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布八大骗局 背后的真相你都知道吗

2017-07-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团伙从最初的使用短信.电话进行诈骗等作案手段,也发展到了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来进行诈骗,微信仿冒欺诈就是其中一种最严重的诈骗行为,而仿冒好友欺诈是微信仿冒欺诈中最为常见的作恶手法之一!仿冒好友欺诈,是指诈骗分子通过复制微信号头像.昵称.朋友圈等信息伪装成用户的好友,巧借各种名目向用户借钱或请求帮忙转账,利用用户碍于面子.不好拒绝的心理,骗取钱财.这种诈骗行为基于亲朋.好友关系链进行身份的精心伪造和冒充,通过用户网络沟通的使用习惯,更易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获得受害人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团伙从最初的使用短信、电话进行诈骗等作案手段,也发展到了利用手机社交软件来进行诈骗,微信仿冒欺诈就是其中一种最严重的诈骗行为,而仿冒好友欺诈是微信仿冒欺诈中最为常见的作恶手法之一!仿冒好友欺诈,是指诈骗分子通过复制微信号头像、昵称、朋友圈等信息伪装成用户的好友,巧借各种名目向用户借钱或请求帮忙转账,利用用户碍于面子、不好拒绝的心理,骗取钱财。

这种诈骗行为基于亲朋、好友关系链进行身份的精心伪造和冒充,通过用户网络沟通的使用习惯,更易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获得受害人的信任。

用户防范:

1.提高自身防范意识,保管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

2.当微信中有人向你发起汇款要求时,请注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所有涉及汇款、转账等务必电话确认,谨防诈骗。

3.当发现对方为仿冒的骗子时,请立即告知真正的好友和其他朋友,阻止骗子继续作案,发生财产损失时第一时间报警寻求警方协助。

前段时间,郑州市公安局文化路分局接李某某报案称:有人在微信上冒充其领导,被诈骗98万元人民币。接到报案后,郑州市公安局立即开展专案侦查。经查,该案嫌疑人先加李某某公司财务人员为好友,然后冒充财务人员领导指挥财务人员向指定账户转账。由于嫌疑人与受害人均是通过微信联系,案件线索有限,侦破难度大。专案民警连续奋战,于7月20日凌晨,在广西宾阳一KTV内将王某等7名嫌疑人抓获。经讯问,该团伙已作案多起,每月涉案金额都高达100余万元。目前,王某等4人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近年来,违法犯罪嫌疑人使用微信、QQ等即时通信工具,冒充领导、公检法、熟人,通过“猜猜我是谁”、“中奖”、“借钱”等手法实施远程诈骗。针对此类电信诈骗案件,警方提醒:在涉及到亲友通过QQ、微信、短信等通讯工具借款时,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通过电话等方式确定身份,谨防被违法人员冒充亲友实施诈骗。

在微信朋友圈,广泛散播着一条这样的消息,不收取任何费用,限量赠送折叠电动车。事实上,这是一种诱惑力极强的诈骗手段。诈骗人会告诉你电动车不仅是免费的,还会额外赠送一块手表。但想要电动车就必须签收手表并支付29元的运费,如拒签,电动车就不会发送。这时候大家基本上都会“赌一把”了,反正至多花费29元,还有手表可以拿,风险不是很大。接着,好戏开始了。等你收到手表,付完邮费,拍好照片立据后,基本上整件事就“over”了,因为人家把你拉黑了。

就“免费送”的产品类别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虚拟商品,如商家承诺赠送话费充值卡、电子抵金券等商品,但是这些链接一大部分是虚假宣传,消费者转发后往往得不到商家承诺的赠品;第二类是商家赠送服务或者消费体验,这类促销活动相对可靠,但是商家提供的免费名额较少,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能抢到实惠;第三类就是免费赠送商品,这些商品大多为手链、手串、太阳镜,甚至也不排除“名牌口红”等“价值不菲”的物品。在消费者被这些物品吸引之后,商家往往会告诉消费者这些物品虽然不收钱,但是需要消费者支付数十元不等的邮费。

面对朋友圈里诸多的“免费送”活动,当时刻警惕其中隐藏的陷阱,能够有效避免权益遭受损害的办法,就是勿贪一时的便宜,避而远之。

刷单欺诈,是指诈骗分子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帮网店刷信誉、刷销量的幌子招聘刷客。骗子声称只要应聘者根据指示拍下指定的商品,付款后截图发过去,就会返还其本金并获得佣金奖励。当应聘者持续打款几笔后,骗子会寻找各种理由拒绝返现或直接与其不再联系。

