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和复星五剑客】

2018-03-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郭广昌,高额头.高颧骨.瘦长脸,浙江人,典型的中国南方面孔.与大多数浙商企业不同,在郭广昌复星集团,核心管理成员从创业之初到现在,不是家族人

郭广昌,高额头、高颧骨、瘦长脸,浙江人,典型的中国南方面孔。与大多数浙商企业不同,在郭广昌复星集团,核心管理成员从创业之初到现在,不是家族人员,而是复旦大学的同窗,他们是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现在,郭、梁是复星集团的正副董事长,汪、范、谈三人则分别是复星医药、地产、信息技术方面的掌门人。

当年共同创造了复星王国的五个复旦学子,理念一致、个性互补,完成了从白手起家到拥有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关联企业的创业。

即使骑自行车创业他们也非等闲之辈

1991年,郭广昌大学毕业留校,成为复旦大学校团委的一名教师。而在此前,由于学生活动,他与同样留校任教的梁信军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

刚刚大学毕业的郭广昌对未来似乎没有清晰的轮廓,他先后通过了TOFEL和GRE考试,而且还向亲戚借好了出国所需的资金。如果没有***的南巡讲话,他也许做了一名留学生。

1992年***的南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南巡中高瞻远瞩的讲话,让25岁的郭广昌热血沸腾,看到中国的未来。在国内也可以大有作为!何必一定要到国外去呢?经过权衡和思考,郭广昌毅然放弃了出国的念头,决定在国内闯出一番事业。这与当时还在复旦大学校团委当调研部长的梁信军不谋而合,刚留校的梁信军当时很苦闷,正在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实现理想。

经过短期筹划,1992年两人决定一同下海。郭广昌将自己准备出国留学的3.8万元拿出来,两个人成立了上海广信科技咨询公司(源于郭广昌和梁信军的名字,即复星的前身)。

成立初期,广信只是一家小规模的科技咨询公司,主营业务为市场调查和咨询。开始时,他们的野心不大,希望先赚十几万元。

但是,郭广昌和梁信军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有远大理想,又脚踏实地,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他们靠吃方便面节省开支,骑着自行车满上海去找项目,与柳传志当年的“自行车创业”颇有几分相似。凭借着他们在学校作调研的经验,广信的工作渐渐取得成效,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诸多品牌成为公司的客户。在公司成立10个月后,郭广昌和他的同伴赚到了创业后的第一个100万。

随着街上的咨询公司、调查公司越来越多,利润也越做越薄,眼看着赚来的钱越做越少,郭广昌希望另辟蹊径,自己做产品,先后搞过彩色火焰蜡烛、咕咚健身糖、婴儿尿湿报警器,但都不成功。

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困难中,郭广昌突然发现了一个机会——上海郊区一个村开发的楼盘卖不出去,于是,他们决定退出市场调查业务,全力主攻房产销售。

当时卖房子只是在工地附近挂块售楼广告,郭广昌率先在报纸上登广告,有时也做夹报广告和邮递广告,房子也不是一栋栋地卖给企业客户,而是一间间、一套套地卖给个人消费者,现在看来很平常的办法,在当时却很新鲜。

眼光独特的郭广昌将当时有“洋插队”成员的家庭定为重要消费群,为把一些“海归”的家庭情况打听清楚,他们还跑到出入境管理部门去查,然后亲自把广告送上门,结果房子的销售量一下就上去了,复星赚来了第一个1000万元。

1993年,广信更名复星,复星“五剑客”中的汪群斌、谈剑、范伟在这时陆续加入。

专业知识

使他们如虎添翼

有了资金后,郭广昌和他的创业团队慢慢找到了市场的感觉。郭广昌渐渐认识到,民营企业发展必须以高科技为支撑,现代医药是下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郭广昌和他的同伴们开了一个会,“复星五人组”中有三个人——梁信军、汪群斌、范伟均为复旦遗传学专业毕业,于是他们决定从熟悉的领域着手,决定将公司未来发展定位为生物医药。复星将第一桶金的1000万元全部投入到了基因工程检测产品的开发上。

汪群斌在生物研究领域很有优势,他最早和研究部门的技术人员成功开发了复星第一个核酸试剂——乙肝DNA核酸试剂盒,后来他提出的“生物医药新经济”概念也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当时大家的出发点就是将复旦的优秀科研产品推向社会,实现商业化应用,可是很多项目没能带来预期的成功,原因是小试验的成果不能应用到大的工业化生产里面。

郭广昌决定与母校的医院合作,复星提供基因诊断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医院提供场地,利润两家分成。当时做试剂,不仅成本低,政府对生产企业的硬件资质要求基本是空白,他们的产品很快就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两年后,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的成功为复星的“五剑客”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

