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出局无缘伦敦 赛前曾遭老公呵斥【图】

2017-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李娜止步首轮!在网球女单首轮争夺中,李娜苦战3局以1:2不敌汉图楚娃.告别女单后,李娜将搭档张帅,向女双奖牌发起冲击.另一场女单较量,彭帅2:1赢下中华台北选手谢淑薇. 曾经的光辉李娜输得没脾气 其实,网球对阵抽签结果一揭晓,便宣告了李娜伦敦奥运征程的凶险--面对斯洛伐克名将汉图楚娃,在过往的5次交锋中,后者以3胜2负占据上风. 这是31岁的李娜最后一届奥运之旅,四年前的北京,李娜与一块奖牌擦肩而出. 昨天的首局比赛,当比分来到2:2后,汉图楚娃突然发力,连续破发打出小高潮,并最终以6:2拿下比

李娜止步首轮!在网球女单首轮争夺中,李娜苦战3局以1:2不敌汉图楚娃。告别女单后,李娜将搭档张帅,向女双奖牌发起冲击。另一场女单较量,彭帅2:1赢下中华台北选手谢淑薇。

曾经的光辉

李娜输得没脾气

其实,网球对阵抽签结果一揭晓,便宣告了李娜伦敦奥运征程的凶险——面对斯洛伐克名将汉图楚娃,在过往的5次交锋中,后者以3胜2负占据上风。

这是31岁的李娜最后一届奥运之旅,四年前的北京,李娜与一块奖牌擦肩而出。

昨天的首局比赛,当比分来到2:2后,汉图楚娃突然发力,连续破发打出小高潮,并最终以6:2拿下比赛。经过盘间的休息调整,李娜在第二局重新找回手感,早早实现破发取得3:0的领先,尽管汉图楚娃极力反扑让比赛陷入胶着,但凭借稳定的底线控制,李娜最终如愿以6:3扳回一局面。

进入决胜盘争夺,李娜在自己的第三个发球局失守,以2:4落后汉图楚娃,陷入2:5的绝境后,李娜守住了非保不可的发球局,但汉图楚娃还是在拿下发球胜赛局后以6:3结束了战斗。

赛前曾遭老公呵斥 李娜输得有征兆

在与汉图楚娃交锋前几小时的训练上,李娜的表现已经让人隐隐担忧。任凭看台上观众呐喊、叫好,娜姐却始终一脸严肃的表情,皱着眉头,仿佛对自己的表现非常不满。在练习网前截击的时候,李娜打完一个球后,忍不住高声对姜山喊道:“你到底想要搞么样?”而向来温和的姜山也毫不留情的呵斥道:“这个球你怎么能打出去呢!”

结束训练的李娜,背起训练包就走,既不理跟她打招呼的记者,也不理会要求签名的球迷,低着头迅速走出人群。而姜山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也只以一句“不要问我,无可奉告”作为回答。紧张的大战气氛,可见一斑。

或许也正是这种心态上的失衡,让李娜在在首轮便早早出局。

无论这是不是李娜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止步首轮,对于李娜而言一定是沉重的打击。不过,李娜的出局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如今的李娜还需要奥运会来证明自己吗?

北京奥运第四,法网冠军,李娜无需在伦敦证明自己

回顾李娜的三次奥运单打之旅,颇有些悲壮色彩。2000年悉尼,当时初出茅庐、年仅18岁的李娜首战就碰上了四届大满贯得主西班牙名宿桑切斯-维卡里奥,首轮出局在意料之中。12年后,30岁"网球高龄"的李娜再次肩负起了捍卫中国网球尊严的重任,在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次奥运之旅中,她苦战三盘输给了斯洛伐克名将汉图楚娃首轮出局。

除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因为退役原因而没有履行"奥运义务"外,李娜在十余年的网球职业生涯里从没有对奥运会说过一次"不"。确实,她缺一枚奥运奖牌,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2011年法网,她所成就的远比一枚奥运奖牌更具价值。

四年前的北京,她在女单第一轮击败了当时的3号种子俄罗斯名将库兹涅佐娃;四分之一决赛,她又把大威廉姆斯淘汰出局。虽然之后半决赛输给了正值巅峰期的萨芬娜,铜牌争夺战又败在了兹沃娜列娃的拍下,但这个实至名归的第四名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网球从雅典到北京的划时代进步。与奥运会大部分项目只需一天就可以决出冠军相比,网球项目要打整整9天,第四名的含金量并不比一枚金牌低。

如果要职业网球运动员在大满贯和奥运会金牌之间做出选择,相信绝大多数会挑选前者。而李娜已经拥有一座大满贯冠军奖杯和一届奥运会第四名,第三次参加奥运会的李娜根本不需要再在奥运会上再证明自己,奥运精神,追求的不是成败,而是自我超越。

李娜的失败让中国网球更清醒

如果不是2004年因为个人原因缺席雅典,李娜已经参加了四届奥运会了,最耐人寻味的是,在网球这个项目上,国人仍然把30岁的李娜视为夺牌的最大希望。这又是否从侧面凸显出了中国女网后继无人的尴尬现状?

