忘记喝牛奶”的纸条放在床边。顾维钧晚年在谈到长寿秘诀时,总结了3条:“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照顾。”

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无疾而终。他去世后,哥伦比亚大学设立“顾维钧奖学金”。严幼韵将他的155件遗物捐给上海嘉定博物馆,并捐10万美元,资助建立顾维钧生平陈列室,以慰夫君。

顾氏自1960年开始,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之请,用了十七年的时间,耗资二十五万美元,完成了英文稿11000页的口述回忆录。这部长篇回忆录涉及旧中国的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实,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刘大年所长,通过陈鲁直大使、贺其治先生,拜访了顾维钧先生,洽商在国内出版回忆录的中文译本;顾氏欣然表示同意,并特意为中文版写了序言。其后,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天津编译中心)受近代史研究所的委托,成立了以袁东衣先生为首的翻译组,全盘承担了此书的翻译任务。翻译组从1982年7月开始工作。参加翻译和校订工作的先后达六十余人,大都是高等院校的学者与社会知名人士。译校工作自始至终严肃认真,不仅力求文笔畅达,忠于原著,而且反复查证史实,务期准确无误。译本的第一分册于1983年5月问世,第十三分册于1994年出齐,全书共600万字。顾氏回忆录中文版发行后,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了史学界、外交界及广大知识界的赞许,咸以为顾氏回忆录中文版的出版,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然而,由于该书篇幅浩大,使一般读者难以卒读。为此,顾维钧先生女公子菊珍女士1994年回国时,曾与天津编译中心共同研议,决定出版一部《缩编》,以适应一般读者的需要,并可促进此书的流传。

由于回忆录所记述的史实连贯性很强,许多事情的演变过程曲折复杂,盘根错节,缩编工作的难度很大。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缩编的原则是:主线不断,层次不乱,大事不丢,文字不变。即基本上保持原著的整体框架与章节层次,抓住主要历史事件,突出关键环节,并力求保持作者的思维方式与文字风格。除正本中“次日”、“两天后”之类的时间用语改为具体时间外,全为中文本原文。缩编是全书的浓缩,不是局部切割,从总体上保持了原著的精华。

这套回忆录有助于我们了解顾维钧的一生以及顾维钧生活时代各个方面的情况,对于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即可以作为读史的参考,让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有一个具体的、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