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于1999年6月9日,是全国首家城市广电集团.200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集团化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成立于1999年6月9日,是全国首家城市广电集团。200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确定为集团化改革试点单位,200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07年底组建成立无锡广播电视台,与广电集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8年,集团深化宣传与经营“两分离”改革,将经营性资源重组,组建无锡广播电视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集团依托6个广播频率、7个电视频道、一张发行20万份的《无锡新周刊》以及“太湖明珠”网站,把握正确导向,做强宣传实体。无锡电视被评为全国“全国区域创新电视媒体十强”。4个广播频率、2个电视频道入围全国“广电地标”综合影响力城市台第一阵营。

新闻综合频道入围“2008中国区域电视频道十强”。《无锡新周刊》被中国广播电视报刊协会评为“全国知名品牌改革创新示范单位”。太湖明珠网站日点击率超200万人次,为地区第一门户网站,成为唯一荣获“金媒奖·2008最具成长性新媒体”大奖的地方性门户网站。目前,集团广播总市场份额超过85%,电视黄金时段收视市场份额保持在40%以上。

主营业务

集团现为无锡市文化产业主体投融资平台,实施广告经营、内容产业、新媒体业务经营等相关产业综合发展战略。近年来摄制影视剧达20多部1000余集,大型文化演艺产业年营业额超过1200万元,数字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业务均在省内或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发运作。集团牵头创建的无锡国家动画产业基地2008年原创动画生产达8108分钟,位列全国第四。2008年集团经营创收总额超10亿元。

200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程来到无锡广电集团视察调研,充分肯定了集团突出宣传主业、在产业化探索上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做大做强的殷切期望。无锡广电集团正以壮大宣传舆论主阵地、做强文化产业主力军、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为目标,致力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传媒集团。

===========

男:王选,江苏无锡人。他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这个发明改变了一个时代,他由此被称为当代毕昇。2009年9月,他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今天的《我以无锡为荣》节目,让我们走近王选。

女:太湖之滨的无锡,人文荟萃,涌现过一大批仁人志士,更是当代两院院士的摇篮。

在80名无锡籍两院院士中,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是杰出的代表。经过近三年的施工建设,7月2日,我市首座以无锡籍两院院士生平事迹为素材的陈列馆位于东林书院旁的王选事迹陈列馆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有着当代毕昇美誉的王选,叶落归根。

王选夫人陈堃銶:(录音)整个场馆到处体现着家乡人民对王选的情感,我想王选如果知道也会很感激的,同时他会因为大家为他做了这么多事情而感到不安,当然他的事迹如果能对后人特别是青少年有所启迪,那他也会感到很欣慰的。

男:600多平方米的庭院广场上,王选铜像扑入眼帘。在陈列馆里,王选走过的道路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从这里,我们走近王选。

女:只要你读过书、看过报,你就要感谢他,就像你每天用电灯要感谢爱迪生一样。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王选,实现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重大革命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他的发明,将古老的汉字与现代电脑技术完美结合。

男:在半个世纪前的1954年,17岁的王选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系,在大学二年级分专业的时候,学习成绩优异的王选,居然放弃了热门的数学专业,选择了非常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而在当时的中国,很多人甚至连计算机这个名词都没有听说过。

北大也是刚刚建立这门专业,连教材都还缺乏,可称冷清而荒凉。然而就在此时,王选看到了我国1956年1月刚刚制定的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总理讲了几个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其中就包括计算技术,王选看了以后高兴不已,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计算数学专业。正是王选的这一选择,成就了他一生的辉煌。

人们称他为当代毕昇,那是汉字印刷与传播的又一次千年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拯救。

女:现代印刷业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速度,现在,一份报纸从定稿到出报纸最快的只需要一个小时,这在1980年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在中国,从1042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到1980年的近一千年间,这项技术没有大的改变。直到王选的出现,才为汉字印刷术带来了第二次革命。王选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汉字印刷后,使之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1000年来汉字印刷术的一个瓶颈被王选解决了。

男:要想准确地理解王选所发明的这项技术的意义,我们就必须回到1000多年前。

公元4世纪左右,中国出现了一种抄书人的职业,他们活跃了好几个世纪,直到公元8世纪印刷术的诞生才使这种职业消失。但是,这时的印刷是雕版印刷,速度非常慢。11世纪,一个叫毕昇的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些单独烧制的陶字可以被重复利用,这种印刷术大大地领先于西方各个国家。

女:1946年,美国人发明了照排机,随着电子、光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照排机也由手动式、光学机械式、阴极射线管发展到第四代激光照排。西方结束了由我国毕昇发端的活字印刷术,采用了照排技术。

而中国,一直到1980年前后依然在使用活字印刷技术。一个工人一天只能排几千字,这样的活字印刷术,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出版的速度。

男:1974年8月,经***总理批准,我国开始了一项被命名为748工程的科研,分三个子项目:汉字通信、汉字情报检索和汉字精密照排。

女:这时的王选已经38岁,是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一名助教。当王选听说748工程,已是1975年,他最感兴趣的是汉字精密照排,当时国内已有5家单位在研制,都实力雄厚。