中国有句古话,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中国的网球水平真的到了拿奥运会单打金牌的地步了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中国网球已经具备了深厚的底蕴,试问微博上怎么会出现"莎拉波娃能够担当俄罗斯代表团旗手是因为她身段"的言论?如果中国网球够专业,又怎么会出现"李娜被双打"?

我们假设,如果李娜真的赢得了伦敦奥运会网球女单金牌,这究竟是李娜个人的胜利?中国网球的胜利?抑或是中国网球队乃至整个小球管理中心的胜利呢?

李娜的失败让中国网球更加清醒,中国并不是一个网球强国,在后继有人之前,中国网球不该奢求得太多。李娜的奥运地位,在强大的中国夺金机器中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羽球馆捡回的宝贝

湖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武汉市江夏区,像个世外桃源,地处偏僻、环境优雅。旁边的网球训练场,更是绿树掩映,层次分明。回顾起李娜的启蒙之路,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透露,其实,李娜当初是她从羽毛球馆"捡"来的。

1989年,夏溪瑶还在湖北省体育局下属的新华路体育中心少儿体校执教,当年年底,她想挑几个孩子练习网球,"当时我们选材,一般都是从学校里找,或者有亲戚朋友介绍过来 ,或者是从别的项目上捡来几个。"所谓的捡,意思就是,有的孩子并不被自己的教练看好,这样可以借机捡个漏。李娜,就是这样被从羽毛球馆里捡来的。

夏溪瑶记得,那时候她已经带了姜山等一批1980年的孩子,但是她还想要几个1982年的,有一天下午她路过羽毛球馆,就突发奇想进去看了看,"当时李娜就在那里练习移动什么的,她跑得很快,我一眼看去就觉得她的协调性不错,当时羽毛球教练还说你挑挑吧,我说不挑了,我就要那一个。"就这样,李娜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被挑走了。把小姑娘要到手之后,夏溪瑶告诉她:让你的家长过来一趟吧。很快,李娜的爸爸来了。

原来 ,李娜的爸爸李盛鹏当初就被父亲送去学羽毛球,由于没有实现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想,李盛鹏把希望寄托在了5岁半的女儿身上。对于教练提出的让女儿打网球的建议,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当时,我就给了李娜几个球让她打,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就一下子把球打过去了,如果练习羽毛球要从五六岁开始,那么网球就要从七八岁开始,因为要求的力量要大。"同时,李娜的这次击球,也让教练看到了她在这方面的灵性。

此后的不到五年时间,李娜就在夏溪瑶的指导下练习。回顾起李娜走上网球道路的前前后后,夏溪瑶总是面带笑容,"这个孩子从来不让教练操心,说让怎么练就怎么练。"李娜好强,这在夏溪瑶看来是促使她成功的最大性格因素,"你知道她有时候好强到什么程度?就是在一次普通的练习赛中输了球,眼泪也会在眼里打转。"而在平时,按部就班训练的李娜根本就不会体现出来这股好胜劲儿,"她不表现,她的城府都在这里。"夏溪瑶把手放在自己的心脏上,目光里甚至有些敬佩。

十年前就被看好进世界前五 为义气曾让球

10多年前,一辆大巴在青岛新区漂亮的沿海大道上疾驰。车上是参加全国网球巡回赛总决赛的小运动员,她们叽叽喳喳地聊着天、开着玩笑。突然,一位小姑娘被坐落在海边林荫中的欧式别墅所吸引,羡慕地感叹道"要是我能有这样一套房子该多好!"旁边一位裁判员则回答:"这不算什么,以你的天赋,只要努力,会拥有比这更美的别墅。"小姑娘笑着点头。这个小姑娘叫李娜,当时还不到18岁。

虽说勤能补拙,但在靠实力说话的运动场上,天赋是重要的条件,而李娜就是为网球而生的。李娜的天赋在业余体校时就已显露。当时夏溪瑶给小李娜的评语是,"聪明、有悟性、能吃苦"。夏教练给她打下最坚实的基础,教她一手漂亮的挥拍与击球动作;值得一提的是,李娜腿部力量超群,进攻意识特别强,"这孩子搞不好将来会拿世界冠军。"李娜进国家队后,夏教练曾如此感叹。

