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唐敖庆 吉林大原校长唐敖庆辞世 被称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2017-08-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敖庆,1915年11月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并留校任教.1946年6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49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1月

唐敖庆,1915年11月生于江苏宜兴,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并留校任教。1946年6月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49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1月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教授,1956年起任吉林大学副校长,1978~1986年任吉林大学校长。

1986~1990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还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主任等职。1958年6月在吉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当选为国际量子分子科学研究院院士。

在中国建立了理论化学学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享誉国际的中国理论化学学派。连续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并获得1993年度陈嘉庚化学奖和1995年度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

专长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有关分子内旋转、高分子化学反应统计理论、配位场理论、分子轨道图形理论及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等研究成果,均受到国家奖励。其中,与其研究集体关于“配位场理论”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共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与其研究集体合作出版《配位场理论(方法、英文版)》等8部学术专著。

■科学佳话

带领“八大弟子” 完成科学壮举

唐敖庆虽然长期担任吉林大学的行政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他看来,培养青年人才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大事。这其中还有一段佳话。

1963年初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系里的教师孙家钟和江元生应唐教授之邀,来到唐教授所住的灰色小楼,已有6个人先到了。

孙家钟和江元生想象不到,就在这天晚上,一个后来国内闻名的由高层次科研人员组成的科学研究集体,就要在这里诞生了,当时这8个人中有5人是副教授,3人是讲师。而他们8名教师也由此而成为这个全国闻名的研究集体的“八大员”——又称“八大弟子”。

唐敖庆和弟子们说,组成这个集体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才;第二就是要在短时间内拿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之后,唐敖庆每开辟一个新的科研领域,搞一项新的课题,便向他的学生,向他的研究集体讲授这个领域国际上最新的动态和成就。

仅仅3年时间,唐敖庆和他的研究集体便在科学的前沿阵地取得突破。他们发展、完善了配位场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进一步统一了这一理论中的各种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

令唐教授和“八大弟子”兴奋的是,这项成果在1982年获得了我国科技界最崇高的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令唐敖庆教授更为兴奋的是,通过这次讨论班,他为国家培养了又一批从事量子化学方面科研的栋梁之材。“八大弟子”中有好几位当选中科院院士,并成为知名化学家。

“八大弟子”中的张乾二院士在谈起老师时说:“唐敖庆老师的抽象能力很强,对一个问题他马上可以抽象到数学问题上面来,同时他的数学功底很好。其次他概括能力很强。你做一个化学报告,他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把你的问题讲清楚,同时能够晓得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什么地方。”张乾二认为他和“师兄弟”们与唐老师一起搞研究的日子,为他们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大书记和校长 已先期赶往北京治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