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清少将 中国共产党开国将军少将篇之一

2017-06-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熊应堂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1年出生贫农家庭.6岁时父亲去世,哥哥夭折,家 无寸土,他和一个妹妹跟着母亲讨饭度日,7岁给人帮长工,受尽折磨

熊应堂是湖北省黄安县人,1911年出生贫农家庭。6岁时父亲去世,哥哥夭折,家 无寸土,他和一个妹妹跟着母亲讨饭度日,7岁给人帮长工,受尽折磨。9岁母亲 被族人卖掉,他和8岁的妹妹走投无路,只得把妹妹送人做童养媳,他自己去当长 工。

15岁熊应堂学理发手艺。1928年,他家附近一个村庄设了红军招兵处,他挑着理 发挑子去报名,再叁要求才被收下。开始,为战友理发,次年参加大山寨战斗, 他勇敢地缴到一支枪,从此甩掉理发挑子,成为士兵。

1933年熊应堂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曾任红1军1师3团1营3连战士 ,红四方面军四军11师师部手枪营班长,中共鄂豫皖分局军委特务队分队长,军 委通讯队副排长、排长、指导员,川陕根据地通江县军事指挥长,川陕阆苍广叁 县军事指挥部指挥长,川陕省军事指挥部独立团1营营长、团长,红四方面军四军 10师29团团长。

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四次反“围剿”和开创川陕苏区的历次战役 战斗,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熊应堂到新四军,历任营长、团长、旅参谋长。 经历了“皖南事变”,率新四军军部特务团浴血奋战,突出重围。 1943年日军扫荡,熊应堂率7师独立团与敌激战,掩护师机关转移后,向敌后突围 ,途中遇300多日军,对战中,日军增至千人,熊应堂以敌进我进的战法,分兵两 路,团政治处主任阙中一率一个营沿巢湖边突围,熊应堂率一个营北渡巢湖,坚 持斗争。

解放战争,熊应堂历任副旅长、旅长、师长、25军参谋长、副军长。

建国后,熊应堂长期担任25军长。1951年赴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上海警备 区副司令员。1955年,熊应堂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 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期间, 1967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 决定成立浙江省军事管制委员会。军管会由驻浙江部队负责人组成,龙潜为主任 ,阮贤榜、曹思明、南萍、陈励耘为副主任。省军管会平息武斗,恢复生产,疏 通运输渠道,在动乱的环境下起到了控制局面的作用。

但是省军管会在“支左” 问题上意见相左,步调各异。南萍、陈励耘指责龙潜和省军区搞“二月逆流”, 致使一些群众组织到省军管会驻地大院静坐示威。

7月25日,温州市发生“火烧五 马街”事件。事件发生后,省军管会调集两个主力团进驻温州。8月13日,驻温部 队和另一部队攻打华盖山,围歼“温联总”,在行动中双方都误认对方是温州军 分区部队和“温联总”,互相开枪射击,打死7名战士。

当月,中共中央决定改 组浙江省军管会和浙江省军区,南萍被任命为浙江省军管会主任,陈励耘为副主 任,龙潜和阮贤榜不再担任军管会领导职务。同时,熊应堂代浙江省军区司令员 并兼20军军长,南萍代浙江省军区政委。

张秀龙被免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0月 ,龙潜被免去浙江省军区政委。 1968年3月,南萍任浙江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熊应堂任副主任。 1969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南京军区许世友、杜平、钱 钧、省革委会南萍、陈励耘、熊应堂、省军区阮贤榜、李国厚、罗晴涛及陈德先 参加了会议,会后阮、李、罗留在北京作检查,南萍、陈励耘控制了浙江局势。

熊应堂以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浙江省军区司令员,同时兼20军军长。

熊应堂还任 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 1971年9月,毛泽东南巡到杭州,两次接见浙江省主要负责人,熊应堂两次均参加 ,但谈话很少涉及熊应堂。