同样的话,2002年一位外国教练也说过。彼时的中国球手们还只是在国内小圈子里竞争,对国际网坛可望而不可及。当时,国家队请了一名美国外教指导队员,一次比赛后,这位外教说:"你们看李娜的双腿多么强壮,还有她的力量和移动速度!她有打进世界前五的能力!"当时在场的人不是一笑而过,就是半信半疑。

显然,外教也反复对李娜讲过这话,却让李娜满肚子不高兴,因为"强壮的腿"。二十出头的李娜当时正是爱美的年纪,每天都在为晒黑皮肤、练粗胳膊和腿而烦恼,偏偏外教"不解风情",李娜能不急吗?某次边聊天边吃饭时,李娜的老公姜山随口开玩笑说,"她那腿呀,完全像‘象腿’。"李娜听后,拂袖而去。多年后说起这段往事,李娜笑言,"幸亏这‘象腿’哦,才能让我在网球上走这么远。"

李娜的义气和豪爽在网球圈很出名。由于父亲早逝,她对亲情与友情格外看重。只要别人有困难,她都会尽最大努力伸出援手,哪怕是一点点小事。每个赛季结束回到武汉,很少能在家找到她。

10多年前的某次网球决赛,李娜跟队友对决,只要队友发球过来,李娜不是拍子一挥出界就是直接接球下网,不多一会她就输掉了比赛。一位裁判说,李娜"吃不消对手的发球",还是状态不好。过了许久,李娜闲谈起此事,才道出原委。以前比赛成绩与工资、年终奖之类挂钩,赛前那位队友找到她,希望李娜能将第一名让给她。李娜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因为"我已经拿了很多冠军了,她却没有,我就帮帮她呗。"

为控制情绪曾拍红大腿 直爽言论常引争议

李娜的暴脾气是出了名的,一旦脾气上来就会直接发飙,谁也挡不住。这一点"像她爸爸,性子太直率了。"妈妈有时候也会唠叨唠叨女儿的脾气,她就说妈妈你不用管,我自己想通了就好了。但在场上,这种脾气没少让她吃亏。后来实在没招了,妈妈给李娜出主意说:"要是哪个没打好,千万别着急,实在忍不住就拍自己的大腿。"结果,她真听进去了,有一次比赛,李娜控制得很好,赛后,她说:"腿都拍红了,哈哈。"

进入职业网坛初期,李娜的比赛起伏一度非常大,多强的对手都敢赢、多弱的对手也敢输。以至于"心理素质不好"、"不能控制自己"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一向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李娜,总会对在赛场上制造噪音的观众、提问不够专业的记者,包括教练和亲人直接表示不满。为此她经常委屈地抱怨:"怎么什么被记者写出来就变味了呢?有时我说的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他们就断章取义。"

2001年九运会,李娜成绩不错,在她决赛时,不少湖北老乡去现场为李娜加油。但并非人人都懂网球礼仪,比如发球时需要安静。然而,很多人看到"安静"的状况,往往误以为这时"加油"最合适,因此,喊声也特别大。李娜当时就翻脸了,好心不得好报,不少观众见此情形也随之变脸。这种事随后又发生在北京奥运会上。

2009年山东全运会网球女单比赛第一轮,李娜上演了一盘有预谋的退赛,对阵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选手时,打了10多分钟,她败下阵来,退出了比赛。关于这次退赛,在湖北记者中分成两派,一派欣赏,因为李娜敢作敢当;另一派愤怒,称李娜只打有钱的职业比赛,不把6000多万湖北人民的荣誉当回事。在湖北省体育局内部,也是两派,一方认为李娜视省荣誉不顾,理由是:李娜受伤赴国外治疗是湖北省出的钱。另一派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最终,李娜逃过了媒体的口诛笔伐。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李娜再现惊人一面。当时,湖北有大量的记者赴广州,李娜自然是重点采访对象。但在广州奥体中心网球训练场,湖北记者数次采访李娜未果。她背着包,视记者如浮云一般径直走过。即使有记者拦住她,用武汉话表明身份,李娜也只说一句,我不接受采访。有一次,李娜转场时,两位记者上前采访,李娜说:"我现在在训练。"两位记者理解为,现在训练,呆会结束了也许可以采访。于是,在骄阳下,他们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最后仍然是:"不接受采访。"

亚运会团体比赛结束后,一位湖北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问李娜,他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然后问:你是如何备战亚运会的。李娜回答说:"打都打完了,还谈什么备战。"这位记者听后大窘。

