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制定规则还是追随规则 这是一个问题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非要给高希希导演一个定义,我会说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所谓实用主义者,大概就是他们从不给自己设限,不会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加思想包袱,他们就事论事,相信经验多过相信理念. ­高希希拍摄的电视剧题材涉及到悬疑.情感.历史.战争和社会,这其中有一些曾经引起过热议,有一些创了收视率高峰的,也有一些捧红了男女演员.在中国电视圈,具有这样成绩的导演,也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但我们几乎很难听到高希希去夸耀他的这些成绩,因为他一直在路上,一直向前走. ­这一次,高希希带来了一部叫<游戏规则>的电影.电影被定

­如果非要给高希希导演一个定义,我会说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所谓实用主义者,大概就是他们从不给自己设限,不会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加思想包袱,他们就事论事,相信经验多过相信理念。

­高希希拍摄的电视剧题材涉及到悬疑、情感、历史、战争和社会,这其中有一些曾经引起过热议,有一些创了收视率高峰的,也有一些捧红了男女演员。在中国电视圈,具有这样成绩的导演,也许一只手都数得过来。但我们几乎很难听到高希希去夸耀他的这些成绩,因为他一直在路上,一直向前走。

­这一次,高希希带来了一部叫《游戏规则》的电影。电影被定义为“青春热血类型”,被作为IP操作,进行全产业链的建构。电影定档春节,与周星驰、成龙打擂台。

­高希希在接受采访时坦率的表示,这个作品的质量如果好,受到大家欢迎,那么接下来就会有游戏和网剧的衍生;而如果大家不喜欢,那么它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也就没了。

­很少有导演在上映之前会设想自己的电影不受欢迎,他们大部分会认为自己的电影就像是自己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可爱。但是对于高希希这样的导演来说,可能电影拍完,跟他已经没有关系,宣发不过是另外一份工作。或许正是他这样的性格,才造就了他的高产。他是不折不扣的行动者。

­高希希说《游戏规则》是要讲一个关于规则制定的故事,灵感来自于美国电影《教父》。电影里的教父想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但最终还是受限于法律和社会结构,变成了游戏规则的跟随者。

­“说起来有点矫情。”讲完故事的主旨时,高希希竟然补上了这么一句。事实上,这一点都不奇怪,我们已经说过,实用主义者不习惯给自己所做的事情加上思想包袱。

­但我们并不怀疑《游戏规则》这个故事的真诚性,因为高希希导演在讲到他自己的选择时,为电影主旨提供了最真实的角度。

­“后面的时间我会比较多的放在电影上,虽然电影看上去风险大,但可控性更强。电视剧已经变成了一个求人的买卖,主动权不在观众手上,而是在平台手上,平台的口味决定故事的生死,而不是观众的喜好。所以接下来,如果网络跟我有协议,我可能会拍一部,如果没有,我应该不敢再做。而电影不一样,还是故事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我搞懂,我就能拍出观众喜爱的故事。”或许这可以看作是高希希导演与影视剧“规则”的博弈,我们很好奇这种博弈换成另外一个外观,会被怎么表现出来。(文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