毛泽东主要谈九届二中全会上的事,批评陈励耘多些 。毛泽东说:“你们和南京的关系,我说了两年,还没有解决。我这边也讲,那 边也讲。给你们讲的都可以公开讲,少数人可以讲,多数人也可以讲。你们同许 世友同志不要针锋相对。

对他也说不服,对你们也说不服,这主要由我负责。” 南萍表示听许世友的指示。林彪事件后,许世友遵照周恩来的指示,给熊应堂打 电话,要他控制陈励耘。特别向他交待:“你要保证陈励耘不出事。

否则,找你算 账。” 1972年3月21日至4月26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解决浙江问题会议,周恩来指出, 南萍、熊应堂不向下传达“9.13”事件的通知,同陈励耘的思想在很长时间里有 联系,会议认为南萍上了贼船,犯了严重错误,被免去职务,熊应堂同时也被免 去职务。

在对待南萍和熊应堂的问题上,许世友认为两个人虽然都上了贼船,犯 了严重的方向路线错误,但程度不同。南萍是自觉自愿上的贼船,正像他在检讨 中说的:“我在丑恶的资产阶级‘向上爬’、‘保官图名’的思想支配下,自觉 地踏上他们早已铺好的跳板,一步步走上这条贼船,成了他们的‘借用力量’。

”熊应堂则是被陈励耘等人拉上贼船的。许世友代表组织找熊应堂说:“表面看 你得罪人多,坏事是他们干得多。

他们是导演,你是演员。你和他们在一起,他 们就是成功了,也不会要你这个大老粗。错了就改,好好检讨,彻底交代,我们 还可以给你讲话。”熊应堂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去世。

2、曾征少将

曾征是江西寻乌人,1912年出生于广东惠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原名来古。他7岁 跟着父母、哥哥逃荒讨饭到了广东龙川县的岩下墟,父母兄长因贫病交加相继撒 手人寰,曾征成了一名流浪儿,被人贩子骗卖了几处;13岁时又被拐卖到江西寻 乌县虑石村一户农家做小长工,因受不了牛马不如的生活出逃,被东家追回,再 次被拐卖给乐坎村的农民曾焕有做养子。

1929年,养父带他参加农民运动,参加暴动队围攻红头岭土围,接着参加了区赤 卫队。

1930年参加县赤卫大队,被编在二中队当战士。同年10月,赣南行委决定 调集各县地方革命武装组建红35军。曾征随县赤卫大队开到信丰县城受编,分在 红35军军部特务营当通信员。曾征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转入 中国共产党。同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曾征历任红35军战士、班长、排长、红 3军团5师15团机枪连连长、红1军团补充营营长、红29军256团代团长、红二方面 军6师参谋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他在第五次反“ 围剿”斗争中两次负伤,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带伤参加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 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参谋长、第叁支队支队长、独立1团副团长、独立2旅5团 团长,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

1940年,曾征到八路军120师高干班学习。贺龙问他有什么困难,曾征说没有笔, 贺龙把自己用的派克钢笔送给了曾征。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第11军分区参 谋长、第6军分区参谋长、12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第一野战军7军20师副师长。

参 加了大同、晋中、太原、扶□等战役。建国后,任军委炮兵山东周村高炮训练基 地副司令员,1951年组建空军16师,该师系以原青岛流亭基地、陆军第7军第20师 第58、60两团合编组建,曾征任副师长,后担任空军第一预科总队总队长。

1958 年毕业于空军学院,历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3军副军长、青海省军区副司 令员兼西宁警备区司令员。1964年兼任青海省体委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3、宋玉林少将

宋玉林是江西省会昌县人,1915年生。出身贫寒,从小给地主放牛,1929年参加 赣南农民武装暴动,1931年随红军游击队参加红军。红军时期,他在战功卓着的 红1军团红1团表现十分突出。1934年中革军委授予红1团政委符竹庭二等红星奖章 ,团长杨得志、营长陈正湘、连长刘应梅、排长宋玉林、龙善得叁等红星奖章。

