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裕的儿子 栗裕 从谭家桥失利而崛起的名将之花

2018-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谭家桥,这个位于太平县城不到30公里的一个小镇,每当我坐车路过,特别是清明节回家路过,我都要缅怀这个黄山脚下,群山环抱的水田丘地,甚至下车到山上看看

      谭家桥,这个位于太平县城不到30公里的一个小镇,每当我坐车路过,特别是清明节回家路过,我都要缅怀这个黄山脚下,群山环抱的水田丘地,甚至下车到山上看看它那红壤之土,因为七十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场生死决战,它的山坡上埋着上千烈士的遗体,红十军团就是因为此战的失利而走入崩溃。

      红十军团原是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成的一支北上先遣队,其军政委员会主席是方志敏,军团长刘畴西,师长是原七军团的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就是今天的中华第一大将栗裕,这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目的是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军主力突围,在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也以行动掩护着中央红军,却在成立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全军覆灭,被迫除消番号,此时中央红军正在一渡赤水。

这支是红军中失败得最早的军团,而导致这个军团走向灭亡的关健之战是谭家桥之战。事后三十年,失德曾痛心地说:"不编不垮,一编就垮"。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到达皖南山区,与之相对的是国民党一个师和王耀武的补充一旅,于是军政委员会就想趁敌立足未稳,打掉他的补充一旅,以充实自己的人员和装备。

如果此战胜利,红十军团至少可以补充给养,继续在皖南山区与敌周旋直到搞战暴发,再扩大成新四军主力,然而由于伏击机会不好,刘畴西用人犹豫不绝,栗裕只是参谋长,没有发言权,一个很好的伏击战却打成了遭遇战,战斗过早打响,敌人就到高地顽抗,等候援兵,红军只好攻占高地,但由于装备落后,人员伤亡太大,刘害怕敌援兵赶到,不敢恋战,不得不撤离阵地,撤离时原军团长寻淮洲受伤,因流血过多而牺牲,只好就地埋葬,后被敌人发现斩首示众,关于这一仗,栗裕在回忆录中还有史学家的资料中都有佯细记载,在此我不必赘言。

但红十军团因此大伤元气,一挫不振,寻淮洲死时身上只有一条破裤,可见其红军当时的艰苦,此后刘畴西再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而是一味退却和周旋,一直退到浙西怀玉山,此时敌军包围圈已越来越紧缩,他若连夜突围,还可以突出去,到达苏区的安全地带,但是他的再次犹豫,彻底葬送了红十军团,他竟要求部队停下休息一夜,不肯连夜突围,此时方志敏已随栗裕而行,栗裕连续奋战,猛打猛冲,带着600多人朝着一个方向顽强冲锋,终于突出重围,但看到刘畴西没有出来,方志敏转而就带人重新进入包围圈,援救刘畴西,刘畴西在突围中,竟在遇到敌人一个排的抵抗下,就放弃了突围路线,在包围圈中打转,这次敌人再没给他更大的回旋,于是上至主席、军团长,政委、师长,一起被敌俘虏,这个本是孙中山的卫士,黄埔一期毕业,曾救过蒋介石的中央军,留学过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的所谓高材生,却因为缺少大兵团作战经验和果敢的作风,战时刚愎自用又犹豫不绝,最终断送了红十军团的前途,当他被敌总指挥俞济时-这个黄埔一期的老同学俘虏时,居然没给他一碗热饭和热水,其境其遇何堪,结果何等凄凉。

而方志敏,这个闽浙赣根据地的开创人,我们在小学教课书上就看到他的《可爱的中国》、《清贫》,这样的儒雅之将也因为刘的错误而被俘杀害。

      栗裕则凭着自己的勇敢果断,从一个战士成长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带领幸存下来的600百人幸存下来,后来转入新四军,成为第一支队的骨干。

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残酷的战争磨练了栗裕的毅志品格,战友的牺牲痛彻着他以后的战争岁月,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成为了一代实战和野战专家。当他加入新四军一支队的时候,他就积极要求到抗日前线,要以战争来壮大自己实力,而蛰伏在皖南的新四军在项英的率领下,再次犯了刘畴西当年犹豫不前,避战求存的错误,项英再次葬送了新四军的军部及机关9000余人,又是栗裕保存了新四军的主力,在前方浴血,打出了新四军的威风,成为解放军第二支强大的军事集团,即华东野战军。

栗裕在战争中成长,不断壮大自己,著名的黄桥战役,苏中七捷,孟良崮大捷,济南战役,哪一仗不是重创敌军精锐王牌,哪一仗不是刀上沾血地险中求胜,拚至最后一口气,他不想再犯谭家桥失利的错误,于是他顽强地保全了自己,大战面前从不退缩,因而总在最后关头给强敌致命的一击,他确是大兵团作战的一代宗师。

正因为他的战略家般的远见卓识,1948年他大胆拒绝了中央毛主席要求他带15人过江南先遣作战的命令,要求改为就地歼灭,他是太熟悉那孤军在外的滋味,他想就地坐大,以不可想像的巨人气势,集中中野,华野的50万人马,蛇吞象般的吃掉了国民党军的70万,歼敌55万人。

      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共战史上的奇迹,但他却从没有忘记谭家桥战役的耻辱和战友的悲壮牺牲,1948年,当他用30万军队攻打济南时,对面守城的正好是当年谭家桥战役的胜者,他的生死对手王耀武,栗裕大将从骨子里发出王者的怒吼,用"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来激发战士和自己,以一洗前耻,他做到了,他也活捉了王耀武,为牺牲的战友报了前仇。

兵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兵者,求得生存才是胜利之本;兵家,只有通过消灭敌人,才是保存自己的最好办法。于是他一跃而成为了共和国的一代名将-周恩来所称的中华第一将。

      据说解放后,栗裕再次踏上谭家桥的这块土地,他是从黄山脚下的汤口,一步步走过去的,一路无语,没人敢打搅,这三十公里的路程,他是一路缅怀,身边黄山虽美,他却无心,因为谭家桥,曾埋葬他的几千战友,因为这一仗,是红十军团的关健之战,胜则壮大,败则无退,可是年轻的红军和指挥员的错误却断送了这大好机会,虽然这失败的责任不在他。

将军当即立了遗嘱,要求他死后,把他的部分骨灰撤在这里,他要永远和他的战友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