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义兵峰起汉江畔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襄阳府下辖的县镇是白莲教的聚集之地,随着官府兵丁的追查愈来愈烈,起义迫在眉睫.张汉朝.姚之富.王聪儿等掌教之人有意识的将很多分散的教徒聚集起来,以便起义时形成人多势众的局面.二月初二,襄阳张汉朝起义于黄龙,姚之富.王聪儿起义于夹河州,紧接着湖北的河南邓州高均德起义于高家湾.当夜襄阳府辖地各起义军聚集处山呼海啸,响彻数里.黄龙.夹洲河等地灯火通明,教徒朗诵经义皆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央央神州必一大变!"尽官府欺压的贫苦百姓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反正生活难以为继,干脆鱼死网破,襄阳白巾

襄阳府下辖的县镇是白莲教的聚集之地,随着官府兵丁的追查愈来愈烈,起义迫在眉睫。张汉朝、姚之富、王聪儿等掌教之人有意识的将很多分散的教徒聚集起来,以便起义时形成人多势众的局面。

二月初二,襄阳张汉朝起义于黄龙,姚之富、王聪儿起义于夹河州,紧接着湖北的河南邓州高均德起义于高家湾。当夜襄阳府辖地各起义军聚集处山呼海啸,响彻数里。黄龙、夹洲河等地灯火通明,教徒朗诵经义皆呼:“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央央神州必一大变!”尽官府欺压的贫苦百姓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机会,反正生活难以为继,干脆鱼死网破,襄阳白巾军迅速发展壮大。

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徒携家带口来到白莲教寨堡,住房和粮食都紧张起来。襄樊府辖地有许多宋明时期的城堡废址,残垣断壁隐逸于山间、树林,现在这些废弃的残垣断壁又被白莲教看上了。起义之初襄阳义军并未围攻城池而是占据寨堡进行守卫,显得有些战略短视。

朝廷受到的奏折说:王齐氏、姚之富、王廷诏、 刘启荣、樊人杰、张汉潮、高均德、齐帼谟、张天伦、王光祖等教首“聚万人, 屯黄龙垱”。一月之间,汉水两岸,义军蜂屯蚁聚,声势浩大。

张汉朝带领教徒起义后击败了清军汛塘兵,焚毁了官府的驿站哨所,声望很大。但真正使他成为焦点的事件是一张檄文,檄文声称官逼民反,白巾军要“兴汉灭满”,并庄严宣告“天下”属于“汉家”而清朝“气运既衰天心不正”。

不过檄文中的这些内容还算次要,真正亮瞎了其他教门长辈眼睛的是张汉朝说真明王”已经找到,此人便是受弥勒佛点化的峨眉人士——李俊才。这下牛可是吹破了天,王聪儿、姚之富、高均德、王廷诏、 刘启荣、樊人杰等教门大佬全都瞪大了眼睛。

因为历代白莲教都声称“弥勒下凡,明王转世”,明王是半神的圣教代表。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叱咤风云的刘福通就是用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法,将明王韩林儿控制在手中。不过最后二人都被明太祖朱元璋给沉到了长江底下,哼,丫的,叫你跟我抢!

当然这个“明王”嘛自然是可以虚构的,白莲教要造反明王是用不完的,大明王死了换个“小明王”就是。实在不行造反者自己称“明王”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清朝中期“明王”早就下凡过一次了。

乾隆末年老教主刘松和安徽太和县人刘之协欲觅一人捏名“牛八”凑成“朱”字伪称明朝嫡派,声称将来必然大贵。他们这些神棍儿坏坏地密谋一番后,就定刘松之子刘四儿为弥勒佛转世,保辅牛八,入其教者可免一切水火刀兵灾厄。

而刘松事后也被推为“老教主”,但他命不好连同它的儿子刘四儿每隔几年就被乾隆砍了。老一辈死后,乾隆末年收元教在鄂西北地区进行活动主要分为襄阳宋之清和房县王应琥两支。(白莲教分支,乾隆末年主要有混元教和收元教,刘之协属于混元)

所以说前一个明王才死不久,魂儿都还没安定下来呢!赶忙就又下凡了。姚之富绰号襄阳“老滑头”是齐林嫡徒,资历高于众人。另一个刘之协是老长辈但基本没有实际权利。姚之富气愤不已,奶奶的!老子都没谎称明王又转世了,你TM的还抢先一步啊?不管是明王,还是牛八都非同小可,这种事情总得大家商量一下吧?

好,算你狠!姚之富横下一条心,马上推举前教主齐林之妻——王聪儿作义军“总教师”。看是你“明王”厉害还是我“总教师”厉害!