新的“刷单”方式是通过低价促销廉价产品提高销量,然后再将同一货架上的商品换成价值更高的产品混淆视听。因此要查看“爆款”商品的购买记录。要去正规的电商平台购物,并坚持使用旺旺、咚咚等官方聊天工具,如客服建议转移至QQ、微信等聊天工具私聊,则要警惕;在购物过程中,如果有卖家要求直接转账,则要果断放弃购物,避免被骗;一定要在收到货后再确认付款,不要被所谓返现等利益诱惑而提前确认支付,避免钱货两空。

集满15个“赞”即可领取398元全家福套餐加礼品,集满50个“赞”可免费领取108个鸡蛋,转发图片集满28个“赞”送128元化妆品套盒……很多商家开始利用微信好友圈“点赞”方式,给顾客赠送礼品招揽生意。各种各样的“点赞”活动层出不穷,迅速掀起了一股“点赞”热潮。但“集赞赠礼”“集赞免费送”等新型微信营销并不都像“天上掉馅饼”那么美好。

由于微信“点赞”是新生事物,消费者在参加商家微信“点赞”活动前,一定要看清商家的活动规则、期限等,对含糊不清的内容应联系商家进行核实,避免因混淆、误解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集满“赞”后,要通过转存、收藏、截图等形式保留相关证据,若出现问题可及时投诉。

根据规定,虽然“积赞人”没有付出资金成本,但也付出了劳力、精力和时间,实际上已经和活动商家建立了营销关系,如果商家最终没有兑现奖品,就涉嫌虚假宣传和经营欺诈。

深圳晚报曾经报道过“深圳现假违停告知单,骗车主扫二维码交‘罚款’一事。目前假单上的二维码已被查封,涉嫌伪造违停告知单的嫌疑人陈某洋目前已经落网。据悉,“违法停车告知单”的抬头旁边是8位数的红色编号,底下还有执勤民警的手写警号。用某支付软件“扫一扫,屏幕就立即弹出支付界面,而“违章”头像底下的文字说明为“向交通违规转账”。然而这都是骗子自己制作出来的额!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骗子的手段也升级更新,不排除还会出现更有技术含量、更以假乱真的“假罚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呢?车主们要记住,真的违停告知单上的二维码并不具有支付功能,扫码只能关注深圳交警公众号和订阅号,而具有二维码支付功能的罚单,只会由交警现场亲自开出。

几年前,“留洋一圈回国”冒充“洋货”的达芬奇家具让很多一掷千金的消费者大呼上当,如今,泛滥于各种网购平台和微信的“假代购”,也有不少被曝其实是“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生产然后“留洋回国”的假货。

据介绍,近几年来,快时尚品牌的假货、工厂货、尾单多得不计其数。有些价格超便宜的,一看就知道不是正品。但有些打着代购的旗号卖假货,而且还吊牌、小票、包装袋统统齐全,也是让买家防不胜防。有做代购的人这样说:连技术要求很高的奢侈品都能仿得那么真,普通服装造起假来真是太容易了。“卖这种假货,一骗一个准。”

专家认为,如果购买地在国外,则要国外的消保委受理。但很多卖假货的都在国内,如果卖家是个人,并且确实存在明显的欺诈行为的,可到卖家所在地公安机关报警。如果卖家是机构,可报警也可到当地消保委投诉。

很多网友都玩过测试类的游戏,比如“输入姓名看你在古代叫什么”、“手机号码反映你的性格”等,这些游戏往往会要求参与者输入姓名等身份信息,而此时网民的防备心不高,就随手录入。此外,朋友圈的活动报名、抽奖等,几乎也都要求网民填写个人资料,这些都是无意间“泄密”的方式。

前段时间,微信出台了新的管理规范,第三条就是惩戒之箭禁止H5游戏、测试类灰烬使者,此后朋友圈传播的相关灰烬使者都会被微信删除并进行处理。

提醒不论是上网还是玩微信游戏,保管好个人信息,增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隐私信息,一经发现有非法收集隐私信息及欺诈行为,请直接在微信客户端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