作为中国金花,李娜长年在国外比赛,如果成绩打得好,家乡记者就可以从网上摘抄些内容发稿,但读者是无法了解到真正的李娜。不过,李娜也未必就不把湖北媒体不当回事,双方不过是敬而远之罢了。或许用车王舒马赫的话来解释李娜的个性比较贴切:欣赏我的人,我做的,他们认为是对的。不欣赏我的人,我怎么做,他们也认为我错。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绩的提高,李娜在越来越多的采访和各种活动中学会了和媒体相处之道。她开始学着克制自己的情绪。2009年美网开始,李娜成熟了许多,场上表现不再那么情绪化,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懂得以幽默对待。"以前代表国家队比赛,如果成绩不好,心里会感到难以接受。现在不一样了,打得不好自己虽然有损失,但心理压力不像以前那么大。"李娜说,"这是因为对事物的态度不一样了。"

与姜山情定巧克力 K歌最擅长梦醒时分

"当时李娜10岁生日办派对,姜山也在桌子边上坐着,胖胖的,圆头圆脑,很憨厚的。"——李娜爷爷李龙立回忆

缘分总是如此奇妙。12岁的时候,李娜被金牌教练余丽桥选入湖北省二队,她在那里遇到了当时是一队、比自己大两岁的师兄姜山。其实,两人应该提前4年,在李娜8岁的时候就有过一回第一次亲密接触。李娜第一次走上网球场是在原来的汉口新华路体育场业余体校,当时她只有8岁不到,在读小学一年级。发现李娜的是夏溪瑶教练,她当时在业余体校教网球。实际上,姜山也曾经在新华路业余体校、在夏溪瑶手下练过。

湖北队有男女合练的传统,男队与女队一起训练,在训练场上接触多了,李娜逐渐对大师兄姜山有了感觉。夏溪瑶透露说,"李娜和姜山退役后有一次一起过来看我,我当时发现了一点眉目。聊天时我问李娜,你看上姜山什么啊?她笑嘻嘻地一扭头,你看他像不像韩国明星?"果不其然,情人眼里出西施。有一个细节是,别看李娜现在在赛场上经常吼姜山,冲他发脾气,但当年其实是李娜倒追姜山。在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前的一个情人节,李娜送了一盒巧克力给姜山。"我想说,是网球给我带来了他,其他的都不是那么重要。"李娜说。

有报道称,李娜在16岁的时候(1998年)就开始了与姜山的早恋。对此,李娜的妈妈李艳萍说自己一度被蒙在鼓里,,"我当时还不晓得两个人的关系,一直到2001年打全运会的时候才晓得。外面的人说他们是李娜16岁的时候开始谈朋友,其实那个年代,只要男女之间蛮友好的关系,外面的人就认为是在谈朋友。其实,我作为家长是不保守的,交个异性朋友无所谓,李娜有个人能够交流、沟通,这肯定要好一些。李娜这个人很有主见,所以她做事,我们尽可能尊重她的选择。"

2002年的时候,正值当打之年的李娜和姜山同时提交退役申请,两人一起到华中科技大学读书。离开压力太大的运动队,在大学校园里,两人找到了轻松的环境。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到学校饭堂吃饭,有时候学校组织周末舞会,两个人都会去转转、跳跳舞。就这样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在2004年李娜在各方说服下复出时,姜山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全心全意地帮助李娜,成为李娜的专职"陪练"和"保姆"并在赛场上甘当李娜的"出气筒",堪称二十四孝老公。2006年两人低调结婚后,姜山更是把老公的角色扮演得很好。

虽然李娜现在不时会在场上对姜山大吼大叫,但实际上两人在场下的相处是相当和谐的。李娜曾揭发姜山称,"姜山表面上柔弱,其实背地里很强悍。"对此,两人的好朋友、湖北省队教练潘兵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姜山实际上真的不是‘妻管严’。姜山在李娜身边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缓解她的压力,李娜对姜山是有依赖的。球场上不能有教练指导,李娜要一个人承受所有的压力和情绪,她需要释放的方式,这么多年她缓解压力、抒发情绪的方式就是姜山。姜山非常包容她,两个人在一起就是需要互补。但在场下,姜山比较有性格,离开赛场之后,李娜还是比较听姜山的。比如点菜的时候一般都是姜山做主,两人的安排也主要是姜山主导。"

两人还有相同的爱好,那就是K歌。回到国内,两人在家待的时间不会很多,毕竟都是年轻人,有空的话他们会更喜欢和朋友、队友在一起聚会,K歌就是他们都喜欢的方式。潘兵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李娜的歌唱得还可以,"但绝对不是麦霸的级别,她喜欢唱相对温柔一些的歌。"据悉,李娜最拿手的是《梦醒时分》,而姜山的保留曲目则是《三万英尺》。

外界看到的更多是赛场上的李娜和姜山,夫妻间细水长流的日子其实才是常态。对于姜山在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李娜在今年年初的澳网决赛后有一句经典表白,"不管你是胖还是瘦,是帅还是丑,我都会永远跟随你,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