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执信为何被军阀杀害 他与汪精卫是什么关系

2017-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孙中山曾经这样盛赞过他,赞誉他为“中国之明星”.“革命中的圣人”.“世界之奇才”.陈独秀则说:“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没错,他就是朱执信.朱执信(1885—1920年),原名大符,字执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浙江萧山.朱执信生于1885年10月12日,广州番禺城内豪贤街(今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汪氏随山馆”内.父亲朱启连是当地有名学者,精通诗词和古琴,人称“琴王”,曾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母亲汪若昭出身书香门第.光绪二十五年(189

孙中山曾经这样盛赞过他,赞誉他为“中国之明星”、“革命中的圣人”、“世界之奇才”。陈独秀则说:“失一执信,得一广东,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没错,他就是朱执信。

朱执信(1885—1920年),原名大符,字执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浙江萧山。

朱执信生于1885年10月12日,广州番禺城内豪贤街(今广州市越秀区豪贤路)“汪氏随山馆”内。父亲朱启连是当地有名学者,精通诗词和古琴,人称“琴王”,曾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幕僚,母亲汪若昭出身书香门第。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后,3年内父母因病相继去世,他和弟妹便由住在广州的舅父抚养。

1904年,朱执信应广东省留日考试,名列第一,以官费东渡日本留学,进入东京法政大学速成科攻读经济。他在东京结识孙中山及许多留学革命青年,接受了反清的革命思想。1905年8月,他被选为中国同盟会评议部议员兼书记。先后担任过《民报》、《建设》等刊物的编辑,从事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宣传工作。

1908年朱执信回到了国内发起了广州起义,后因敌我悬殊太大,失败后撤离到香港。1911年,武昌爆发了反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随后,朱执信便在广州展开民主革命,领导当地人民积极的同清政府进行斗争。不料,最终因为清政府敌军的增多,寡不敌众,溃败后撤离到了香港。

随后,他有参加或领导了多场针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虽然,朱执信具有视死如归的民主革命精神,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1915年,朱执信再次回到广东,追随孙中山参与民主革命活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汪精卫、陈炯明同为朱执信的深交,三人所走的道路却各不相同。

朱执信和他堂姐的儿子汪精卫本如胞弟一样亲密。幼时,汪精卫思想激进,与朱执信、胡汉民等组织“群智社”,大量阅览新学书籍。后两人携手赴日留学,刚好遇上孙中山欲成立同盟会的大举。这彻底改变了两人的命运。

据汪精卫回忆,“孙先生到东京,我和朱执信等几个人前去见面,加入中国同盟会,是为我献身革命之始。”这又何尝不是朱执信投身革命的开始呢?

而朱执信的学生陈炯明,一生最为敬畏这位师尊,他曾在朱执信再三说服下于1913年7月18日宣布举兵反袁、广东独立。1922年6月,陈炯明兵变之时,孙中山叹道:“如执信尚在,竞存(陈炯明)当不至此。”

历史上对朱执信的记载有很多,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加入同盟会等,处处都可以见到他的风姿,但是,说道朱执信子女,却鲜有人知。历史上,对朱执信子女的介绍甚少,只知道朱执信有一名儿子,却不知其姓名。

唯一在公众事业中抛头露面过的便是朱执信的孙女朱世萱。在朱执信先生90周年华诞之际,朱执信留学加拿大的孙女朱世萱曾经回到国内,为爷爷庆祝90周年华诞。

1920年夏,孙中山决心驱逐桂系军阀,“统一南方”。为此,朱执信于6月下旬再次被派赴漳洲,敦促驻扎该地的粤军西进讨桂。旋又不避艰险前往广州,联络国民党旧部和民军响应讨伐桂系军阀的行动。

1920年8月间,朱执信受孙中山派遣,参与“粤军回粤”之役,对付占据广东的桂系军阀。8月下旬,粤军攻抵东江一带,桂系军阀莫荣新将其主力全部调至前线增援。粤军由于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加上兵力还不及桂军,“忽遇强敌,全线为之一阻”。于是双方在东江流域的惠阳、河源、龙门一线呈胶着状态,谁胜谁负,难见分晓。

这时,朱执信旧部、虎门要塞的肇军表示愿意脱离桂军,要求他到虎门主持一切。为使粤军摆脱困境,朱执信冒险进入虎门。在他的策动和民军纷起的压力下,虎门要塞司令丘渭南宣布独立。

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到虎门调停驻军与东莞民军冲突时被桂系军阀杀害。朱执信牺牲的消息传来,孙中山悲痛地说:“执信是革命的圣人”。“执信忽然殉折,使我如失左右手”。1920年12月15日,朱执信烈士灵柩由宝璧兵舰运回广州。1921年1月16日葬于广州东郊东沙马路驷马岗(即今先烈路),孙中山亲自步行执绋。

朱执信的墓建于一九二二年。一九三六年,因墓地有白蚁,将遗骸迁到墓南的执信中学,原墓则为衣冠冢。军政府公祭大会,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联名致祭文,并亲自出席追悼大会。大会决定建立执信学校以为纪念,孙出席执信学校(今广州执信中学)成立会,亲临致词。从创立之时,它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连接在一起。

朱执信在《民报》上曾发表多篇政论文章,批驳保皇论调,阐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尤其侧重阐发民生主义。在此期间,他还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等文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相关著作。

朱执信的《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在第3号上改为《列传》)一文,发表于1906年1月、4月的《民报》第2号、第3号,署名蛰伸。全文将近15000字,分为绪言、马尔克(即马克思)、拉萨尔三部分。他在绪言中说:“要之,社会的运动,以德意志为最,其成败之迹足为鉴者多。而其功,实马尔克、拉萨尔、必卑尔(即倍倍尔——引者注)等尸之。故不揣颛蒙,欲绍介之于我同胞。翔瞻博洽,所未赶云。所期者,数子之学说行略,溥遍于吾国人士脑中,则庶几于社会革命犹有所资也。”

朱执信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探索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他更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理论同资产阶级保皇派进行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