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勤南方科技大学 那所改革的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创办9年侧记

2017-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科大的创建,对标的是深圳河对岸的香港科技大学,这是深圳市政府早先的计划,也是朱清时赴任筹备后的主要榜样目标.港科大1988年筹建,正式创办

南科大的创建,对标的是深圳河对岸的香港科技大学,这是深圳市政府早先的计划,也是朱清时赴任筹备后的主要榜样目标。

港科大1988年筹建,正式创办于1991年。彼时的香港像后来的深圳一样,面临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的要求,另外就是在1997香港回归后与内地科技创新交流融合的必然趋势。创办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以带动转型发展,因之成为香港政府的一时之选。

其时还身为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校长的吴家玮,就在这种背景下返港参与校长的遴选。他和后来朱清时的当选情况十分巧合,同样是一开始被推选圈入遴选校长的顾问团队,直到遴选团队反复搜寻的最后时刻,突然一致被大家认定为最合适的对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港科大对深圳最好的启示就是没有“历史”,筹备期仅用了三年,此后十多年时间,它就迅速成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多次位列亚洲三甲。这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需要长时间建设积累成长的传统认识,特别是其以创新科技特色对世界各地一流研究型人才大量、成功的引进,使港科大拥有了“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美誉。港科大办学的成功,以及与深圳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南科大“一出生也有了明确的办学方向”。

作为深圳市政府顾问和南科大顾问委员会的首席委员,吴家玮给南科大带来的经验是:第一,有目光远大的领军人物,能够引领大家实践理想;第二,创校的人才是关键,应以一流带一流,再以一流的老师吸引一流的学生;第三,充裕的办学经费保证;第四,有完善的制度设计和相应的章法程序。在南科大后来去筹不久,他把最后一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按照他的话说,就是“先订下章法”。

2007年的深圳,港口物流、高新科技等未来发展雏形已开始显现,全市年财政收入就已接近千亿级规模,发力高等教育、办一所带动经济升级增长的高水平大学的各项资源条件已经具备,但市政府对此慎之又慎。

南科大筹建前期所在的大学城一隅,原为深圳市政府与南开大学合作未竟的深圳金融工程学院,曾有地产商有意出资50亿元人民币购下。作为回报,资方承诺拟将这里改建为一所私立大学。市政府考虑再三,未予接受,主要的顾虑就是寸土寸金的市区或被变相成为圈地的房地产项目。今天看来,这种超前的眼光仍显难得,而深圳对自己创建新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初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在制度设计安排上,南科大筹备之初,即一步步尝试避开传统高校办学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体制束缚。深圳大学原校长章必功曾抱怨,“深圳经济的发展坐了特快列车,深大坐的是教育体制的马车。”具体表现在人事制度的僵化、官本位严重、学术泡沫化和大一统的学位管理制度等等方面。

因此,高教界曾一度流行以改革理念创办的深大早已“泯然众人”的说法。韩蔚说,章必功向有关领导诉苦的时候,当时还在深大工作的她正在其间,对此感触尤深,“因此,筹备团队一开始就清楚,南科大必须走一条对改革更有保障的道路,这条路就是依法办学,依规办学。”

南科大筹备办的首批6名工作人员,左起:韩蔚、梁北汉、邓耀彩、许建领、张晓菲、闫辉。 资料图片

治理、治学与自治

2009年9月,随着朱清时校长的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前5月,《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这份被喻为为深圳发展重新定位的重要文件,在“改革重点”部分的第一条中就提出,深圳要“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探索并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

”这为南科大的定位和使命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12月,深圳市代市长王荣主持召开南方科技大学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要把筹建南方科技大学提升为落实《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的重要任务,明确办学思路,全力以赴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在取得市政府的支持后,筹备办决定借鉴港科大通过地区立法拥有自己的条例的办法,以特区的立法权,逐步推动创立《南方科技大学条例》。在正式通过人大立法审议之前,2011年6月,几经修正、被韩蔚们称作为南科大办学“保驾护航”的《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简称《办法》),经市政府五届二十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长许勤以深圳市人民政府第231号令签发施行。

《办法》从创新和规范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出发,首先明确了南科大的定位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地方和国家发展服务,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同时提出了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原则,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治理结构上,学校设立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和校学术委员会。理事会为南科大的决策机构,由政府代表,南科大校长及管理团队、教职工等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等组成,理事长由深圳市市长或市长委任的人员担任,理事由市政府聘任。

