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敏礼仪 台湾礼仪专家周思敏: “你的礼仪价值百万”

2018-05-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11日讯 她是目前大陆最炙手可热的礼仪专家,写畅销书.教授礼仪课程.上各种电视节目,忙得不亦乐乎,"我就跟万金油一样

东南网——海峡导报12月11日讯 她是目前大陆最炙手可热的礼仪专家,写畅销书、教授礼仪课程、上各种电视节目,忙得不亦乐乎,“我就跟万金油一样,什么场合都能派上用场”,倘若你在周末的晚上打开电视机,不难发现她的身影,“我可能前两天还在湖南卫视跟何炅一起逗杨乐乐,后两天就会出现在河北卫视带杨幂走台步”。

她就是来自台湾的礼仪专家周思敏,从2003年来大陆发展至今,她已经颇有名气,近日,趁着她来厦门录制节目的空当,导报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关于时尚礼仪时尚 礼仪=和谐敬人

导报记者 (以下简称记):您原本是一位钢琴老师,后来又进入外企做人力资源管理,可谓是一名“职场杜拉拉”,为何会成为礼仪专家呢?

周思敏(以下简称周):我记得从我第一天到外企上班开始,就有不少人在注意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本小姐长得漂亮,直到有一天,我给总经理连泡了三杯茶他都没有喝,我就觉得事情不对,跑到化妆间一看,发现自己脸上的妆太浓了,衣服穿得太暴露,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做到位。之后,我就开始研究,什么样的礼仪最适合职场女性。

记:“礼仪”二字容易让人想起中国的古礼,或者叫传统礼仪,可是您又加入了时尚的概念,怎么把二者相结合?

周:在中国,“礼”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后来在封建社会逐渐演变成统治阶级的教化工具,像“君权神授”、“三纲五常”、“愚忠愚孝”等思想,其实心态上都是向着有钱人的,但是古礼中也有一些好的元素,于是我就在想,怎么把古礼中封建腐朽的东西去掉,再加上国际通用礼仪的时尚元素,做一个整合。简单地说,我提倡的时尚礼仪的境界,其实就是和谐、敬人,只要认真做到这四个字,就是“OK”的。

记:很多礼仪,容易学却不容易落实到生活中,您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吗?

周:我有一套系列书籍《你的礼仪价值百万》,很多白领、企业家都跟我说,这套书籍帮到他们很多,因为我讲礼仪的时候会比较注重它的可听性,用很多的案例来说服大家,也可以让大家举一反三。例如我们中国人喝酒碰杯时讲究我的杯子要比你低,可是这样就会越来越低,其实两人碰杯时,可以用左手互相扶一下对方的杯子,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了,类似这样的小诀窍,我研发了很多。关于综艺选秀坚决不做“毒舌”评委

记:您经常担任选美比赛的评委,一般什么样的选手容易打动您呢?

周:前段时间我刚刚担任国际小姐全球总决赛的评委,全球70多个国家的佳丽,最后选出来的冠亚季军,绝对不是说她们多高多美,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而她们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临场反应,才是最重要的。冠军选手来自委内瑞拉,她的每个表演环节都很大方,她跟每个人笑的时候,你会感觉她是发自内心地向你微笑,是用眼神在跟你交流。

记:您也常上湖南卫视的《我是大美人》、《快乐大本营》,现在卫视的综艺节目中很多评委都是“毒舌”,您对选手也会很挑剔吗?

周:我跟几个“毒舌”评委也合作过,有的评委点评不仅让选手非常难以接受,就连场下观众都不想听。比如说选手的屁股下垂了,有的评委就说:“你小心,走路的时候不能倒着走,要不然后脚跟踩到屁股蛋了。”如果换成是我,决不会这样去评论。

记:现在选秀节目中,不乏像凤姐这种 “审丑”的案例出现,您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

周: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今天是凤姐,明天也可能是龙妹,她的出现源于互联网时代的群体狂欢,那我们淡化它就好了,任其发酵可能会误导没有社会经验的人。我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应该做出科学的评判和规劝。城市文明厦门仍需注意细节

记:您觉得厦门市民在礼仪方面有什么需要加强的吗?

周:厦门的环境很优美,硬件设施绝对没有问题,如果说需要加强的,我觉得就是在人们的礼貌细节上还要注意一些。比如我们坐动车,乘务员会拿一个大的垃圾袋来收垃圾,但是在台湾的高铁上,垃圾袋绝对不会敞着口对你。

记:您觉得大陆哪个城市这方面做得比较好?

周:大连给我的印象不错,我记得去大连的时候,看到一个细节,就是他们的市民坐公交车是会自觉排队的,假如这辆公交车只能坐30个人,那么第31个人就会自动等下一辆。

记:台湾在推广礼仪方面,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供大陆借鉴的?

周:其实,学礼仪不分地域,主要是心态问题。现在在台湾,就有一个好的现象:很多台湾女孩子买高跟鞋时,会特意选那种不会“嗒嗒嗒”作响的,因为你在职场中,可能会影响到别人。只要做好这些细节,人人都可以成礼仪专家。人物名片

央视、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东南卫视嘉宾2005年国际教育基金会“和平大使”2008年中国社会责任奖“礼仪教化贡献人物”生活礼仪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作家世界小姐、国际小姐、奥运礼仪知识大赛专家评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EMBA班特约专家导报记者 杨思萍 林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