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增伟总结 姜增伟副部长在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2017-1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期3年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7个试点省.市人民政府

为期3年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7个试点省、市人民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努力推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为今后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刚才试点省市的同志汇报了试点的情况,专家组对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评估,有关部门及部内司局的同志也发了言,我都同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对试点工作的回顾与评价

这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是在流通业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许多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试点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化流通行政管理体制、重要商品的经营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解决制约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流通业发展。

应该说这次试点的出发点是明确的,重点也是突出的。但同时也要看到,这次试点是在全局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尚未提上议事日程的情况下开始的,一些重要商品的经营体制改革也是一个牵涉面很广、需要在全局高度来研究、有关政策相配套的问题,在局部地区进行试点势必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7个试点省市有关部门在政府领导下,努力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化解不利因素,因地制宜,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大胆尝试和创新,表现出极大的改革热情、首创精神和开拓意识,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一是流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资源整合取得一定进展和突破。通过三年的试点,基层流通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流通职能分散的问题在7个省、市不同程度有了改观,流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如辽宁省在全省14个市、44个县(市)健全了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南京市2005年成立了全市商贸旅游系统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以目标管理为新抓手,建立了连接区县、沟通部门的流通工作网络;成都市将流通体制改革与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实验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统一开放的城乡市场体系的实施途径;厦门市建立了商贸系统与建设系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商贸管理部门与建设部门的沟通协调;潍坊市将发展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设在贸易局,统一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管理;绵阳市着力打造“大商务”,在市级部门总体超编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把商务局作为“综合管理部门”予以强化,由商务局牵头发展现代物流业,会同发改、规划、国土、交通、建设等部门提出绵阳市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

二是流通立法和制度体系建设得到较大的推进。各试点省市都制定了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辽宁省一些地区和成都市还将商业网点规划延伸到了县和区;辽宁省、南京市、厦门市和成都市政府在食品安全和促进餐饮业发展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行业标准;绵阳市商务局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统计指标体系,为发展现代流通和商务部门加强行业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辽宁省在生猪屠宰、酒类批发、成品油零售等5个行业先行试点,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系统和企业信用评价机制,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并进行公示。

厦门市制定了流通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选择部分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开展商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逐步建立信用公告和惩戒机制。这些措施,对商务主管部门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依靠法制、规划、标准化手段管理流通转变创造了条件。

三是流通促进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商务主管部门职能进一步转变。在现行机构框架下,如何进一步转变职能,转换角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的重要任务。各试点省市商务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府支持,出台了一些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如辽宁省、湖北省、厦门市等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每年从财政预算、省长预备费等项目中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流通业发展。辽宁省出台了《建立全省公共商业信息服务系统的安排意见》,建立了商业数据库和六个服务系统。

厦门市贸发局编印《厦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报告》,为企业投资和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提供信息和政策指导。南京市商贸局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本市流通产业发展情况、市场行情和企业信息,宣传流通产业政策、法规,开通了商贸信息网站,每个季度发布《南京市商贸流通经济运行情况白皮书》,商务主管部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迈进了一步。

三年的改革试点对7个省市的商务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试点期间,7省市依托商务部开展的十三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推进流通企业改革,促进城市社区商业和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带动了消费的增长。2007年,7个试点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17.1 %,高于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幅度,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总体看,三年试点是有成效的,这些成效虽然与新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流通体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但在现有条件下,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其中的经验对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是有思考和借鉴价值的。

在总结三年试点的成效和经验的时候,我还要特别感谢在座的各部门,没有各部门的支持,试点很难取得成效。国家发改委不但对试点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还运用国债资金对试点地区企业进行倾斜;人民银行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金融服务工作,要求试点省市人民银行认真组织相关企业推广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中编办、财政部、税务总局和银监会等部门认真研究审核试点省市的改革方案,并对做好试点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开发银行将试点省市作为开发性金融支持的重点,给予部分流通企业政策性贷款支持。在此,我代表商务部对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对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思考