校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学校独立自治的教授会协商产生。另外还设立了顾问委员会,作为南科大的咨询机构,负责对学校发展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顾问委员会成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和工商界人士等组成,由校长聘任。此外,《办法》还对财务管理,教职工、学生权益,管理监督都作出了细致的规定。

韩蔚表示,《办法》最根本的意义,是理清和明确了政府、学校、社会、学生、行政、学术等各方的权界,从而回到初心,办一所新型的尽量与国际接轨的特区大学。由于和香港完全不同的法治和国家社会管理背景,《办法》的产生并不容易,很多来自于筹建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和此前完全无例可循的倒逼,比如政府的角色定位与管理监督的责权。“值得庆幸的是,市政府对朱校长团队的工作是理解和支持的,甚至主动创造条件,开启绿灯。”

相较于“举全市之力”创办深圳大学的特区成立之初,新世纪以来,香港科技大学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迅速崛起,使深圳反复审时度势,希望迅速融入珠三角高等教育“南方高地”的发展大潮和历史机遇当中,这使南科大的创办,与当初提出“打造东南亚学术明珠”的深大的创办,有了更多全新考量。

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南科大的改革之路并非坦途。甚至谁都未能料到,这所继当年深大之后再次被提出“举全市之力”创办的大学,创建的过程却远远没有深大曾引以为傲的“深圳速度”,反而数度面临倾覆之危。

2009年9月,朱清时以创校校长到任之后,首先面临的是继续筹备,向教育部申报批准办学资格。2010年12月20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同意南科大筹建,学校代码为14325,此时距离2007年深圳即已启动的筹建,已过去3年。教育部批准筹建期的南科大,可以试办本科专业,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

2010年12月南科大在未获得教育部批准情况下启动“自主招生”,2011年03月11日首批教改实验班44名新生“正式开学”。南科大所有这些“非常规性的动作”,一方面吸引到大量的眼球和普遍同情,但在另一方面,也因为对体制的倒挂而让学校陷入争议与被动。

2011年5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除军事院校以及港澳台高校之外当年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南科大不在其列,意味着尚未去“筹”的南科大,还不具正式招生权。按照教育部对地方申办大学的管理惯例,南科大从获准筹建到正式招生,最少还需要3年时间。

而且,如果深圳真正要实现“办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按照教育体制的现行规定,一般需要20年以上的不断报批和升级,需要满足许多严格的条件。如深大当年完成博士学位的申报,已是在深大完成本科、硕士办学的23年之后,这等于直接否定了深圳一开始就以港科大作为参照的创建计划。

此前有消息显示,教育部对深圳创办南科大并未点头。深圳决定筹建大学的申请,因与教育部通过不久的全国不再批建大学的精神不符而被搁置,创办南科大被指为深圳的“一厢情愿”,甚至有关领导表态,宁可给深圳大学增加几千指标,也不会同意深圳再新办一所大学。

深圳和朱清时开始积极创造条件与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委进行沟通争取。2009年底,韩蔚偶然得到澳门大学校长赵伟的邀请,请她推荐一名深圳高校校长出席澳门大学横琴校区的奠基仪式。当得知出席仪式的主要领导有刚刚上任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韩蔚立即抓住这次机会,建议澳门大学能邀请正在筹建中的南科大校长朱清时。

“这是我们得到教育部最高领导明确表示可以讨论创建南科大的首次对话。”韩蔚说,“部长和校长相谈投机,我拍下了一张他们亲切握手的照片。我觉得,这是南科大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

此后的不久,朱清时校长获得参加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的机会,期间温总理询问朱清时校长在广东筹建新大学的情况,那次会见,直接平息了之前关于校名“南方”的质疑与争论。

在教育部内部,支持南科大改革的领导也大有人在。全国人大常委、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考察南科大的筹建工作时称:“南科大直面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和困难,是在一个全链条上推进的改革。”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甚至说,“如果事事都要上级批准,那就不可能有改革。”

然而这一切,并未给南科大带来预期的进展。南科大依然必须经历从审批筹建到正式批准办学两个阶段。而就在此间,南科大准备从高二开始进行提前招生的试验,又面临着无法解决学生完整的高中学籍、户口以及医保办理等现实问题。朱清时提出折衷的与中科大联合的招生计划,也因为只能是中科大学籍的异地招生而失去意义。

陈十一校长在南方科技大学2016年毕业典礼上为毕业生拨帽穗。 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