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局发布限童令 星二代上节目被严格控制

2017-12-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年来,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等大型亲子节目的播出,众多星二代也出现在我们视野内.而这些大型真人秀亲子节目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当然有市场就会有竞争,随着几个亲子节目的成功,此活动也开始陆续出现,渐渐地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广电局便在2016年2月发布了限童令的条文规定.那么,限童令指的是什么呢?限童令的发布都会造成哪些影响?2016年2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

近年来,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等大型亲子节目的播出,众多星二代也出现在我们视野内。而这些大型真人秀亲子节目也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当然有市场就会有竞争,随着几个亲子节目的成功,此活动也开始陆续出现,渐渐地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广电局便在2016年2月发布了限童令的条文规定。那么,限童令指的是什么呢?限童令的发布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016年2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名牌栏目要升级改造,如用素人子女参加,也只能在白天时段播出。因此,继新广告法规定“未满10岁小童星不得做‘代言’”后,这一新规定被称为又一“限童令”。

1、严格控制了未成年人参与的真人秀节目的总量。

2、加强了对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审查和把关。(上星频道各时段播出的此类节目要提前向总局备案并报送样片,总局审查过后,内容健康有益、无明星子女的节目一般可在8:00—19:00时段作为少儿节目播出,不能在黄金时段甚至次黄金时段播出。)

3、明星子女(包含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参与的真人秀节目原则上不允许播出,以后也要不制作、不播出。对于已播出的此类名牌节目要进行升级改造,考虑素人参加。

4、审查把关关口前移,不要等制作完成后再进行审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同年7月,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并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

要知道,亲子类节目在让人耳目一新、保持童心的同时,对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让科学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沟通方式在探讨中得以普及,也让广大家长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是不是有可以商讨改进的地方。在征求民意后,广电局对儿童真人秀节目适当限制、正确引导,并以“限童令”为契机,认真思考和践行综艺节目、儿童教育的精品化之路。

乍一看“限童令”,似乎绝了小童星们的生财之路。但其实“限童令”的弦外之音,比单纯的“限童”更为重要。这次“限童令”的出台,褒贬不一。比起“限童”,“限童令”传达出的反对为收视率无底线娱乐的态度,更为重要。

一档节目,内容为王。它要有属于自己的内涵,传达给大众正能量的价值观。而不是弃其精华取其糟粕,依靠满足窥私与炒作吸引观众。“星二代”霸屏时代或将由此终结,但唯收视率是举的真人秀风气并未终结。因此,“限童令”中划出的真人秀栏目的“底线”能否终结这股风气,才是真正需要“盯”的。

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播出后,一些地方卫视掀起了新一轮血拼——拼娃。因为星爸星妈的吸金效应,一批星娃横空出世。一些连说话都不利索的孩子,在父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之下,被推到了聚光灯下赚大钱。有的小小年纪在观众的羡慕目光下,已经很会摆明星的谱,时不时地眼睛朝天看,尽管天有多高都不知道。

从《爸爸去哪儿》开始,国内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星二代”在电视屏幕上一夜爆红。拍广告、做代言、出席商业活动……在名利双收的背后,有隐私曝光的尴尬,有被过度消费的苦恼,还有被资本“绑架”的无奈。2016年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