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谈偶像 把7米宽马路扩成70米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日前,记者从太原市档案局了解到,太原市档案馆启动了全方位"口述档案记忆工程".第一份口诉档案记录的是太原已故老市长岳维藩...日前,记者从太原市档案局了

[导读]日前,记者从太原市档案局了解到,太原市档案馆启动了全方位“口述档案记忆工程”。第一份口诉档案记录的是太原已故老市长岳维藩...

日前,记者从太原市档案局了解到,太原市档案馆启动了全方位“口述档案记忆工程”。第一份口诉档案记录的是太原已故老市长岳维藩。岳维藩是太原市市长耿彦波心中的标杆。上世纪50年代,正是在岳维藩的坚持下,迎泽大街修到了70米宽,而当时太原街巷中,最宽者莫过于六七米。

“口述档案记忆工程”是太原市档案馆采用现场录音、录像、笔录的立体记录模式,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及重要人物进行档案采录,使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活历史”永久存档,弥补了文献、档案等文字资料无法全面展现历史事件的缺陷,有效保护历史细节。

“已故老市长岳维藩”的口述档案项目,是太原市档案馆“口述档案记忆工程”的开端,也是首次采用录像、录音、笔录全方位的记录形式。该馆通过多方寻访,找到了老市长岳维藩的亲人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包括其儿子岳恒、秘书宋书信、太原市政府接待办原主任张芝聪、并州饭店原经理常万青。

档案馆工作人员以问答访谈形式进行了档案的采录。受访者就老市长当年的工作贡献、工作特点、工作作风、思想方法、人生追求等方面一一讲述了老市长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采录完毕,几位老同志激动地说:“这些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在我们有生之年留下这份档案,很高兴。”

岳维藩老市长的儿子岳恒先生介绍说,在岳维藩的思路中,太原市应该建设成布达佩斯那样的格局:多瑙河穿城而过,河的一边是布达,另一边是佩斯。这个城市相当美,被称为“多瑙河明珠”。现在太原市城市建设的整体格局基本上维持了岳维藩的这个思路:东西线以迎泽大街为中轴,南北以汾河为中心。整个城市的“骨架”就是在1954年规划中形成的。

迎泽大街始建于1955年,当时的设计宽度为70米,在那时的中国与北京长安街同宽,以故赢得了“中国第二街”、“三晋第一街” 的称号。

建国之后的50年代初期,太原的城市建设进入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时期。为了使这座古城的发展有一个科学的合理方向,遂制定了为期20年的太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当时的太原市市长岳维藩,高瞻远瞩,力排众议,以博大的气魄,将迎泽大街的宽度规划为70米。使不少专家、领导和同志们瞠目结舌,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太难为大家了,因为在当时的太原街巷中,最宽者莫过于六七米,这与70米相比,无大量者,确实有些莫名其妙。

汾河公园的建成也与岳维藩有关。

岳维藩1979年从南京返并二次主持市政后,立即组织力量重新制定新的二十年城市建设规划(1980-2000),并亲自兼任市城建委主任。他带着工程师,坐面包车绕城区整整转了两天,又在召开的总体规划办公室全体人员会议上讲了3个多小时,详细讲述了他对这次总体规划的想法,所以,第二期规划出来以后,有些项目到现在看来也是具有战略眼光的。

比如,在汾河城区段蓄水,使之成为一个水上公园,同时又可以成为太原市民一个新水源。

2000年,在老市长逝世5年之后,汾河公园终于建成。在获得联合国“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汾河公园落成剪彩仪式上,原省委书记李立功在讲话中说,这是老市长岳维藩同志给我们奠定的基础、作出的规划,我们应当感谢老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