复星在医药方面的成功不但得到了国人的认同,更引起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关注。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在上海专门邀请了郭广昌等一批知名企业家共进早餐,席间克林顿盛情邀请复星高科技到美国发展基因工程。

此后,郭广昌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商界名声渐大。

领军人与团队

在1998年,“复星实业”上市,一次即募集资金3.5亿元。这个时候,郭广昌也因为能很好地整合与协调团队,奠定了自己在复星“领头人”的位置。

复星的“二当家”梁信军在回忆当年推举郭广昌做领头人时表示,郭广昌的优势是情商高,能很好地整合与协调团队。在战略思考上,郭广昌总能领先一步,每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平,大家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郭广昌却能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驱动事业继续前进。

梁信军口中的郭广昌无疑代表了复星的形象。郭广昌在复星稳坐头把交椅,具有大股东身份的原因是,创业团队的伙伴们高度认可他的思辨能力,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与团队中梁信军、汪群斌、范伟等复旦遗传学毕业的人相比,专业性不强、但综合素质和情商颇高的郭广昌反而占了优势,成了最具领导力、当之无愧的一把手。

而梁信军的口才好、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交流,这些特点几乎是复星创业团队公认的,所以,他做了集团的党委书记和新闻发言人。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郭广昌等人最初设想的科技转化为商品的简单想法已经变得需要进一步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开始重新定位公司未来。

经过讨论,复旦学子组成的“五剑客”创业团队作出战略决策:复星将追求投资上的彻底多元化和经营上的彻底专业化。“在产业选择上,我们是用投资家的眼光看问题。而在运营上,我们强调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郭广昌说。复星有三个企业家团队,一是融资的专业团队,二是投资的专业团队,三是持续管理、运营的专业团队。

分工时就考虑到汪群斌、范伟和谈剑更适合做产业,做具体事情。在复星的5人团队中,英俊的范伟略显沉默,也极少在媒体露面,不过他麾下的复地集团在房地产业倒是让人刮目相看,他做的比说的要多。而5人中唯一的女性谈剑的特殊优势则在政府公关等事务。

在行业选择上,复星几乎没有犯过致命的错误,而且善于先人一步逢低介入。1994年进入房地产、医药产业,2002年涉足商业零售业,2003年进军钢铁业、证券业,2004年屯兵黄金产业,2007年投资矿业。如今,随着这些行业进入新一轮上升期,复星的投资收益格外抢眼。

五根手指攥成中国最硬的拳头

郭广昌和他的创业五人组走得一帆风顺。2007年7月16日,复星国际香港成功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同时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复星集团也成为市值800多亿元的民营企业集团。

复星集团的投资涉足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矿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业、金融、汽车和传媒等多个领域,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的公司超过100家,其中8家为上市公司,涉足医药、房地产、钢铁、矿业、零售、金融服务与战略投资六大领域,很难锁定复星集团的主业是什么。史玉柱曾经断言:“在中国搞多元化100%失败,复星是唯一成功的案例”。

对此,郭广昌坦然告白:复星的成功,归因于5人团队各有专长,又善于合作的特质。

对人才具有强大磁力的郭广昌最大的体会是,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郭广昌明白,能不能找到最好的人、有没有眼光找到最好的人,关系到企业的成败。

他们5个人就像5根手指,哪根也少不得。5根手指攥紧,就是一只中国最硬的拳头。复星强调的是团队管理。创业团队要经得起成功、失败的考验而不散,仅靠友谊是不够的。他们几个人除了在学校就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之外,浙商的精神也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由这种共同的文化演绎而成的企业文化,是五人同心的最大基础。

如今,思维理性辩证的郭广昌是整个企业集团的灵魂;口才好、反应快、精力充沛、善于沟通交流的梁信军是副董事长兼副总裁,也负责集团的战略投资;汪群斌是复星实业总经理,专攻生物医药;范伟则掌管房地产,两人都属于认真务实型,适合管理具体业务。复星董事会的人数也增加到7人,新增的是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实行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和法律严格的“三权分立”。

对于别家公司的分分合合,郭广昌看得很开,“很多团队每个人都很强,分裂后能做得更好。我们5个人呢,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留在一起反而可以做得很好。我始终对自己的不足有充分了解,所以总希望凝聚一批人一起去做事。”

“复星五剑客”坚持十几年的合作,不但能“共患难”,而且能“同富贵”,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郭广昌的四个合作伙伴中,除了较晚加入的惟一女性谈剑以外,梁信军、汪群斌和范伟都位列其中,其中梁信军排名第2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