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基采访 【笛子】蒋国基低音笛作品两首《吟哦调》《春满水乡》(附专访文章)

2018-0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吟哦调>(双人笛.梆笛与口哨) <春满水乡>(巨笛.口笛.曲笛) 笛子大玩家 --访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 "充满魅力的笛子演奏家"."不可

《吟哦调》(双人笛、梆笛与口哨) 《春满水乡》(巨笛、口笛、曲笛) 笛子大玩家 ——访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 “充满魅力的笛子演奏家”、“不可多得的神笛” 是海外报纸誉对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蒋国基的评价。蒋国基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协会副会长。

他于青年时代便师从笛子大师赵松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国家一级演员,也是作曲家和吹管乐器的发明家。 1976年,蒋国基在全国民族器乐大赛中以一曲自己创作的《水乡船歌》崭露头角。

自此以后,他在全国各类民乐比赛中连连夺冠,声誉日隆。 在蒋国基的笛子世界里,求新、求变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他不甘平庸,在传统笛子的基础上。他经常用三人笛、弯笛、双人笛、骨笛、口笛、石笛进行演奏,不断变换手中乐器的形制,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观众以新奇的、美的享受。

只有民族的东西才有世界性 1986年,蒋国基参加了在芬兰举办的有30多个国家参与的高斯迪宁国际艺术节,。

艺术节上,智利国的演奏家们用的是排箫等民间乐器加上现代的电声乐器,演出场面异常激烈、精彩。中国代表团排在智利国节目之后出场。怕受先入为主的影响,我方代表团负责人不安地问蒋国基:我们能行吗?“没问题,把节目换一下。

” 蒋国基信心十足地回答。他决定吹赵松庭先生改编的《鹧鸪飞》,这是一首速度很慢、很安静的曲子,“音乐艺术就是对比,他们的节目闹,我就吹不闹的曲子。” 蒋国基上场了。他将循环换气的演奏技巧及颤、叠、赠、打等艺术手法灵活地运用到作品中。

一曲奏毕,体育场沸腾了,观众全体起立,长时间的鼓掌,于是大会破例又让蒋国基演奏了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 蒋国基以一曲芬兰的《在森林里怎样为你歌唱》结束了演出。

开幕式上规定每个国家只有20分钟的节目时间被打破了,整晚演出竟成了蒋国基的独奏音乐会! 第二天,芬兰各大报纸媒体的头版头条盛赞中国的笛子为“魔笛”、“神笛”。蒋国基说:“通过那一次演出,我深深感到我们民族的东西很有世界性,世界是能够接受我们民族音乐的。

所以,每次我到国外演出,我的信心很足,自信心很强。中国的笛子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肯定能站住脚。” 艺术贵在创新 在演出时,思维活跃的蒋国基总想打破传统的笛子演奏模式,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不墨守陈规,有时会借鉴流行音乐的演出形式:走下舞台,使演出更加贴近观众,更具亲和力。有一年,广州搞了一个博览会,邀请蒋国基演出。

蒋认为吹一支笛子显得太单调,就将原来安排的节目换掉,另与广州军区的一个作曲家合作搞了一个新的节目:《南疆春早》——巨笛从舞蹈演员中间向船一样缓缓推出,在演员婀娜优美的舞姿中,蒋国基先后用巨笛、骨笛、普通笛、口笛进行演奏,丰富了笛子的表现力,受到观众热烈的欢迎。

蒋国基说,只要观众认可,我以为都可以尝试。我们民族乐器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这样才会有市场。“艺术必须要出新,艺术的生命力就是在创新延续中发展的。

” 今年在浙江湖州举办的“湖笔节”上,蒋国基应邀前往,他把当地的毛竹编制的竹筐、竹箩等生活中常用的竹制品加进节目中,并让演员配合笛子进行有节奏的敲打,这一富有创意的《竹子世界》的节目收到了很好的演出效果,中央电视台还将这一独特的演出形式录制了节目。

