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全球融合的时代下,中华文化的民间交往

2017-1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升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了解和接触中国文化 四岁的英国小王子乔治开始学习汉语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 会唱<茉莉花>还会背唐诗 究竟现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多深?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世界文化正在发生怎样的变迁? 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在良性的交往和共同发展下, 世界文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文化民间组织代表人物 王石做客<世纪大讲堂>为您细说 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升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了解和接触中国文化

四岁的英国小王子乔治开始学习汉语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孙女

会唱《茉莉花》还会背唐诗

究竟现在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有多深?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

世界文化正在发生怎样的变迁?

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又将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在良性的交往和共同发展下,

世界文化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文化民间组织代表人物

王石做客《世纪大讲堂》为您细说

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文化的民间交往

主持人:田桐 主讲人:王石

王石:作家、文艺理论家,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创作了话剧《高山下的花环》、电视剧《渴望》等多部作品,在文促会成立以来的25年里,策划组织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中华文化论坛”等一系列跨国文化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领域的代表人物。

问:中国传统文化可能在逐渐地消失,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对传统文化都不是那么的了解和感兴趣了。传统文化在未来该如何传承和发展?

王石:我想我简短的说一个想法,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疏离和缺失,这个事情不光在中国如此,在别的国家也是如此。但是,传统文化绝不可以或者不太可能以传统的方式活跃于当代,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就是它每到一个时代它一定是以那个时代的方式来出现的。以那个时代的方式作为当代文化出现的,传统文化才会被年轻人接受。所谓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以传统面貌出现的传统文化,我想可能和当代人它有一个适应的问题,有一个疏离和距离的问题。

问:我们的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听到国外的一些报道在宣传中国的文化霸权侵占,您带着中华文化促进会在做走出去的文化交流当中有没有听到类似这种声音?

王石:确实如此。我是这样想的,中国人现在有出气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国人100多年来一直很憋屈,现在觉得自己强大了,要扬眉吐气,这是可以理解的心情。外国人忽然发现中国人如此强大,他们也会有一种不平衡,我就听有一个台湾人在说,说碰见一个大陆的女孩在巴黎买裤子,裤子架上一排裤子,她说“这个,这个,这个”,我们以为她就是买三条,说“这个,这个,这个”,她说这三个拿走,其他的全包起来。原来那三个不要了,其他的一排全要了,可能觉得这个太过分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和他们都有敏感的地方,都有不能够理解对方的地方。但是你说这个事情,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说我们要向别人学习,我们要让别人了解我们,我们有很好的文化,因此我们特别谦虚。文化自信和谦虚是连在一起的。骄傲的人是不自信的表现。一个特别自信的人他必然是很谦虚的,中国人最杰出的、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高贵的人,是懂得谦虚和平等待人的,也是懂得什么叫得体。

问:您之前也是编剧人、制作人。其实当时看到您的那部《渴望》的时候,当时整个城市是万人空巷的那种景象。比如说像现在的这些抗日剧,还有宫廷剧之类的东西,没有创造像您当时《渴望》万人空巷的这样一个场面,您是怎么看待如今的这些电视剧的?

王石:我觉得现在的电视剧在制作上和在规模上、工艺上都比那个时代强太多了。那个时候之所以万人空巷不是因为他们在艺术上和制作上已经达到了那么高的水准,而是因为“文革”之后,人们对于非政治的家长礼短的东西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所以看到家长礼短觉得特别温暖,不再那么政治,那么阶级斗争。但是现在有时候《渴望》重播的时候你会看到,你再看它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粗糙。当时的制作成本,一集电视剧的制作成本是25000块钱,每一个演员从李雪健到张凯丽,每一集戏的劳务费是50块钱,一集剧本的稿费是800块钱,是这么样一个制作成本,很低廉,很粗糙,只是它有那个时代的一个印记。我也注意到我们现在的电视连续剧在整个文化生活当中已经大大的超过了以往的长篇小说,当然还有比较多的,比较粗糙的东西,那些东西可以忽略不计,让他们赔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