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牧甫印章 剪贴整理《黄牧甫印谱》

2017-09-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1年夏末初秋的一个下午,傅抱石从外面回来,显得很兴奋,他对妻子说:"时慧,快来看!"罗时慧只见抱石抱了一捆书,足有一尺厚,还是线装的古籍,那卷首上赫然写着

1931年夏末初秋的一个下午,傅抱石从外面回来,显得很兴奋,他对妻子说:“时慧,快来看!”罗时慧只见抱石抱了一捆书,足有一尺厚,还是线装的古籍,那卷首上赫然写着“黄士陵自存印谱”七个大字。罗时慧也不禁喜上眉梢,她“啊”了一声:“想不到梦寐以求的东西,终于被你找到了!”

说起傅抱石对《黄牧甫印谱》的喜爱,还得从十年前谈起。那时抱石还在省立一师读书,有位国文老师叫王简庵,亦精于治印,师生俩常在一起探讨篆刻艺术,王简庵还常提到篆刻高手黄牧甫的名字。据王简庵介绍,黄牧甫矢志不渝地钻研篆刻艺术,其印章品位不在赵之谦之下,这给傅抱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黄牧甫1849年出生于安徽黟县黄村,是个地道的农村孩子,本名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甫,号倦叟,八九岁时就开始刻石。1863年,太平军与清军激战,在战乱中,他的家园被毁,父母双亡,黄牧甫遂背井离乡,来到江西南昌,跟着从兄在南昌城开设照相馆度日。

工作之余,他就专心篆刻治印,并以鬻印补贴生活,这种生活历时十多年之久。1882年,黄牧甫离开南昌移居广州,后得将军长善父子举荐,于1885年8月到北京国子监去读书。

在那里,黄牧甫结识了王懿荣、吴大澂等前辈大家,并得到了他们的指点,视野开阔,广采博收,篆刻技艺大有进步,渐渐有了一些名气。1887年,黄牧甫受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澂之邀,又回到广州,在广雅书局从事经史校刻工作,并协吴大澂编纂金石典籍,创作了大量的篆刻作品。

易大厂、邓尔雅、冯康侯、李尹桑等,皆从黄牧甫学习篆刻,时称“黟山派”或“粤派”。牧甫之印,早年取法邓石如,后师吴让之,亦受赵之谦的影响,并旁及浙派。

黄牧甫后来取法秦汉玺印以及钟鼎、钱币、秦权、汉镜、碑碣等文字,把吉金之美作为一种新的篆刻审美形象,引入印章,创造了一种光洁、清净、挺拔、遒丽的篆刻风格。黄牧甫在广州的学生李茗柯对赵之谦、黄牧甫的篆刻艺术说过一段持论公允的话:“悲庵之学在贞石,黟山之学在吉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

王简庵还告诉抱石,黄牧甫已经作古,但他毕生的心血遗印有十几大本,印章有几千方,都在黄牧甫的儿子黄少牧手里。傅抱石听了很兴奋,请王简庵写了一封介绍信,就到江西新建县去找黄少牧。到了黄少牧家,递上书信后,仆人说:“主人不在家,改天再来吧。

”抱石观印心切,第二天又去了,结果又吃了“闭门羹”。想到宋代“程门立雪”的故事,他又第三次登门拜访。黄少牧只拿了两本印谱,让傅抱石翻阅了一下,抱石遭此冷遇,只得作罢。不过,他对黄牧甫的印谱更加入迷了。

十多年过去了,这一天,抱石在旧书店闲转,新开张的“大成书店”熊老板一见抱石就说:“傅先生,前日拿了很多印谱到你府上,就是找不到你。因等着用钱,今天我把印谱卖给‘扫叶山房’的姜老板了。”抱石问:“是什么印谱?”“黄牧甫的。”抱石一听二话没说立即赶到“扫叶山房”,断然对姜老板说:“无论你卖不卖,今天,我都得把印谱带回去。”就这样,姜老板将印谱卖给了傅抱石。

傅抱石拿到印谱,激动不已。此印谱共有四千多方印,大致能看出黄牧甫篆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情况。许多印章还附有文字,说明篆刻的背景、缘由和心得体会,其功夫之深确实为一般印人所不能及。这样宝贵的文物,岂能让它尘封书架或散落殆尽?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对得起艺术前辈?想到这里,傅抱石决定重新剪贴、整理这套印谱。

他先在街上买来许多空白印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剪贴、整理。他将黄牧甫印谱中同一方印章钤有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印拓(有的多达一二十个)剪开后,一个一个分贴在空白印谱上。他边剪贴、边归纳、边欣赏,对特别精致的印章,还在旁边做上记号,写上说明文字。在将近20多天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工作到夜深人静。

他发现黄牧甫有不少临摹、仿刻赵之谦的印章,很有个性和品位,如赵之谦有一方朱文印“美意延年”,黄牧甫也仿刻了一方“美意延年”,傅抱石不肯放过这个学习的机会,也临摹了一方“美意延年”。有时他则采用“集字法”治印,就是在临摹赵之谦和黄牧甫的印章的同时又有个人的创作。

如黄牧甫印谱中有一方朱文印“吉祥竟室”(见题图一),傅抱石集其中“吉祥”二字,并按照黄牧甫“吉祥竟室”的总体风格,设计、刻治了“平安吉祥”(见题图二)。

黄牧甫的印端庄匀净,结体以方为主,线条瘦劲峻利;傅抱石的印方正豪迈,疏密有致,大块留白,结体有方有圆,线条拙朴浑厚。“吉祥”二字,二人的刻法基本相同,结体亦基本相近,只是后者气魄宏大,苍劲有力。

傅抱石印章中“平”字的两个点,左右扭动,顽皮天真,竖画向左弯曲伸展,委婉奔放,飞动灵活,使整个印章都有了动感。“安”字中的“女”,用圆笔写出,既平衡对称,又妙趣横生。傅抱石的集字创作,既求形似,更求神似。有些篆刻爱好者,总觉得印章中的“个性”抽象得很,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印章的个性?”从傅抱石的集字创作中,我们应该找到了最好的答案。

这次印谱剪贴整理工作,确实已经远远超出了整理资料的范围,抱石认为这是“印外求印”。他非常诚恳地向王简庵表示,这种传家之宝,理应物归原主,若黄氏后人愿意收回,他可以忍痛割爱。黄牧甫的印谱能够得到傅抱石这样的谦谦君子的重视,真是值得庆幸的事啊!

后来,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抱石始终与此印谱相伴,后来带到南京,直至“文革”,才在动乱中被“红卫兵”抄没。不过,“抄没”不等于“被消灭”,如果这本印谱没有遭受火烧水淹,只是在某个角落里沉睡,最终还会有重见天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