李俊才会成为半神的明王,多亏了张汉朝。张汉朝在教中的辈分比不过老谋深算的姚之富,地位也比不上年轻的王聪儿,要出人头地必须出奇招。二月樊人杰、刘启荣等头目也率众投奔姚之富,姚遂佣兵一万余,树大招风四面八方的教徒都赶往投奔,连河南邓州的义军也暗送秋波。而张汉朝只不过五千,于是二月中旬他祭出“明王”这一招风大旗,不明真相的教徒听说“明王”在张汉朝营地又前去投奔。

李俊才和张汉朝一拍即合,先是言无生老母在水湖中赐下兵器,再“弥勒下凡,明王附体”。太平天国的九千岁杨清秀就是这样时不时就来个天父天兄神灵附体整得教徒顶礼膜拜,李俊才深谙此理。

张汉朝萌生奇想源自北呂堰之战:

几支义军在襄樊地界不断攻城略地,逐渐把清廷官军压制在了襄阳府城和樊城内。襄阳府既是粮仓又是水道路道交汇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清朝设“镇”以守,由总兵肖英章率领,兵额四千余人。襄阳府要冲地段多,分布汛塘数十处,驻守碉卡关门哨台上百处,兵力之分散,不难想见。这就给了农民起义军蚕食的可趁之机,张汉朝也想趁清军不备多捞好处。

张汉朝率几千人围攻攻北吕堰,两日不克。幸好当地教徒偷偷告知张汉朝北吕堰有满清旗人,大地主周宝子召集三百乡勇团练与汛防绿营赵千总所率领的两百多人困守于此。地主周包子将女儿嫁给了武昌满城的旗人雅里泰,而这个旗人雅里泰正好是另一个旗人勋贵德楞泰的亲戚。

德楞泰是朝廷悍将官居总兵将军,是乾隆嘉庆两朝老油条。这些兵勇拼死守卫就是为了保护雅里泰,为援兵争取时间。襄阳肖总兵亲率四个营两千人外加八百长夫搬运辎重火速前往救援,德楞泰他可得罪不起,虽然都是总兵但人家那旗人身份就不是自己能比的。

此时张汉朝的义军足足有五千多人,但在北呂堰的就只有携趁手兵械的两千多人,剩下的两千多军械不足的弱兵作为后勤和守备黄龙老巢所用。张汉朝召集手下,对他们说:“我起义军刚刚起事,若是能打一个大胜仗,壮大声威,百姓势必群起跟从。清军绿营兵连来年土匪都打不过,况且只有几百人,我们数千人又不是吃素的,定可败其于此地!”

李俊才身为军师本不应该冲锋陷阵,可他偏偏就有这个爱好,冒险就是生命最华丽的乐章!他本来留守光明寨听到张汉朝受阻于北呂堰急忙带着两百个卫士前来参战,张汉朝看到李大仙居然亲赴险境有些恼火,但李大仙抢先说话:“张元帅,你请本仙作军师,却让我留守山寨这也太小看本仙了吧。我特地带了我的法宝来,有它助阵小小北呂堰一次冲锋就可拿下。”

张汉朝来到帐外之间李大仙升起了一个大热气球,不过张汉朝受教育程度低连同他的两千多个属下一起被吓呆了。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东东哟?不一会儿李大仙和两个亲卫就乘着热气球“飞升”了。有一些小兵跪了,接着几千人都跪了。大概是张三先跪还念叨:“啊,早听说这李军师是神仙,法术通天,原来是真的啊!”然后李四儿受到气氛感染也跪了,还拉着王麻子一起跪了,于是大家从众心理随大流都跪了。

北呂堰乌堡内雅里泰和周宝子、赵千总等也傻眼了,只见一个印着赤焰生白莲图案的大球从地面升起,越来越高,下面是成百上千山呼跪拜的教徒。随后球球顺着风飞到了北呂堰城寨上空,李大仙和两个亲卫朝着建筑物不停地仍炸弹,黑火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弥漫着整个堡垒。

热气球由在药液中浸泡过帆布制成,以混合火油燃烧为热力来源,升力不是很理想只带了十八个黑火药做的球形炸弹,所以全部瞄准城中密集的建筑物仍下去,以诱发大火灾扰乱杀伤敌军。

张汉朝见李大仙“法力”如此高强,不失时机的发动全员冲锋一举拿下了北呂堰。随后斩了雅里泰、周地主、赵千总等人并将人头挂在道路旁的树上。李俊才从热气球上下来后,教徒们一路跪拜,很是满足了他的虚荣心。突然,他看到张汉朝在杀清军官佐,他一直不知道点天灯是什么,只是以前读历史书时看到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很喜欢点天灯,于是问了一下张汉朝。

张汉朝似乎心领神会,其实他根本理解错了,李俊才只是问问而已。张汉朝立马命人拉了五十个不太听话的俘虏砍了头将长长的辫子系在搭好的高高的木架上,浇上火油给“点”了。

闻到一股烧焦的人肉味,李俊才有些反胃,想要走。卧槽!原来这就是点天灯啊!张汉朝意犹未尽,“大仙,这天灯要晚上点才好看。人油的香味和壮丽的火把......要不我们晚上弄个大一些的?”张元帅还以为李大仙觉得小了不高兴。其实不仅是李俊才受不了,就连很兴奋的张汉朝闻多了肉焦味和血腥味也扛不住了,回去直喊头晕。

在北呂堰外的道路旁兵朝援军就看到被吊死在树上的的绿营官兵,还有些是被斩首后用长长的发辫拴在树枝上血淋淋的人头,肖总兵心里已经知道不妙。等到肖总兵大军抵达,北呂堰已经是一片狼藉,雅里泰和赵总兵周地主早已被点了天灯,空气中弥漫着焦肉和人油的味道。

张汉朝见到了李大仙在士卒中那魔咒般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突发奇想这个李半仙在白莲教毫无根基正好为我所用呀!他又会法术腾云飞升起死回生,干脆传檄四方说我张汉朝找到了“明王”!以后我张某就是教门老大。不出张汉朝所料,听闻明王在张汉朝军营,来投奔者日益增多,至三月初已经有七千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