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群背后的故事 教育或者人生际遇个人性格谁更可怕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上个月,安徽两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光,甚至长期饱受抑郁情绪困扰或萌生过自杀念头.涉世未深的年纪,没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不管是学业上遭遇瓶颈,还是谈了一场糟心的恋爱,抑或与父母吵了一架,都有可能感到失望.沮

上个月,安徽两名95后大学生相约在南京一宾馆自杀身亡。警方调查发现,他们相识于一个以自杀为主题的QQ群,并从群中学到了自杀所需工具和手段。媒体记者随后卧底多个“自杀QQ群”发现,群中聚集着大量年轻人,整个群都弥漫着负能量。有人声称要轻生时,没有人进行劝解,反而有人会帮着出谋划策。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估计很多人都曾有过特别难熬的时光,甚至长期饱受抑郁情绪困扰或萌生过自杀念头。涉世未深的年纪,没经历过太多大风大浪,不管是学业上遭遇瓶颈,还是谈了一场糟心的恋爱,抑或与父母吵了一架,都有可能感到失望、沮丧、无助,如果不能及时排解负面情绪,就容易将自杀当作解脱。

看到媒体关于“自杀群”的报道,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应该把那些群全部强行解散。可事实上,QQ群在几年前就已屏蔽“轻生”“自杀”等关键词,但这种技术屏蔽很容易突破,所以现在仍有很多活跃的“自杀QQ群”。退一步说,即使“自杀群”在QQ平台上绝迹了,也难保不会在其他社交平台复萌。当深陷负面情绪的青少年在现实中求助无门,他们自然很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抱团取暖,最终被“自杀群”制造的情绪黑洞吞噬。青少年要有年轻人该有的样子,他们的青春应该是积极的、朝气蓬勃的,不应是压抑的、充满厌世情绪的。任何一个青少年选择轻生,学校和家庭都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当青少年自杀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更警示我们要尽快补齐生命教育短板。

中国的教育模式有关,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有关,中国青年人的思维方式有关,不要培养青年人的比较思维方式。而这种主导思想下的社会有不可推谢的责任。不过关键在于个人缺乏对家人的责任与担当!家庭弊病,个人无向上追求,交友不慎。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对自己来说,选择了死,或许是一种解脱的方式,而对他们的父母和亲人来说,是犯了大罪。多与乐观、积极向上的人交往,远离悲观、没有追求的人。或者“多与”这个词是多余的。一味追求 高分,道德与人格教育的缺失,不追究你教育还能追究谁?包括学生的家长也是这种畸形教育出来的成果。攀比,虚荣,傲慢与偏见;这个社会的七宗罪不比中世纪稀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