中革军委的命令说:排长宋玉林在新桥战斗时,领导全排固守阵地,经过敌人几 次的猛冲到该排的阵地,该排长领导整排战士与优秀兵力一团抗战,不但巩固了 阵地,而且向敌人反冲锋,结果将敌人完全打坍。

他在红军担任过连长、营长, 参加了第3、4、5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宋玉林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的腰站 阻击战、雁宿岩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灵涞战役、晋察冀边区反扫荡、血 战观音堂战斗。

宋玉林担任过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代团长,他所在的部队打 出了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解放战争初期,晋察冀军区有两个8旅,一个野战军8 旅,一个独立第8旅,为了区分开,人们习惯叫野战军8旅为野8旅。

在华北平原上 ,只要一提野8旅,敌人就发抖。野8旅实在太能打了,宋玉林是野8旅的旅长。 野8旅的前身有着光荣的历史。七七事变后,毛主席派孟庆山回华北平原开展敌后 游击战争。

1937年12月,孟庆山组建了河北游击军,很快又充实了一批延安来的 红军骨干,编成了主力团,以后几经改编,成了远近闻名的野8旅。宋玉林的野 8旅下属叁个团,22团团长是1964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授上将衔的徐信,23团是 “大功团”,团长是1955年授少将衔的张英辉。

野8旅作为华北头等旅,在历次大 战中担主攻,当先锋,战功卓着。郑维山评价说:宋玉林这个同志,为人忠厚, 作战勇敢,相当能打。

他带的那个8旅,是纵队的主力,能攻善守,英勇顽强。在 解放战争中,华北的一些大仗、硬仗,他几乎都参加过,且屡建战功。野8旅出名 的一战是配合清风店战役的保北阻击战,阻击战打了七天七夜,敌人无法突破8旅 的防线,以后的五天8旅且占且退,敌人还是无法突破。

保北阻击战,敌人付出了 4200人的代价。 1949年,宋玉林升任63军188师师长。 1950年,宋玉林参加抗美援朝,担任66军198师师长,参加1、2、3、4次战役。

在 五音山防御战中,和韩8师打了一场硬仗。五音山一战,宋玉林上演了一出“空 城计”。当时198师是战役预备队,奉命防守五音山。善于打阻击防御的宋玉林带 领前进指挥组 30多人先于师主力到达五音山,而朝鲜人民军部队未及交接防务已 撤离,五音山成为一座空山。

这时警卫分队抓了几名韩军便衣特务,经审问美2师 和韩8师已经占领五音山南面的横城,拂晓将进攻五音山,宋玉林大吃一惊,亲自 审问俘虏,得知敌军未弄清五音山防御情况,并不知道朝鲜人民军已撤离。

他将 计就计,让当地群众扮装人民军,摆兵布阵,设计放掉俘虏。这些俘虏看见沿途 均有部队和阵地,向上司做了报告。

韩8师师长将原定的“突袭进攻围歼作战”改 为“威力侦察作战”,使198师赢得一天一夜时间,占领了五音山。这件事,在韩 国出版的《韩国战争史》中有记载。后来敌军对五音山攻击了两天,均被198师打 退。

第3天,敌军改变战术,以正面牵制进攻,侧翼则集中坦克沿五音山一侧公路 向北突击,企图迂回五音山。机敏的宋玉林早已指挥部队破坏了道路,层层设障 ,道道阻击,使敌军又遭败绩。198师在五音山浴血奋战5昼夜,打退韩8师多次进 攻,歼敌1500人。

我军开始反击后,宋玉林乘敌混乱,抓住战机,组织一精干突 击队,直插敌后,炸毁桥梁,切断交通,破坏通信线路,打乱敌指挥。宋玉林指 挥198师,将韩8师包围,并实施突破。

当敌军全线溃退,他指挥部队不停留,不 贪缴获,坚决插向纵深,断敌退路,在友军的配合下,将韩8师分割围歼,198师 俘敌2000多名,缴获坦克50余辆,火炮100多门,汽车1000多辆。

