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惠最纠结的法学家 王宠惠:最纠结的民国法学家

2017-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王宠惠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出生于香港.1895年,王宠惠于北洋西学堂(今天津大学)攻读法律科,毕业后获得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一号考凭",也就是皇上认证的第一个大学毕业证书.他后来赴美留学,游历法国和德国等国考察法律,并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其时,<德国民法典>颁行未久,却一直没有较为成功的英译本.王宠惠萌生了向英文法学界译介<德国民法典>的念头.最终,这部凝聚王宠惠心血的<德国民法典>译本在1907年问世,一时间好评如潮,王宠惠

王宠惠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出生于香港。1895年,王宠惠于北洋西学堂(今天津大学)攻读法律科,毕业后获得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钦字第一号考凭”,也就是皇上认证的第一个大学毕业证书。他后来赴美留学,游历法国和德国等国考察法律,并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

其时,《德国民法典》颁行未久,却一直没有较为成功的英译本。王宠惠萌生了向英文法学界译介《德国民法典》的念头。最终,这部凝聚王宠惠心血的《德国民法典》译本在1907年问世,一时间好评如潮,王宠惠声名鹊起,第一次奠定了他在世界法学界的地位。

王宠惠的英译本一经推出,迅即成为欧美各大学用英文讲授《德国民法典》的通用教材,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然保持经典教材的地位,前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大学时采用的正是该译本。所以,尼克松当上美国总统之后,遇到来自中国的客人,不论海峡哪边,他都愿意特别向王宠惠这位中国法学家表达他的敬意。

民国法统“祖师爷”

1949年1月14日,针对蒋介石意在求和的元旦文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郑重提出: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下列八项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1、惩办战争罪犯;2、废除伪宪法;3、废除伪法统……

此时,民国法统这座法律大厦的总设计师王宠惠,正在香港的寓所养病,名为养病,实则观望时局。当他在报上看到中共方面以不容争辩的口吻,宣布了民国法统的未来命运时,不由喟然长叹。

1928年,王宠惠主持修订刑法,他在《刑法第一修正案》的基础上,起草了《中华民国刑法》。这一刑法典吸收了符合当时法律精神的观念,废除了旧刑法中受传统礼制影响的内容,废除了依亲疏等级确定惩罚程度的旧原则,确立了在刑事惩罚方面一律平等、惩罚从轻的原则。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刑法典,王宠惠居功至伟。

刑法典之后,王宠惠又参与了《中华民国民法》的编订。这部民法典采用了民商合一的体例,注重对西方最先进民商法思想的吸收,以社会本位为立足点,又兼顾了中国传统的民间习惯,达到了中西合璧、兼容无碍的效果。

从北洋开始到1947年,民国宪法历经无数版本,王宠惠都有参与。

民国政坛“不倒翁”

作为一个技术主义的法学家,王宠惠对1948年的总统大选选择了沉默,却应邀就任了南京政府的司法部长。不过,在王宠惠的内心深处,是无论如何也不愿见到这种披着合法外衣的独裁政治登堂入室的。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干脆避居香港,眼不见为净。不过,当1949年的新年钟声敲过之后,王宠惠不得不做出选择了。在1950年,王宠惠还是去了台湾,再度出任“司法部长”,1958年3月15日逝世于台北。

孙中山与王宠惠是广东同乡,两家还是世交。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两天后,孙即任命年仅31岁的王宠惠出任外交总长,这是中国采取共和政体后出现的首任外交部长。根据南北协议,孙中山退位,袁世凯上台,王宠惠又在北京临时政府当了三个月的司法总长。

起先是保留革命火种的需要,不过后来,王宠惠更醉心于法律技术及其实现,与南方革命党渐行渐远,却在政权更迭如走马灯的北洋政府如鱼得水。十年后,王宠惠昙花一现地达到一次仕途巅峰:在黎元洪当总统时,干了三个月的国务总理,史称“好人内阁”。

内阁倒台后,王宠惠先后在日内瓦国际法庭、海牙国际法庭担任国际大法官;1937年,他又回国担任外交部长;抗战期间,改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

开罗会议折冲樽俎

在民国时期的外交场合.王宠惠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争得了尽可能大的尊重。而且,在民国外交的几个关键时期,也都少不了王宠惠的参与。

1919年的巴黎和会,王宠惠虽然没有亲赴巴黎,但作为资深的外交家,他在国内积极发挥政学两界影响,组织领导了国民外交协会、欧美同学会等社团营救被捕学生的斗争。同时,与巴黎的中国外交官顾维钧、施肇基保持联系,秘授机宜,拒签卖国和约。

1921年,北洋政府为解决巴黎和会未决问题,委派施肇基、顾维钧、王宠惠三人为代表出席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王宠惠在施、顾二人密切配合下,迫使日本在山东问题上做出退让。次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

至此,延续多年的胶济铁路问题及整个山东问题遂告解决。王宠惠还巧妙借助国际关系,在会上以“废除二十一条案”迫使日本放弃在我国东三省的特权,顺利通过“撤废领事裁判权案”,为后来中国交涉他国在华治外法权奠定法理依据。

1943年,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开会,商讨战后问题,王宠惠以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身份陪同蒋介石出席。在拟定《开罗宣言》过程中,王宠惠与英国方面发生了激烈辩论,而这场辩论的结果,为维护中国领土之权益以及奠定战后远东之格局,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开罗会议这一次外交胜利,不止收回日据领土这么简单,其更深远意义在于把美、苏两霸,甚至是英国在战后盘踞台湾和东三省的后门给彻底封死,让其永远失去法理依据。因此,中国从来没有两德问题,至今天乃至未来,海峡两岸谈及统一,其国际法还得以开罗会议为基础。

王宠惠用他的法学知识创造了民国的法统,维护着民国的法统,但因他所服务的是一个违背民意和历史潮流的独裁专制政府,最终也被历史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