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知乎 我想知道夷陵之战陆逊的大破刘备的作战计划?

2018-0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单纯在知乎上搜索"夷陵之战"或者百度百科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答案了-- 个人对这场战役的理解: 第一阶段:退守 建安二十五年元月,曹操去世,曹丕

单纯在知乎上搜索“夷陵之战”或者百度百科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答案了…… 个人对这场战役的理解: 第一阶段:退守 建安二十五年元月,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号魏。翌年四月,刘备于益州称帝,号汉。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之名,派大军四万东进。

孙权求和不成,向魏称臣,进位吴王,并以陆逊代病逝的吕蒙为大都督,率军五万应战。 刘备是经过比较详细的准备出军的,且季汉军队骁勇、统一,擅长山地、平地作战。开始的时候季汉军势如破竹,直达边境巫县,大败当地守将,气势旺盛。

所以陆逊上任伊始就力排众议,主动后撤几百里,集中兵力据守猇亭(夷陵)一带。一方面是避敌锋芒,二来这也是诱敌深入的策略,以空间为代价换取战略优势:猇亭地势险要,处在长江东出三峡的最紧要处,扼守此处峡口,可防刘备军水陆并进,且让出的几百里皆是高山峻岭,刘备的大军行军艰难,兵力难以展开。

对于陆逊或者东吴来说,只可以接受两种结果:1.和谈,刘备退军。不过考虑到刘备肯定会要求拿回荆州而孙权肯定不同意,所以没戏。

2.完胜。因为就算以惨败的代价胜利,到时候曹魏就容易渔翁得利,对东吴来说不利。 第二阶段:相持 这一段持续了半年以上,期间刘备尝试过设伏,尝试过以孙桓为诱饵,结果都被陆逊识破,按兵不动。

对于东吴来说,此时是主场作战,后勤方面都有优势。而季汉军则在这长时间的相持中士气渐渐低下。 这一段时间是逐渐改变双方胜率的时间。胜利的天平渐渐倾斜向陆逊这边。

对于陆逊来说,这一段时间的难点就是如何安抚那群急于建功的莽夫。依靠陆逊本人的能力及魄力,以及孙权的全力支持而克服了。 第三阶段:反攻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三国志》,这是陆逊给孙权的信里的文字这其实就是反攻时期的重点。 刘备的结营本身其实没什么问题(曹丕那军事傻逼我都懒得说他),问题就出在没有封锁住水道(或许是因为对自己的水军没信心——毕竟刘备自己没有带领水军的经验,季汉的水军精锐都是关羽掌管的,只是可惜在襄樊战役里损失了。

当然也可能是刘备出于其他的原因而考虑的,这些就不是我们这些后人可以知道的了。但是需要申明的是,刘备作为一个老军痞,军事素养还是不错的,他肯定是出于某些原因舍船就步的,只是陆逊更高明,看出了破绽罢了) 然后就是陆逊的两栖作战,火攻扰敌,前后夹击,一举作气了。

附一个网上关于两栖作战的帖子,我个人是比较赞同的:(转帖)陆逊在夷陵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审请加精)_陆逊吧 总结: 夷陵之战是一场非常典型的防御反击获胜的战役。

陆逊在这场战役里面,精妙地利用了吴地的地势,避开了季汉的优势及士气,以时间和空间为代价,逐渐将优势与胜率拉向自己。

在这场战役里,陆逊一直都把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最后终于抓住敌人的破绽一举作气拿下胜利。实在是非常漂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完胜之后,陆逊并没有穷追不舍,而是敏锐地察觉到了曹魏的动向,实在是军事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