战后,为此战创 作的歌曲《英雄的阵地钢铁的山》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传遍全国 。至今,仍在北京武警16支队4中队(五音山特功连)传唱。 1951年4月,宋玉林率198师回国。6月,他担任68军副军长,第二次入朝。

他率部 在文登里粉碎美军坦克劈入战中立下不朽功勋。此次宋玉林指挥68军204师到文登 里接替朝鲜人民军防务,接防完毕,敌军已突入我军阵地6公里。宋玉林当即决心 ,指挥部队和叁千民工,一夜之间,在文登公路两侧构筑反坦克阵地,在全师范 围内抽调反坦克火器,组成反坦克大队进入阵地。

204师在5天时间里,击毁敌坦 克34辆,击伤12辆,敌军不得不停止了对204师的进攻。 1953年在金城以南战役中,宋玉林担任西集团司令员兼68军代军长,所部歼灭韩 军王牌首都师,活捉该师副师长。

当时西集团由68军和54军130师组成,任务是依 次稳扎稳打,逐步向前推进。宋玉林不同意这种打法,主张大胆穿插迂回,直插 敌纵深,奇袭敌指挥所。

宋玉林的主张得到在前线观战的名将李天佑及赵冠英的 支持。战役打响后,宋玉林指挥203师和204师双斧劈门,撕开突破口,13支渗透 穿插支队乘机杀入,其中一支部队化装为韩军,直插韩军首都师1团团部,捣毁团 部,除敌团长等个别人外,团部人员大部被歼,这就是着名的奇袭白虎团。

接着 西集团又歼灭了首都师机甲团,击毙该团团长。在防守打敌反扑的战斗中,西集 团也有出色表现。

此役西集团夺取敌占区55平方公里,毙伤俘敌18000余人。 1955年宋玉林回国后,历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63军军长、北京军区 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65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

宋玉林1955年被授予 少将军衔。荣获叁级红星奖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 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叁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 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宋玉林2001年去世。

4、李信少将 廖汉生中将有一次对记者说,他不太看重授予他的中将军衔,而特别看重授予他 的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到1957年,中央军委为175人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为307人授予一级独立自 由勋章,为983人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在开国将军中,有12名少将是同时被授予 叁枚一级勋章的,他们是:叶长庚、孙超群、苏进、李信、吴世安、汪乃贵、张 平凯、罗厚福、贺庆积、贺晋年、袁克服、常玉清。

以上12人在红军时期任职情 况: 叶长庚:赣南独立12师师长、红8军23师师长、红6军团新兵师师长。 孙超群:红22军64师师长、中央警卫师代师长。 苏进:红15军44师师长。 李信:红6军团宣传部部长。

吴世安:红33军98师师长。 汪乃贵:红4军10师师长、红30军90师师长、89师师长。 张平凯:福建独立10师师长、红19军56师政委、师长。 罗厚福:鄂东北道委第3路游击师师长。

贺庆积:红6军团17师师长。 贺晋年:红15军团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 袁克服:红四方面军独立第1师师长。 常玉清:红15军团75师政委。 1955年授衔偏严,红军时期的正师职干部,有的甚至担任过3个师师长的干部,都 只授少将衔。

李信的资格也很老,他是湖南省浏阳县人,1907年出生,原名声生 。1926年参加中共,曾经担任过湖南省农民运动特派员,他在红6军团还担任过1 8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他在359旅,先后担任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359旅 南下时,分几批行动,刘转连和晏福生第2批率第2支队南下,后第2支队北上进入 东北,扩编为359旅,李信担任副旅长。以后李信升任47军160师政委、48军军政 治部主任。

建国后,李信历任15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 委、总干部部一部部长、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国防科学工作部部长、总参叁 部政委、炮兵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 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去世。

5、车敏瞧  车敏车敏瞧瞧是山西省垣曲县人,1912年出生。早年就读于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太原国 民师范学校,在这里受到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教育。车敏瞧回忆说:在太原 读书的时候,夏天放假了,我就在一个小黑屋子里,把那马列主义书偷偷拿出来 ,偷偷看,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有味道,越看越觉得说得好。