男:激光照排是把每一个字编成特定的编码,存储到计算机,输出时用激光束直接扫描成字,它最难是难在信息量极大。

王选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数目繁多的汉字存储到计算机里。英文字母只有26个,汉字多达数万,一本《康熙字典》,四万七千个字,报纸常用字也有6900多个。横亘在中外科学家面前的是汉字海量信息的难题无法逾越。如果每个汉字用点阵一点一点来描述它,这个信息量太大了。不光中国的科学家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日本、英国,所有的发达国家科学家都解决不了这个难题。

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国外有专家说,汉字是永远进入不了信息时代的。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国外的记者都开始用打字机,中国的记者还在手写。

男:汉字辨识困难严重阻碍了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每天研究汉字结构成了学数学出身的王选最重要的工作。王选和他的团队最后想出来的办法是:把汉字拆成各种笔画,因为汉字笔画有一定规律,王选用一些曲线来描述轮廓,再加上参数控制文字信息,而不是存无数个点在计算机里,只是用轮廓加参数的方法描述汉字。

王选用这种方法描述的汉字字形使汉字字形信息能以1:500的比率高倍压缩,从而最终解决了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问题。随后,王选又用高速复原的技术,成功解决了汉字输出难题。

他的计划被列入了国家748工程。

女:1986年,王选的汉字照排系统获得了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奖。虽然获得了金奖,但是系统并不成熟。王选希望把他的系统用在新华社的《参考消息》上,但是新华社拒绝了这个要求。在王选感到最没有希望的时候,《经济日报》社主动找到了他。

《经济日报》社的办公地点在人口密集的王府井大街上,一直以来,由于采用铅字印刷污染严重,报社被要求迁走。1987年,《经济日报》社开始采用王选的汉字激光排版系统。最初,每天排版的内容都会出现错误,以致《经济日报》专门刊登了一封道歉信。但是,许多读者还是来信指责《经济日报》。最后王选立下了军令状,20天解决问题。这段时间是王选压力最大的一段日子。

男:《经济日报》成了全国最漂亮、出版速度最快的报纸,也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1988年7月18日,《经济日报》印刷厂卖掉了铅字,全部废除了铅排作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甩掉铅字的中文印刷厂。不但厂房面积减少三分之二,耗电量也减少三分之二,成本下降四分之一以上。

女:熔化铅字的曙光亮起来了,一场必将引发的我国印刷术第二次革命,很快在中国大地成燎原之势。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印刷业个人最高荣誉奖毕昇奖,这一崇高奖项差不多就像是为王选而设的,王选获得了这一最高荣誉奖。

男: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90%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选用了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所有到中国来的国外公司全部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目前,王选所创立的北大方正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已经产生了多代改进性产品,并且已经打入了日本和美国的市场。但是,所有这些系统所使用的核心技术还是王选的早期发明。

女:让神话变为现实,王选付出了18年的努力。从 1975年到1993年这18年中,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三段工作,身心极为紧张劳累,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样生活,他失去了常人所能享受的很多乐趣,但也得到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不少乐趣。这个乐趣就是工作过程本身:百思不得其解,凌晨或半夜忽然想出解决办法来,这种兴奋愉快是难以形容的。

男:从1987年到1992年那段时间,王选有一个习惯,他随身带着一个放大镜,到外地出差时,随手买一份报纸,他就用放大镜仔细看,辨认是不是方正的排版系统做的,看这个排版系统排出的有什么问题。直到国内报纸基本上都采用了方正的技术,他才放弃了这个习惯。

女:因贡献突出,王选获过很多国内国际的科技大奖。其中,2001年国家科技奖励评选中,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赢得了我国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2002年2月1日,******亲自为王选颁发了获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

男:1993年,王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王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11月6日,王选教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2001年,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技术革命荣获20世纪中国科技重大成就奖。

女:2006年2月13日,王选病逝,享年70岁。

2009年9月,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王选名列其中。

男: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无)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

女:这是《汉书晁错传》中一段对王选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字,刻在王选事迹陈列馆前。这段话是王选创立的北大方正集团名字的来历,同样也是对王选的最好诠释。

女:王选的发明,救活了汉字印刷术。与他的发明相比,生活中的王选,能让人近距离地了解这位无锡籍两院院士的崇高与不凡。与他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发明相比,王选过着俭朴的生活。在王选事迹陈列馆我们可以看到:他生前用过的假发套、锻炼用的小棍、剃须刀、手表、衣物、鞋子,伟大的发明与毫不起眼的生活,成为王选淡泊名利最真实的写真。

男:王选曾有一段名言,一段关于名人和凡人的精辟论述: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的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呢,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1998年,王选将多年来获得的30万元奖金捐献给北大数学学院,设立了周培源数学奖学金,奖学金的名称没有叫王选,如同当年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没有用王选命名一样。2002年,王选拿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00万元和北大随之追加奖励的500万元。后来,他利用其中的900万科研资金,设立科技创新基金。

男:因为王选的发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缩短了将近半个世纪。也正是因为这项发明,才让今天的中文手机短信和中文电子邮件变成了现实。到了今天,在全球华文报业出版印刷领域,有80%以上都在使用他发明的这项技术。所以当你手指拨动,以短信传情;当你眼波流转,欣赏中文报刊,请记住并感谢王选。这位无锡籍两院院士,以他不凡的一生,为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