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豪中交 张世豪:“中国重击”推销者

2017-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个深谙好莱坞规则的人,正致力于使中国影视内容题材行销全世界随着跨文化.跨地区电影制作及行销渐成趋势,随着中国题材.中国市场与好莱坞相遇的次数日渐频繁,一批在好

这个深谙好莱坞规则的人,正致力于使中国影视内容题材行销全世界

随着跨文化、跨地区电影制作及行销渐成趋势,随着中国题材、中国市场与好莱坞相遇的次数日渐频繁,一批在好莱坞商圈摸爬滚打了许多年、带着浓厚的好莱坞气息的电影商人也越来越频繁地往来于中国内地和美国洛杉矶之间。

张世豪(Simon Chang)便是其中一位。在台湾出生、在美国和英国居住过多年的张世豪今年52岁,他学过音乐,拉过琴,与罗大佑一起做过音乐,又获得过建筑学博士学位。现在他在上海、台湾等地均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张世豪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建筑。

由于在80年代做流行音乐及电影原声音乐的缘故,张世豪接触到电影业,他发觉当导演、电影制片人似乎不是件难事,他自己做可能比一些人做得更好,带着这一想法,1992年前后他开始涉足电影制片业。现在他在洛杉矶的电影制片公司名为“美国亚洲电影中心”(America Asia Film Center),由于近来涉及到内地的业务增多,他今年又设立了专门负责与内地合作项目的朗硕电影文化公司(Cayenne Films)。

除了电影制作公司,张世豪还拥有一家动画数字技术公司,开发一些动画产品及进行电影的数字特技制作。

“小公司是输不起的”

张世豪的名字只在一个较小的圈子内为人所知。他的电影制片公司只有15个人,公司的任务就是发现项目、制定项目计划,以及为拍片进行融资,在拍片期间对项目进行管理。涉及到电影项目运作的实务都是由外面的各种专门公司代为操作。作为小型电影机构,张世豪必须保证每投拍一部电影都要能实现资金的回收,“小公司是输不起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10年时间内主导制作了8部影片、6部电视剧。

作为一家小型公司的创办者,张世豪善于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他决定拍摄一部电影后首先找的是美国的电影基金组织,向他们提出融资申请,如果电影基金认可了项目计划,会投资50万美元左右资金,而有了电影基金的这笔资金,后面再找其他投资商将容易得多。

张世豪在内地寻找到了一个较稳定的合作对象是荣信达影视制作公司,双方于2003年合拍的电影《夜奔》投资200万美元,目前在欧美及亚洲市场上收回了400多万美元(由于题材涉及同性恋,此片未在内地上映),与荣信达合作的另一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也获得了成功,张世豪拥有此剧的海外版权,由此获得了不少利润。

10年的制片生涯让张世豪汇聚了好莱坞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广泛人脉。1996年当李安、徐立功、江志强三人打算一起拍摄《卧虎藏龙》一片时,最初找张世豪帮助融资。在张的牵线搭桥下,美国一家半导体制作企业打算为《卧虎藏龙》一片投资1200万美元。后来由于种种变故,投资方变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近来张世豪将业务重点放在与内地合作的项目上。除一部在香港开拍、讲述一名女子拜师学功夫之旅的动作喜剧片《功夫朱丽叶》为张自己全资拍摄外,还有3部电影1部电视剧都与内地机构有合作,其中包括一部大制作影片,讲述少年铁木真的史诗片《风暴帝国》,计划投资3000万美元,国内合作方为保利华亿;另外有韩国编剧加盟的分为4部共80集的青春剧《风花雪月》,也在与国内的华谊兄弟进行合作。

张世豪的所有这些影视项目针对的都不是某一个地区市场,而是包括亚洲华人圈、日本、欧美在内的较宽阔市场,张称之为“宽市场”。“所有这些影视项目,都会是全世界发行。都是中文和英文版本同时发行。”张世豪告诉《综艺》。

中国影片的巨大机遇

十几年前,好莱坞开始对跨文化题材的电影变得热衷起来。中国文化题材电影《卧虎藏龙》在全世界的成功即是这种热衷情绪的体现。张世豪跟很多发行商打交道时,对方都在透露出一个信号:跨文化的题材是他们急需的。很多版权商大量收购跨文化题材的旧片版权,以满足有线台、宾馆等渠道的播出需要。而好莱坞近年不断收购一些跨文化题材的电影重拍版权,比如日本《午夜凶铃》、香港《无间道》。

分析这种情况,张世豪认为,好莱坞本土题材的相对饱和是一个重要因素,“好莱坞电影里充满个性的人物角色越来越少,而跨文化题材则大大丰富了可选择空间。”

由此,张世豪认为中国影片会越来越受欢迎,原因很简单:“国际市场需求空间极大。中国影片现在面临的机会太好了。”他将这一潜在市场需求称之为“中国重击”(China hit)。他将以“中国重击”为关键词的一套文件携带身上,每到一处,都向可能的合作对象谈及这一观点,希望引起更多中国合作伙伴的注意。

在张世豪看来,众多国内电影制作商实则并不清楚国际上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电影。而在电影营销方面,国内机构也基本上处于较原始的状态。他解释说,国内电影制作机构倾向于在一部电影的前期制作快要完成时再进行市场推广,在国外,这是不可想象的。“国际上的做法是,当一个故事向投资方一说完,这个项目获得投资后,国际市场人员就会参与进来,进行项目的整体营销策划。”

不一定都得是体现文化的题材,一些混合的、多元化的题材,同样可能受到国际买家的欢迎。“关键是要掌握国际电影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根据他们生活方式的需求特点,来制作电影,来宣传电影。”

沟通异常重要。一部电影的发行,有赖于制作公司跟外部发行公司及电影进入市场相关方面的沟通。“电影制作公司应该向发行公司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电影本身的资料,以加强沟通效果。”张世豪举例认为他制作的电影《夜奔》在市场方面存在一定误区,使得该片未能达到最好的推广效果。

“这部电影的发行公司将推广重点放在同性恋这一个点上,参加的也大多是同性恋类型电影展,从宣传策略上,使得这部电影走向小众化,而没有成为一部大众所知道的电影。”

张世豪认为一部电影成功的首要因素不是制作成本的大小,也不是演员阵容的强大,而是故事题材本身是否吸引人。“只有故事本身足够好,并且制作团队能够使这个故事以最佳的电影方式表现出来,才有可能真正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在一个好剧本的基础上,他会设计出几组演员搭配,然后挑选出最佳的演员组合。相比之下,在这些方面,国内制作方则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拍脑袋决策的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