看了那个以后, 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冲锋陷阵都是为了人民 。后来有了理想,就是为了真理,为了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

在进步思想的影响 下,车敏瞧成为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也成为国民党特务盯梢的对象,他在太 原呆不下去了。1935年,党组织把他介绍到上海的一家养鸭厂,在这里,他一边 工作一边主编进步刊物《我们的世界》。

他1937年加入中共,同年参加山西牺牲 救国同盟会。 1938年车敏瞧任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第6分校教务主任。戎子和担任山西第5行政区 专员后,成立了山西第5行政区保安部队,下辖4个支队,均建有党组织,这支部 队是决死第叁纵队的孪生兄弟部队,车敏瞧任政治部主任。

12月事变后,1940年车敏瞧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叁纵队政治部主任,决死第叁 纵队进行整军,加强了党的建设,加强了形势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狠抓了干部 队伍的建设、整顿和提高,整顿了部队的纪律和作风,决死第叁纵队面貌一新。

车敏瞧后到延安党校叁部组教科任副科长。解放战争他历任晋冀鲁豫4纵23旅政委 、太岳第3军分区副政委、62军186师政委、62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5军政治 部主任。

1951年,车敏瞧入朝作战,和15军参加了第5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 登陆防御。抗美援朝期间被授予朝鲜政府国旗勋章一枚,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 章各一枚。

车敏瞧回国后,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任第一军医大学政委 。1955年,车敏瞧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解放勋章一枚,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枚,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车敏瞧后转业,任北京中医学院第一副院长、党委 书记、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77年任东北师范大 学党委书记。 1977年,车敏瞧出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至1988年。

6、龙炳初少将

一首《南泥湾》,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359旅的故事。359旅是1941年到南泥湾的 ,旅长兼政委王震主持延安军分区和延安卫戍区的工作,统管全旅工农业、商业 和运输生产,副旅长苏进和副政委王恩茂在金盆湾主持生产练兵的日常工作。

当 时部队的分布是:旅直属队和特务团驻金盆湾,特务团团长徐国贤,政委谭文邦 。 717团驻临真镇,团长陈外欧,政委李铨。 718团驻马坊,团长陈宗尧,政委左齐。 719团驻九龙泉、史家盆,团长张仲瀚,政委曾涤。

补充团驻南泥湾,团长苏鳌,政委龙炳初。 南泥湾距延安城45公里,是金盆湾的一个乡,与临真镇、马坊、九龙泉接壤。苏 鳌、龙炳初的补充团是真正驻在南泥湾的。 359旅1941年开荒种地11200亩,收细粮1200石,1942年开荒种地26800亩,收细粮 3050石,1943年开荒种地100000亩,收细粮12000石,1944年播种面积260000亩。

359旅还办了油厂、酒厂、纸厂、纺织厂、鞋厂、肥皂厂。

359旅在这几年里,战 备训练也抓得很紧。毛泽东在旅长兼政委王震、副旅长苏进、副政委王恩茂、政 治部主任李信的陪同下,视察了南泥湾,毛泽东说:你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你 们到东边,东边就安全;你们到南边,南边就安全;你们到北边,北边就安全。

1944年10月,359旅组成南下支队,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王恩茂任副政 委,朱早观任参谋长,刘型任政治部主任。

南下支队下辖7个大队: 1大队:大队长陈外欧,政委李铨。 2大队:大队长陈宗尧,政委罗章。 3大队:大队长张仲瀚,政委曾涤。 4大队:大队长徐国贤,政委廖明。 5大队:大队长苏 鳌,政委龙炳初。 6大队:大队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

7大队:大队长郭 鹏,政委吴光远。 很明显,5大队是在补充团的基础上组建的。 龙炳初是江西莲花人,1914年出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 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湘赣红军学校四分校特派员、第六 军团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长征,经历了南下北返和中原突围,在一野担任团政 委,1949年12月第9军27师政委。龙炳初1933年入红军学校第4分校学习,1955年 毕业于中央马列学院。

