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标背景 一份提案背后 董文标与中民投的产业地产野心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全国政协委员.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应该今年两会上最忙的委员之一.除了带来多项提案外,他还连续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两次专访,一次关于扶贫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应该今年两会上最忙的委员之一。除了带来多项提案外,他还连续接受了《人民日报》的两次专访,一次关于扶贫问题,一次是聚焦供给侧改革。

今年董文标是第15次参加政协会议,参加会议之前,他应该是对自己的造型特地打理了一遍,干练的短发从照片中看上去乌黑发亮,时尚的黑框眼镜让这位花甲之年的企业家充满朝气。

在《人民日报》两篇并不长的专访当中,董文标尽可能将话题与中民投的业务联系起来:新能源、养老和装配式建筑。实际上,他想表达的还有更多,例如他今年带到两会的一份提案:《关于建设海外产业园区 助力“一带一路”战略落地的提案》。

据说,这个提案,其实过往两年一直是由中民投副董事长、前亿达中国董事局主席孙荫环提出的。作为两会常客,今年孙荫环没有出现在两会上。

实际上,去年中民投并购亿达中国之后,后者已经成为中民投旗下的产业地产平台之一,这一关于海外园区提案的大旗也由董文标接了过来。

为什么要说是“平台之一”?从中民投成立的两年多时间来看,其先后入主上置集团、远东宏信、阳光城、协鑫集成、东江环保、亿达中国、中国民生金融等多家港股和A股上市公司,其中上置集团、阳光城以及亿达中国三家的业务或者主营业务涉及产业地产。

从股权结构来看,中民投的入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财务投资,而是彻头彻尾的控股以及谋求对入股企业决策权的影响力。

2015年12月中民投正式入驻上置集团,中民投旗下中民嘉业以旗下全资附属公司嘉顺(控股)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嘉顺)及一致行动人持有上置集团149亿股股份,占比72.454%,成为第一大股东。上置董事会成员也有更替:原董事会成员马大愚、黎根发、施力舟、张永锐及金炳荣均于当天起辞任董事,中民嘉业则委派贺斌吾、彭心旷、陈超、朱强及赵晓东担任执行董事。随后上置集团对外公告显示未来公司有意进入产业地产领域。

第二个案例是阳光城,2015年4月中民嘉业旗下全资子公司上海嘉闻在定增后成为阳光城的单一最大股东,虽然林腾蛟家族还是实际控制人,但这家传统的地产开发商在随后便收购了第一个产业地产项目——天安中国房地产一半的股权,宣告进入产业地产领域。

就在3月10日,阳光城又以2.9亿的价格收购顺德科技园51%股权,拿下了第二个产业地产项目。

而入驻亿达中国则意图更为明显。从亿达中国本身业务来说,虽然在传统地产领域并非名声在外,但公司是国内著名的园区开发运营商,其成名项目就是大连软件园。中民投在去年11月从孙荫环手中接手53.02%的股权后,孙荫环、孙荫峰、问宏宇等三名名董事退出公司董事会,作为置换,中民投背景的张志超、赵晓东、陈超和陈东辉进入董事会。

有了这三家公司的支撑,中民投进入产业地产领域更有底气:上置的地、阳光城的名加上亿达的专业度,中民投在背后正在操盘的很有可能是一盘更大的棋局。

一种猜测是,通过这种控股公司的产业地产资源整合,中民投将这种园区运营能力与自己的能源、建筑产业有机结合,以园区的形式将自己产业链投资“触角”延伸到海外,这样做的经济效益尚难以预测,不过政治效益颇为有利:顺应了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

最直接的线索出现在2015年3月27日,在当时印尼总统访华期间,中民投宣布将带领数十家国内优势产业龙头民营企业,共同在印度尼西亚投资50亿美元建设中民新型工业城镇和升级版产业园,且投资规模短期内将超过百亿美元。

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此次董文标两会提案涉及海外产业园区。在这份提案中,董文标认为单个企业海外建厂很难形成谈判机制并享受当地优惠待遇,而“抱团出海”可以享受人才、技术、金融、配套设施等全方位服务,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利于减少贸易壁垒。此外,在海外产业园区投资可以规避贸易摩擦,绕过贸易壁垒,从而直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