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信的资料 张学信:甘做刑事侦缉的“苦差事”

2017-05-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他没有双休日和假期,他工作心细如发,他坚守刑侦工作近30年张学信:甘做刑事侦缉的"苦差事""全副武装"的张学信正在案件现场寻找有价值的物证张学信(左)正在案发现

他没有双休日和假期,他工作心细如发,他坚守刑侦工作近30年

张学信:甘做刑事侦缉的“苦差事”

“全副武装”的张学信正在案件现场寻找有价值的物证

张学信(左)正在案发现场进行勘察

新华网河南频道4月21日讯 大河网报道:他一年勘查现场数百个,没有双休和假期;烟头、食物残渣甚至痰液,常人眼中的垃圾,他却视为珍宝;他时而爬上高处时而匍匐在地,只为寻找那隐藏着的一处处不起眼的痕迹;他向一个个没有生命、不能言语的物证叩问事实的真相。没有追逃缉凶现场的风光,躲身于案件告破时镁光灯聚焦的荣誉之外;他穿梭于每一处案发现场,在显微镜下寻找着蛛丝马迹。

50岁的张学信,在刑事侦缉这样一份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苦差事”中坚守了近30年。

同事眼中的“老黄牛”,众人争抢的“香饽饽”

在洛阳市公安局天津路派出所,提起张学信,没人不竖起大拇指。

在同事眼中,他既是为办案提供线索与物证的“大后方”,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一个个隐藏在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被他发现,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有力支撑。也是踏实肯干的“老黄牛”,不争名、不图利,案件告破时,他总是远远地躲在幕后。

公安办案讲究负责制,谁接下的案子谁就负责到底。扎实的基础工作,抽丝剥茧中理出的线索,往往能够成为破案的关键。2013年之后,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公安部门办案更加注重物证环节。在天津路派出所,办案能与张学信“搭班”,是办案民警的一件幸事。一有需勘查的现场,鉴定物证的张学信便成为了全所争抢的“香饽饽”。

生活中的“马大哈”工作中心细如发

4月1日,在天津路派出所,记者见到了张学信。在与张学信坐下交谈的近一个小时里,他的爱人给张学信打了几个电话。张学信家中正在装修,可一到单位,他早已将妻子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要去购买装修材料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我都习惯了,对家里的事,他就是个‘马大哈’。”提起张学信,他的妻子庞女士颇为无奈地对记者说。

而就是这位生活中的“马大哈”一旦工作起来,可就“心细如发”。

2012年4月7日,涧西区联盟路一小区发生连环入室盗窃案,六户居民在一上午的时间内接连被盗。接到指令后,张学信来到现场。经过仔细勘查,他发现,案犯在6户被盗人家室内没有留下一枚有用的指纹,面对如此“干净”的现场,张学信也犯了愁。根据现场分析,断定疑犯为攀爬入室作案的张学信,沿着6户人家的外墙仔细搜寻,最终发现了一枚可疑的指纹。

指纹位置位于十几层高楼窗外的一根下水管上,为了避免指纹长时间暴露在室外不易提取,张学信来不及回单位拿来绳索,只身站在十几层楼高的空调室外机上,一手扒着窗沿,一手对指纹进行处理,最终提取到了这枚宝贵的可疑指纹。通过这枚指纹,警方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将其抓获。

张学信的“低调”与“高调”

成绩的取得源于“将心比心”

正是由于有张学信这个“顶梁柱”在,天津路派出所刑事技术工作在18个城市区派出所一直排名靠前,去年更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从警近30年,张学信个人所获的荣誉也颇多,但成绩的取得并非如他自己所言“运气好,碰上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基层队所,利用有限资源,成为全市物证鉴定的行家里手绝不是偶然。

从案发现场物证的判断、固定、采集、处理到之后编辑特征、比对到鉴定,虽已从警近30年,带出徒弟无数的张学信仍旧亲力亲为,一丝不苟。

基层队所不比上级单位,手中所掌握资源十分有限。2005年,听说“网上资源很丰富”的张学信,为了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源进行物证鉴定,开始跟着自己的孩子、徒弟学习电脑知识。几年来,他利用公安部物证论坛等渠道,开辟了自己进行物证鉴定的新途径。

从警近30年,采集指纹、DNA等痕迹物证近2000个,通过现场勘查中提取的痕迹物证直接认定嫌疑人198人,为辖区内的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份枯燥无味的鉴定工作,一个默默奉献的工作岗位,却有着近30年的坚守。这源于张学信对受害人心情的理解与公安工作“危难时刻显身手”的使命追求。“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是我还能干得动。在现场,将心比心,把自己当做受害人,这样就会有动力,就有干劲。”张学信对记者说。

对于成绩,张学信很低调。但面对案件,张学信却是一个敢于坚持,高调做事的人。

2008年5月,洛阳建设路上一家商铺内,发生了一起被盗案件。警方到达时,现场已被破坏,张学信经过仔细搜寻,最终在店铺玻璃门靠着门轴,离地面仅十几厘米的位置发现了一枚指纹。根据案件特点与位置方向张学信认为这是一枚犯罪分子留下的指纹,而其他同事却纷纷感觉张学信“这次看走了眼”,因为这枚指纹的位置太过于特殊,常人开门不会碰到那个地方。

面对案情,张学信一改平时的低调内敛,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认为嫌犯正是利用“半开”的卷闸门“钻入”店内,在“支门”而非“开门”时留下了这枚特殊的指纹。面对这种“猜想”,其他同事也保留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月之后,犯罪嫌疑人落网。审讯中,嫌疑人所交代的犯罪事实与张学信分析的丝毫不差。之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事纷纷找到张学信向他表示敬佩,而此时的张学信又回归了之前的低调,连称自己“只是运气好,凑巧碰上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