(一)充分认识改革对流通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转变。

这其中也包含着流通行业通过深化改革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我从1980年到商业部工作,至今28年了,见证了流通业改革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我国的商品流通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统购统销、国家定价向缩小计划收购的范围和数量直至取消绝大多数商品计划,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供求余缺的市场化体制转变;商品流通的行政管理体制由商业部管理城市商业、粮食部管理粮、油购销、供销社管理农村商业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的部门分割体制向逐步统一的大商业管理体制转变;流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从经营承包、柜台租赁等内部改革开始,由内及外,通过转制、改制、重组,逐步实现产权多元化,打破了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格局。

这些改革措施给中国的市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搞活了流通,促进了生产,增加了供给,根本扭转了商品短缺的状况。

我之所以回顾流通行业这30年的发展变化,是想说,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改革就没有中国流通业的今天,也没有国内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流通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流通业的改革才有意义,才有出路。

(二)下一步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流通业的作用、责任和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和服务需求不断更新,对流通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流通体制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难以适应这个要求的问题,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从行政管理体制看,上届政府成立商务部,迈出了内、外贸统一的重要一步,但内贸管理职责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些重要商品的资源配置和价格管理、市场主体和竞争行为的监管等职能仍由不同的部门承担,商务部门很难对国内市场统筹规划、调节和管理,这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是不相符的,易于造成部门间扯皮,降低行政效率;二是商务部门管理和指导的范围往往仍限于传统的商业批发、零售和服务行业,老体制的痕迹很明显。

比如随着商品流通体制特别是工业品流通体制的改革,老的三级批发体系打破了,一批原材料和制造业企业产销一体化形成趋势,构成流通渠道的多元化。而这些多渠道的流通往往游离于商务部门的管理之外。

三是流通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定位也还需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不断调整。哪些该我们管,哪些不该管,对已经放开由市场调节的商品和服务领域如何规范管理,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如何干预和调节,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的内容和手段如何不断地调整,使之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问题,我认为都还没有完全解决,还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继续深入探讨。

从商品流通体制看,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很突出,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如何实现少环节、高效率、安全的流通?又比如工业品如何打破地区封锁、市场分割,依托现代物流,实现全国自由流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何做到既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形成价格的基础性作用,又能保证政府调控意图的实现等等。

此外,流通企业经营体制改革也还面临继续深化的任务。

总之,流通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不是一、两次试点就能完成的。我在这里只是点点题,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是一篇大文章,下一步要专门组织力量研究,也希望在座的地方商务部门的同志们开展积极的思考和研究。

三、几点要求

(一)关于当前的工作。

刚刚闭幕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温总理说,今年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一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日益严重,经济面临衰退,一、二月份影响我国出口增幅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国内市场二月份CPI涨幅再创新高,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

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在控制高通胀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商务部门要加强对今年经济形势和市场运行的分析,清楚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对国内市场和流通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灾后重建给流通业带来的机遇是什么。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分析,特别是重要商品的价格走势和供求情况,努力做到见事早,应对快。

(二)抓紧研究提出流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本届政府开启了以大部门制为主要内容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商务部虽然不在这次调整的15个部门范围内,但前面说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在认真研究,以期在今后分步改革中逐步得到解决。

目前,各地刚刚完成政府换届,商务主管部门应抓住这个机会,针对流通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改革建议,向地方政府汇报,争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层流通工作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流通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等问题。

同时要着眼于转变职能,进一步梳理现有职能,理清主管部门的职责,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交给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从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变,探索建立健全政府流通促进方面的职能,在为行业和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开拓新的工作空间。

(三)加强流通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

流通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是目前我们的两个薄弱环节。我到商务部工作两年多了,一个比较深刻的感受就是内贸工作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可供依据的法律法规比外贸少得多。商务部成立以来,内贸理论研究和流通立法有了很大进展,但不成体系,空白点太多,距离新时期流通业发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差距仍很大。

立法的问题,从工作程序看,全国性法规立法过程比较长,而地方性立法要快得多。我希望7个试点省市能够走在前面,在三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流通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流通立法、规划、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流通理论体系和法律体系。

同志们,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战略的高度出发,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流通产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