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鹏我是路人甲 《我是路人甲》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王宝强!

2018-04-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本来,按照励志片的规定动作,万国鹏应当取得成功,他要么成为王宝强第二,要么至少迈出了扬名立万的第一步,或者最少最少提高了自己的演技--影

  本来,按照励志片的规定动作,万国鹏应当取得成功,他要么成为王宝强第二,要么至少迈出了扬名立万的第一步,或者最少最少提高了自己的演技——影片中也有提及,他被《窃听风云》系列导演麦兆辉庄文强相中,有机会作为配角参演他们的新片。

  然而,尔冬升不愿如此,他大约是反感这种套路的廉价虚伪,而且始终又放不下真实的“横漂”们确实没有出头的客观实际,于是推翻了万国鹏“有出息了”的安排(而影片中,万国鹏得到麦庄的赏识后却想放弃的剧情是难以令人理解的)。

  一部电影能够“反类型”、“反高潮”,需要的是更过硬、更高明的剧作本领,因为你必须先解构,再建构。遗憾的是,《路人甲》执意破旧,却未能立新,影片终局,只能用一场刻意造作的“挽回爱情”戏码,虚晃一枪,避开了对横漂命运的真正评价和思考,而把观众情绪带到了“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另一重俗套里,不了了之。

  《路人甲》的毛病,在于形式和内容的不匹配,客观纪实和热血励志两种诉求被强拧在一起,非但没能和谐共赢,反而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就像该片的影像品质,似乎是为了配合横漂们的草根感,而特地选择了一种用光、运镜都平平无奇的“电视剧”质感(尤其以开篇戏为甚)。

  然而大银幕和小荧屏的规格本来就不同,好比不能用踢足球的节奏来打篮球,以至于让影片在不能不讲究的“视听品质”上受了损。

  另一个真正严重的悖论是,影片让每一个出场人物都用自己的名字和性情来“演自己”,可是他们终归是在按照剧本的设定来“演”,更何况这些横漂年轻人真的没有能够支撑起一部大银幕电影所必备的演技,所以根本上,他们都没有真的“演出自己”,所谓的“本色演出”,反而生涩别扭到令人无法信服。

  《路人甲》不是纪录片,也不是所谓的“伪纪录片”,这种两头不靠两边都要的结果就是,片中这些新老横漂一族的一言一行,始终让人入戏又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