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波诗词 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郦波来重庆啦 听他讲述“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

2017-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天下午,九龙坡区特邀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作题为<赋到沧桑句便工--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的

昨天下午,九龙坡区特邀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作题为《赋到沧桑句便工——诗词三境与人生三境》的专题辅导报告,从诗词角度切入,深刻解读了“人生三境”的文化内涵,共有2600余名听众参与了学习。

讲座中,郦波教授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生三境,深刻剖析诗词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以及最后还要完成的也是最难的,是与命运的和解。

旨在通过古典诗词营造的文化氛围中,引导现场党员干部思索物质世界之上的精神生活——如何用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去追求更崇高的人生境界,为实现“高新九龙坡、美丽山水城”这一总愿景,稳步推进“五城”建设,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自信。

《诗词大会》没看够?

快来看看郦波在九龙坡还讲了啥

【最容易的事是丢失自己,最难的事就是找回自己】

诗词带来的人生三境是什么?第一境就是和自我的关系,达成与自己的和解,然后才达成和天地自然的和解,然后只剩一个我。

我曾和一个小伙子交流过,我说,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丢了,你已经成为了手机的奴隶。以前我们手上拿一支笔,拿一把钥匙,有时候找不到,最多有点急。但是,现在很多人什么都不带,手机却是随身必备,一旦找不到,就像失了魂。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因为对于笔和钥匙来说,你是主人,它是奴隶。现在情况反过来了,手机是主人,你是奴隶,你离不开它。所以,在我看来,人在红尘中生长,最容易的事是丢失自己,最难的事就是找回自己。而诗词能帮我们“找回自己”。

【越是经受千磨万击,越要把善良当作自己人生的根茎】

“找回自己”之后,接下来就要“做自己”。在这一点上,诗词再一次彰显了它的魅力,因为诗词让人容易做回自己。

为什么李白能名垂千古呢?在我看来,他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浮云世事改,孤心此月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环境再怎么改,我还是洒脱的自己,我不管你的条条框框。所以,李白是“做自己”,达到与自己的和解。

但是,光做到这个还不够。因为我们在人世中会经历各种挫折磨难,心会变得越来越坚硬。所以,心要保鲜,就需要找回内心温暖的角落。

于是,诗词文化给出的第二种境界,叫做善,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致良知”。

在这里,我想聊聊苏东坡。我个人特别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才华超群,而且在于他为人的胸襟和气度,这种包容是中国文人的最高境界。包容到什么境界?他眼中所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苏东坡的胸怀境界,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包容。事实上,越是经受千磨万击,越要把善良当作自己人生的根茎。

【真正的诗就是我们的心,诗词的灵魂就是人生的灵魂】

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之后,最后还要完成一个最难的,即与命运的和解。

伟大的作品,一定要经过岁月的沉淀,亲情、坎坷、流离,这些都是生命的厚重,“情之所至”在那一刻脱口而出,因此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所以,真正的诗就是我们的心,诗词的灵魂就是人生的灵魂。诗者志也,诗者心也,诗词给人塑造精神的力量,给人以修养,给心灵以港湾,给灵魂以芳香。

什么才能支撑我们呢?那就是,找到自己,与自己和解,让自己保鲜,还要用善良、包容、关爱,与他人和解,与命运和解。所以,不要说诗词和你无关。

中国是诗词国度,只要你是中国人,血脉里一定流淌着那种“文化基因”,唯一需要的是让它觉醒,让它萌芽,让它壮大,最后成为支撑你生命的根本所在。诗词就是抵达彼岸的一条路,一艘船,一座桥。由此,在现实生活中,哪怕“雾霾”重重,也可以长成属于你的参天大树,这就是诗词的力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力量,这就是每个人身体里的人性的力量。

观众提问

九龙坡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冉伟:

九龙坡正在建设全新魅力人文之城,文化教育非常重要,请问你对提升全民诗词文化素养和人生境界有什么看法?

人文之城重点是在内在精神层面,包括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内涵等方方面面,所谓“文者纹也”,就是从表面到内在,熏陶人们的心灵、精神,而这也是我认为的人文精神。就像今天我们这堂课一样,通过互相探讨,剖析文化本质,滋润我们的灵魂,做到以知促知,知行合一。

华润谢家湾小学6年级学生肖芷萱:

我很喜欢《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您怎么看待林黛玉,您能从林黛玉的身上找到“人生三境”吗?

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的命运就是寄人篱下、悲悲戚戚、以泪还情,我觉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林黛玉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在贾府的地位都是很高的,而且她的性格是非常通透的,爱就是爱、恨就是恨,直截了当,并不是我们一般形成的那种很柔弱的形象。

至于“人生三境”,我认为,你读懂了林黛玉是第一层境界,读懂了作者曹雪芹是第二层境界,至于第三层境界就是你自己,这个喜欢《红楼梦》、喜欢林黛玉的“你”,让“你”找到人生的价值归属以及对人生的理解。

再现古之“吟诵”《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学习会上,郦波教授现场为大家吟诵了一首《清明》,再现古之“吟诵”,动听的旋律,引得全场阵阵掌声。

郦波说,古代诗歌,就是诗而歌之,其中包括唐诗、宋词,我们现在叫念法,古人叫诵法,那么诵的抑扬顿挫它就叫吟,吟再往上就叫唱。孩子们学习诗歌,可以把吟诵引入到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其中的味道。

郦波谈《人民的名义》——不忘初心

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兼顾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其中的官员我认为有三大类,一种是祁同伟、丁义珍这样的官员,他们都涉及贪腐,是我们所说的“贪官”,第二种是像孙连成这样不作为的“庸官”,第三种则是抢眼的李达康书记,有抱负、能作为、敢作为,在古代称之为“能吏”。

而在古代最为推崇“知行合一”的清官、草官,我觉得在戏里有两个人,一个是易学习,一个是陈岩石,他们就像文天祥、于成龙、于谦、海瑞一样,有能力,又有一种用现在的话来说的“党性的纯洁”,他们不仅与自我达成了和解,又怀揣着家国天下的情怀,与世界达成了和解。

《人民的名义》中还有一个细节,是侯亮平在高速公路上拦截李达康的专车,当时同事还在劝他再考虑一下,但侯亮平说“不要忘了当年宣的誓言。”其实,这就是“不忘初心”,当面临人生危难或者重大抉择时,如果我们能不忘初心,不忘记我们的出发点,那么这就是支撑我们干下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