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书:2分钟战胜美利坚 由点及面看中美的观念

2017-09-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不等同于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基本可以代表东方文化,而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的大过强国.而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领域都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因为历史原因或者人为因素,国内外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环绕两国的话题从不间断.不管有心无意,无论在意与否,这都是一个现象,甚至是与你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中美关系最终会因为世界形势,军事经济以及,文化差异而尘埃落定.记得我在北大的某一节公开课上抛出几个论点,最后不了了之,实在是时间跟空间都不允许.多少算是一件憾事吧.那么我要怎么阐述美利坚跟我们的文

中美两国文化差异不等同于东方与西方文化差异。中国文化基本可以代表东方文化,而美国是一个新兴的的大过强国。而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领域都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因为历史原因或者人为因素,国内外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环绕两国的话题从不间断。不管有心无意,无论在意与否,这都是一个现象,甚至是与你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中美关系最终会因为世界形势,军事经济以及,文化差异而尘埃落定。记得我在北大的某一节公开课上抛出几个论点,最后不了了之,实在是时间跟空间都不允许。多少算是一件憾事吧。

那么我要怎么阐述美利坚跟我们的文化差异呢。比对?他们用刀叉我们用筷子?似乎没什么意思也过时太久,更主要的是,南方人跟北方人的食谱还八字不合呢,这确实没什么意思,最终我们都会变成讨论天文地理乃至华盛顿与孙中山的不同癖好,最后再一次不了了之。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曾经很吃惊地跟我说:“你们中国人似乎很是很喜欢用别人的成功来说明自己的正确性。喜欢用很多例子甚至不符合逻辑的例子。并且很在意是”谁“说的,我不大理解。难道失败者的奋斗或者思想就没有可取之处吗?又或者自己的想法不通过别人验证就不能实现呢。”而实际上我根本就没有这个美国朋友……那么剥离躯壳见本心。所以那节公开课也不存在。即,中美文化的差异在本质来说是不存在的,对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险。

西方传教士缘何要翻译中国经典?“最原始的动机是学习中文。”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说,当传教士来到陌生而神奇的中国时,他们先得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才能与中国人交往。《论语》《大学》等经典易于记诵,又高度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然成了他们了解中国的首选。据史料记载,1588年前,被誉为“西方汉学之父”。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里程碑,此中真味尚需细品。

那么现在呢,我们用什么了解对方的文化。相信我,美剧或者好莱坞大片都不是很好的途径。为什么?他们想让别人看到的,都是经过刻意修改的。也就是说这是文化输出,一两个细节就能改动非常多的东西。这里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对方聪明,只是很多限制影响了我们的思路。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文化本身已是世界上最拨打精神最源远流长的,说句实话,即使再崇洋媚外的人也只是学了人家的一个皮毛。其人本身自带的观念也已经限制了他。举个例子,对,举个例子。当年最流行的白领式英语,港台片里常见的。一句好好的话夹带几个英文单词的假洋鬼子,以及长期受西方文化熏陶甚至长期居留国外的人也是这么个句式。但是本质上他们脱不开本身的文化系统,语言逻辑,习惯性方式。也就说我们带着高人一等的内在潜意识,也就只能切入表皮了。所以我深深为周总理的智慧折服:求同存异。这也是文化交流的制高点。因为我们不可能为了完美地使用刀叉品尝葡萄酒而去地中海农庄种葡萄养牛晒太阳。而这些恰恰是文化底蕴的分子。

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中美中心,英文名: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Nanjing University Center for Chinese and American Studies,成立于1986年。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中国南京大学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共同创办的教学与研究机构。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中美两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及当代国际问题等作为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内容。国学生由美国教授授课,国际学生则由中国教授授课。

克里国务卿特别指出SAIS一直致力于发展中美学生交流,霍大-南大中美中心已经成立近30年,中美中心覆盖多个领域,从推动学生交流到推动未来中美关系和经济的各方面。中美中心的学生比绝大多数人更好地为世界全球化做好了准备。2005年10月24日,周文重大使应邀出席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年会晚餐会, 并就中美关系发表讲话。周文重在讲话中介绍了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情况和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阐述了我在台湾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批驳了美国内种种"中国威胁论"。周文重并对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年来为加强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增进中美友谊和理解、推动两国关系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