2000年,蒋国基参加了在西班牙举办的一个宗教音乐节。开幕式上,每个国家的代表团演出15分钟。中国代表团排练了一个小合奏,在上演之前,蒋国基突然对领队说,“我一个人先即兴演奏一首《禅》”。

只见他手持竹笛,双目微闭,脑海中浮现出去杭州灵隐寺时僧人的诵经声、木鱼声、钟钵声带给人心灵的震撼。顿时神秘、空灵的旋律从心中悄然流出。蒋国基即兴发挥,用心吹出了参禅的感受,那种神游天外、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引起了各国佛教人士的强烈共鸣。

演出极受欢迎。事后蒋国基说,“如果我们代表团一直合奏到底,就不可能收到这么好的效果。在国际舞台上,我经常扮演这种角色,胆子大,我敢玩。

”一个“玩”字,充满了禅的味道,也说明了“艺高人胆大”的道理。 2001年,蒋国基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音乐厅与浙江交响乐团合作,他用中国*古老的河姆渡骨笛吹奏了表现远古时古猿人狩猎场面的《原始狩猎图》,引起了瑞士观众强烈的反响。

2002年4月28日,在浙江省温岭市长屿硐天“自然岩洞音乐厅”举行的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上,蒋国基则用当地凝灰岩制作的石笛吹奏了一曲他新创作的《长屿硐天》,使千年的石头飞出了欢乐的歌。

先走“邪道”再“改邪归正” 在十几年前,蒋国基吹笛子有意走歪路,他不是用常规的正确方法去吹,而是尝试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吹。“各式各样的方法都尝试吹,走很多‘歪路’,然后从歪路上找到一条很快能学好笛子的正确的路。

”蒋国基称: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逆向思维,反着走。他说:“当年,老歌舞团的邻居很烦我,因为他们吃饭、睡觉时我还在吹笛子,不停地吹;在吹奏中,我琢磨逆向的东西,试图摸索到不甚正确的脉络。

一但找到后,我再折返回来,从不正确的源头中,找到一种规律,然后总结出正确的东西来。”从他轻松的谈起走歪路的经历,我看到的是蒋国基对笛子演奏艺术的探索精神与执着追求。他说,“我教学生吹笛子入门较快,可能是与我独特的学习体会和从中积累的经验有很大关系。

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很快喜欢笛子,并掌握学习笛子的要领;学生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并很快就能步入正轨。” “我把吹笛子当成玩儿” 人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许多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学习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节。

蒋国基回忆道:“在学习竹笛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是跟随我的老师赵松庭学,吹他的曲子;有一段时间,我又搞我自己的作品,把北方、南方风格的音乐元素融合在在一起,再注入自己对人生对艺术的感受,想使自己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与众不同的风格。

从学习竹笛演奏艺术至今,巨笛、双人笛、口笛、石笛、管笛我都尝试着为我所用,不断变化,只有一点不变:勤奋学习、不断奋斗,这才有出路。

” 笛子是蒋国基终生的事业,但他却用轻松的心态来对待它。他说,我把吹笛子当成了玩儿。他认为,玩是一种*高境界。蒋国基不以大演奏家自居,对于演出的心态是:观众来欣赏我的音乐,我一定尽心尽力吹,尽量给它玩好。

这种心态使他的演出格外放松,即使是为中央领导人演出也不会紧张。他说,玩得好,鞠个躬,下去;玩得不好,也鞠个躬,下次再来。 “老老实实的做人,认认真真吹笛子”是蒋国基做人的准则。

他说,“近些年,我特别忙。我不断给自己加码,脑子里不断涌出有关笛子的从内容到形式的新思路。”他称关于笛子的新创意已经有了,不久的将来,他还会搞出令人叫绝的新东西。他说:“这样玩儿我觉得很开心,也很痛快,感觉做人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