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黄龙华违法 青岛公安打造执法规范“流水线” 提升执法公信力

2017-06-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按下报备按钮.开启执法记录仪.勘察现场.制作笔录.上传案件材料……一步步办案流程让民警朱乐伟丝毫马虎不得.前阵子他在处理一起轻微伤害案时,被犯罪嫌疑人举报执法不

按下报备按钮、开启执法记录仪、勘察现场、制作笔录、上传案件材料……一步步办案流程让民警朱乐伟丝毫马虎不得。前阵子他在处理一起轻微伤害案时,被犯罪嫌疑人举报执法不公,幸亏这套阳光透明的办案流程还了他的清白。

朱乐伟所说的办案流程叫做 "闭环优化体系"——借鉴自本土著名企业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企业追求的是‘闭环优化,人单合一’,我们实现的则是‘闭环优化,人案合一。’"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黄龙华表示,以往无法实现对民警办案过程的实时监督,容易产生一些瑕疵和问题,通过重构办案流程,让整个警务活动都有规定动作并全程可视,从源头解决执行力不高、体外循环、案件久拖不决等问题。

大案小案都有规定动作

影响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的问题往往存在于执法中的小案件、小细节之中。针对110接处警工作中存在的 "不规范、不落实、不安全、低效能"等问题,市公安局设立了110接处警的17项规定动作:下车敬礼、开启执法记录仪、核录身份、全程录音录像……

"我是鞍山路派出所民警武永亮,本次执法全程录音录像。"现在处理社区居民之间的纠纷,武永亮都熟练地按下一键报备按钮、打开执法记录仪等环节。回到派出所,武永亮又第一时间将询问笔录和调解书拍照后,连同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同步视频资料一并上传到了市公安局警务管理平台。

"以往,这样的警情处置基本上靠民警的个人素质和临场处置能力,有些邻里纠纷都是口头调解,给以后处置埋下隐患。"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万一说,现在接处警民警应对各种警情都有了具体的规定动作。不管邻里纠纷,还是经侦、刑事大案,民警办理环节都能"对号入座",避免了对民警个人能力的过分依赖和执法过程的随意性。

一经受理就像上了"流水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110出警民警除携带必要的警械装备外,最重要的设备就是执法记录仪。到达现场后,打开执法记录仪,使用携带的对讲机进行 "一键报备",处置伤情、询问受害人、勘验现场、固定物证、走访目击者……每一名民警都严格遵照《110接处警工作流程》进行处置。

"一键下去,就如同给民警安装了GPS定位系统,什么时间、走到哪里,警务管理平台都能清晰显示出来。"市110指挥处处长刘治铭说,以警情录入为起点,全市公安机关受理的所有案件都会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警务管理平台,案件一经登记受理,就像上了流水线,上一关存在问题,就无法进入下一关,实现了执法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民警从接处警、调查取证、强制措施,到案件处结、回访告知等全部执法过程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并记录在警务管理平台中"。市公安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王元春说,这种网上办案方式不但实现了案件办理的标准化、流程化,还提高了民警的办案效率,解决了案件体外循环的问题。

办案全程可视全局互查

监督即保护——随着闭环优化管理体系的推行,广大民警对这句话有着越来越深切的体会。过去普遍抱怨"太麻烦",如今人人"尝甜头",感受到了闭环优化的种种好处。

"今凌晨2时13分,我在闽江路被人殴打。报警后,民警到场没有处置便驾车离去。"记者随机在警务管理平台上点开了一条投诉记录。视频显示民警在报警三分钟内就赶到了现场,此时报警投诉者张某已处于醉酒状态,要求民警"送我回家。"随后民警们几经周折,才将其送回家中。

"在以前,像这样的醉酒虚假投诉,即便你磨破了嘴皮,投诉者也不信。"市南分局负责人说,过去民警到底干没干,他们难于查证,现在督察部门通过警务管理平台就可以对案件办理的全过程进行倒查。

闭环优化体系把执法隐患作为执法风险的控制点,从易引发群众信访投诉的突出问题入手,查找执法风险隐患的关键环节。市公安局按照"时效、质量、回访、报备、禁令"5个方面的要求设置了76个关键点,依托信息系统对民警执法活动实时记录、可查可控。

"这些关键点构成了一道道 ‘防火墙’,通过监测—纠偏—再监测—再纠偏,实现执法管理闭环优化体系的良性循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执法风险隐患。"市公安局督察支队支队长李文彦说,除了系统自查,市公安局还组织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各分(市)局交叉互查,对信访投诉案件、媒体曝光和网络反映问题进行倒查。

据悉,闭环体系运行一年来,全市实现了重大执法安全问题以及有责信访零发生,通过回访近400名各类案件受害人,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满意度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