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罗克简介 “遇罗克—出身论”系列收藏简介

2018-01-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起"家庭出身",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它作为国家执政党的"阶级路线"政策贯彻了几十年,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甚至在结束"家庭出身"划分阶级成份后的

提起“家庭出身”,我想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它作为国家执政党的“阶级路线”政策贯彻了几十年,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甚至在结束“家庭出身”划分阶级成份后的改革开放阶段,它都没有彻底地从我们熟知的“履历表”中消失,这条“小尾巴”像一颗生锈老化的螺丝钉一样,狠狠地楔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像烙印一样,深深地灼烫在国人的身上!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再也不会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了,他们会轻松自如的去填写,也不会考虑其中的含意,因为现在的“家庭出身”一栏,仅仅是个没有割掉的尾巴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早已经打消了往日飞扬跋扈,专横野蛮的气焰。但至少这个“尾巴”仍旧走入了年轻人的视线。

在建国后特别是在文革前夕和文革中,“家庭出身”的影响可以说是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因它而飞黄腾达者有之,,因为它而愤愤不平者有之,因为它而委琐沉默者有之,因它而深陷囹圄者亦有之。这是为什么呢?我作为后“文革”时代的年轻人,本来对此也是支支吾吾的,但当我看了丁东编著的《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及遇罗文先生所著《我家》两本书后,才恍然大悟,紧接着又是唏嘘嗟叹。

这两本书,前者讲的是一位在黑暗极权时代的智慧青年如何用自己的智慧,用罕有的独立思想去捍卫自己的权利,捍卫天赋的人权!而后者是通过这位智慧青年所在家庭在建国后及“文革”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唯出身论”对每个中国人的凌虐!

“家庭出身”其最大特点是,它不以个人出生后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为标准来确定一个人的表现好坏,它以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为标准,而不论这个所谓的“家庭背景”是否确实存在,只要在可查找的历史事实中存在过,就可以草率地评判一个人的政治倾向、政治权利,并延伸至界定个人社会活动与前途,现在看来,这是极为蛮横与非理性的,但在当时,这是执政当局的“阶级路线”政策,以此来打击和压制已经失势的特定群体。

因为这个离群索居的群体,都是“家庭出身”不好的人,其中不乏刚刚涉世的青年,所以,这对他们的前途与命运有着很大的随机性,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家庭出身”的定性标准,往往把一个好端端的青年错划成所谓的“阶级敌人”,使其在升学、就业、恋爱、婚姻以至他们的后代都受到长期的影响。“家庭出身”不以个人具体的犯罪行为来定罪(遇罗文语),而是以这个人的家庭背景,甚至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家庭背景来定罪,使他们成为天生的“原罪”者,与此同时剥夺了他们许多的政治、经济权利,限制他们的社会活动,这对他们来讲是极大的不公平。

但长期的权利限制与精神压力,使许多人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敢怒不敢言,敢想不敢做,甚至连私人日记上都不敢表露太多。这种压迫,使许多人没有一个适宜的途径去表达,去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