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归有光 【昆山故事】昆山先贤故事——归有光的正义和良心

2018-03-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507年1月6日,当时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宣化里一个归姓大家庭里,添了一个小男孩,也许长辈们想为这个

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公元1507年1月6日,当时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宣化里一个归姓大家庭里,添了一个小男孩,也许长辈们想为这个日渐衰落的大族重塑辉煌,给小男孩起名归有光。

童年的归有光是个非常聪明、悟性超人的小男孩,在同龄人中,他读书、写作是最好的。到了八岁,归有光年轻的母亲疾病缠身,撒手人寰,丢下归有光他们三个男孩和两个女孩。归有光的父亲是个穷书生,科举无望,没有什么能耐养家糊口,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境一天天败落。正是这种困窘的家境,迫使幼年的归有光早早懂事,发奋读书,期盼有朝一日考取功名,重振家族。

归有光悟性很好,九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十岁时就写了千字文《乞醯论》,十四岁第一次参加了地方上的童子试,二十岁考了第一名,以苏州府学生员身份到南京参加乡试。但南京的乡试,却是一条惨淡的人生道路,归有光用十五年时间,连考五次,却一次次落榜,一直到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的好成绩中举。其实,此时的归有光,早已读遍万卷书,包括三代两汉、诸子百家、九经二十一史、农圃医卜等方面的书籍,他都一一研读。归有光的古文写作,被誉为“昆山三绝”之一。按理说,凭归有光的才学、名声,考上进士应胜券在握。中举第二年,归有光满怀信心参加礼部会试,谁料竟然名落孙山。

会试受挫后,归有光迁居嘉定安亭,一边读书,一边讲学。四面八方的学子慕名而来,最多时有一百多人。由于家境贫寒,为让归有光专心讲学,妻子全力操持家务,料理四十余亩荒地,维持全家及弟子的口粮。

此时,安亭镇上发生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惨案,主谋胡家,仗着有钱有势,先后买通证人和受害者家属。知县张重,既不想得罪有钱有势的胡家,又生怕把这恶性惨案上报后给地方上抹黑,于是谎称受害人是自杀身亡。就这样,官府堂而皇之地把所有的罪犯都给释放了。此案胡乱判决,引起极大民愤。

归有光知道后,先后写了《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等十几篇措辞犀利的文章,揭露了恶霸横行、吏治腐败的残酷现实,呼吁地方上有正义感的名士联名抗议。在归有光多年的追逼下,惨案终于大白天下,受害人得到了昭雪,罪犯得到了严惩。

然而,归有光的生活、科举道路却异常艰难。三年一次的会试,一连八次,归有光都落第而归。四十三岁时,归有光痛失爱子。四十四岁,他又痛失贤妻,然艰难的生活没有压垮归有光。

归有光看透了明代科举考场上的腐败,看着一些不学无术之人在所谓的宗师和大官僚的提携下,靠进仕捷径,从旁门邪道跻身仕途,异常愤慨。当时,皇帝身边一名受宠的宦官慕归有光大名,想让侄子拜归有光为师,并几次让归有光进京时去拜访他,归有光只当不知道,对那宦官敬而远之。

同乡王世贞,二十二岁考中进士,步步高升,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春风得意的王世贞一直以雄才博学领军文坛,归有光却在《项思尧文集序》中言辞激烈地批判王世贞,称他“抵排前人”、“妄庸巨子”,王世贞得知后非常恼火。然到了王世贞年老时,他也非常诚恳地说自己面对归有光“迟暮自悔”。

归有光就这样用自己的才华和人格,最终让对手折服。嘉靖三十三年( 1554年),昆山县城屡遭倭寇侵扰,而地方官员在大敌当前只知借此搜刮民脂民膏,推诿扯皮,不愿全力抗倭。

归有光义愤填膺,接连写了《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蠲贷呈子》等十几篇文章,刻画了倭寇入侵后昆山一带“屋庐皆已焚毁,赀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哭声相闻”的惨状,同时还无情地鞭笞和揭露了地方官僚的丑恶行径。其间,归有光不仅为民间抗倭出谋策划,还亲自参与抗倭,深被老百姓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