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筑龙 日本建筑师坂茂: 用纸建筑撑起灾民的心

2018-0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8月初,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一座新教堂落成开放,用以临时替代在2011年2月大地震中被毁坏的天主教大教堂.这座全新三角形教堂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材质

8月初,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一座新教堂落成开放,用以临时替代在2011年2月大地震中被毁坏的天主教大教堂。这座全新三角形教堂最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材质———由98根圆形纸管做梁柱,用特殊加工的纸管做墙面和屋顶,纸管每根直径60厘米,长16.5米。纸管教堂跟旧教堂一样大小,可同时容纳700人集会,设计使用年限长达50年。

这座教堂出自日本知名的人道主义建筑师坂茂之手。除了教堂,他还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实用、易于拆卸重组的临时建筑范例。他被称为材料大王、绿色建筑师、人道主义建筑师。

地震灾区重建精神地标

1995年,一场7.2级的地震袭击了日本阪神,灾区景象深深触动了坂茂,他在一片废墟中找到了当地的神父,提出用轻巧、组装迅速的纸材搭建一座"纸教堂",以替代地震中焚毁的教堂。神父的不悦可想而知,因为纸脆弱轻薄,容易着火。

坂茂并未放弃,他一次次前往灾区,向神父解释。坂茂曾说,纸建筑要符合法规并不困难,最大的挑战是人对它的偏见。最终,坂茂的热心、灾区急需居民聚会空间的实际情况,终于让神父点了头。

在300多名志愿者、居民和教友的努力下,纸教堂在两个月后完工,并被命名为"Paper Dome",教堂用58根纸管做主结构,便于拆卸、移动、重建。纸教堂的立柱和其中的长椅均为高密度一次成型纸管,每根纸管长5米、直径33厘米、厚1.

5厘米、自重仅为60公斤,但抗压强度却达到6936公斤,抗弯强度则为每平方厘米85.2公斤。随后几年中,这个面积170平方米的空间,见证了居民集会、电影放映会、演唱会、教会弥撒、结婚典礼……成为阪神大地震后社区重建重要的精神地标。

2005年,作为地震灾后重建的范例,这个世界上第一座纸教堂飘洋过海,来到台湾南投县埔里镇安家落户,不仅传递着不畏灾难生生不息的精神,更用价格低廉、方便再生的纸材,让人们看到绿色重建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案例,还成为游客参观的景点,每年为台湾灾区的旅游创收2000万元人民币。

适合为难民建庇护住所

汲取了东西方文明和智慧的坂茂,研究过很多建筑师的作品,他意识到,许多伟大的建筑师在材料选择或结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第一次使用纸张是用于室内装饰,但我慢慢意识到,纸其实是强大到足以被用作支撑结构的材料。"于是从1989年开始,他尝试用纸代替钢筋水泥。

坂茂所采用的纸是具有环保功能的传真纸芯,这种纸芯经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并进行了严格的强度测试,非常适合建造小型临时建筑。

20世纪90年代,他看到了卢旺达难民营的照片。当时,联合国难民署在那里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一直使用当地的木材和防水布搭建帐篷,可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合适木材,人们开始砍伐树木,对森林造成很大损害。于是,难民署决定使用铝条框替代木材。

但是在非洲,铝是一种价格昂贵的金属,于是几乎所有的难民都将铝框抽出卖钱,而后再去伐木毁林。当难民署对此一筹莫展之时,坂茂贡献了一个绝佳的建议———用纸管替代铝框和木材,作为搭建帐篷的骨架。

这个方法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仅有效降低了帐篷的成本,而且为灾民提供了最恰当的援助———"如果给灾民提供太多太好的庇护所,那么他们将失去归还的动机,失去自己重建家园的动力,我们要提供的是最恰当的援助。"

纸建筑被多国广泛应用

坂茂的灾后临时建筑并非最初就受到政府的青睐。"我曾提议用纸管分区的临建形式,在疏散中心给大家提供一些隐私空间,但政府方面担心这样会增加管理和控制的难度,因而不乐意接受。"政府不愿接受没有成功先例的做法,坂茂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他选择首先跟非政府组织的一些疏散中心合作,提供免费的纸管分区临建,收效极好。于是,政府逐渐接受了他的低成本灾后纸管临建。

除了日本,坂茂的临建还为印度、斯里兰卡、土耳其、海地、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的难民和灾民提供庇护。很多中国人不知道,"5·12"汶川地震后,他还为四川成都华林小学设计修建了过渡性质的纸管校舍。

此外,坂茂还建了30座纸质临时房屋,由填满沙袋的酒箱组成,墙体是纸筒做的,天花板和屋顶是帐篷布做的,每16平方米的造价在2000美元以内。这些纸屋具备可回收、易于拆卸和储藏的优点,这种纸房子的设计在一些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