1961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 1962年到1975年,龙炳初担任甘肃省军区第二政委,他在任上去世,终年61岁。

7、秦化龙少将 秦化龙是湖南平江人,1913年出生贫农家庭,原名季康。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少共平江县委组织部部 长、县委书记、中共湘鄂赣省委组织部部长、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军 区后方留守部队政治部主任、湘鄂赣军区边区游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坚持了 湘鄂赣边区叁年游击战争。

1938年因患病赴苏联治疗。后留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40年回国,在新 疆工作,1942年被盛世才软禁,1945年出狱。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第一军 分区政治部主任、渤海纵队11师政委。 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淞沪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公安军政委、南京军区炮兵 政委,1961年到1964年任上海警备区第二政委,后任中共中央农林政治部副主任 、代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1年去世。

8、 尹明亮少将 尹明亮是江西泰和人,1915出生。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看护班长、军医、红3军团6师16团卫 生队队长、5师卫生部部长兼政委。

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 役。后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1团卫生队队长、第3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委、冀 察热辽军区卫生部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3兵团组织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 衡宝等战役。

建国后,1950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3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参加了第1、2、3次战役。回国后,任军事学院政 治部组织部部长兼干部部部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

后任军政治部主任,炮 兵学院副政委,闽北指挥部副政委、政委、福州军区副政委、顾问。 1961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 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9年去世。

9叶长庚少将 叶长庚是浙江省桐庐县人,1903年出生。1925年在国民革命军2师当兵,参加过北 伐战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5军4纵队任机枪大队长 ,后来彭德怀提拔他担任红8军4师2团团长。

1931年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后,叶长庚率本团在东固构筑工事。一天毛泽东和彭德 怀到叶长庚团检查工作,毛泽东对叶长庚说:“你就是叶长庚?刚才路上彭军团 长谈了你的情况。”“毛总政委,我是个大老粗,没有文化,这团长当不好。

” 叶长庚说。 毛泽东:“大老粗当团长,说明你很努力。没文化当团长是有些困难,可现在是 战争年代,要等学好文化再来当团长、师长怕不可能。路上彭军团长讲了,你的 仗打的不错,现在红军干部没有文化的还很多,等条件允许了,还是要组织他们 学文化的。

”彭德怀告诉叶长庚,毛泽东要在团里吃午饭,叶长庚把自己花钱买 的二斤腊肉拿出来加了个菜。毛泽东看了很不高兴:“叶团长,搞么子特殊哟, 快把这盘腊肉分给大家吃吧!

”彭德怀也说:“在你们团部吃饭,可没有让你们 搞两样菜,咱红军队伍里,可不兴这一套。”叶长庚急忙做了解释,毛泽东说: “噢,还是你自己掏的腰包,这么说,你请客罗。

”毛泽东站起身来,端起那盘 腊肉,走到战士们的桌前,挨桌分腊肉,边分边说:“你们团长请客,大家分吃 腊肉。”叶长庚也唱过一出“空城计”。红17师北上时,他正在湘赣军区医院住 院,湘赣军区总指挥蔡会文到医院对叶长庚说:现在红军主力即将北上,省委和 军区决定调你到军区当参谋处长,代理参谋长。

主力红军离开后,军区兵力少了 ,面对着强敌的进攻,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保卫省委,保卫根据地,守住永新 城,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哟!

往后,遇到什么事情,多找甘泗淇同志商量。叶长 庚立即出院到了军区。这时国民党军两个旅八千人向永新城进犯,而叶长庚手上 只有3个连加上红军分校学员不足千人。叶长庚认为我军守永新城兵力不足,永新 城又无坚固工事可守。

不如主动撤出永新城,放敌军进城,然后采取游击战的方 法,袭扰打击敌军。征得甘泗淇同意后,红军撤出了永新城。敌军占领永新城后 ,因摸不清红军的兵力,士兵夜晚不准打开背包睡觉,枕戈以待。

夜里,叶长庚 将几个连分成十几个小分队,分散在县城周围的山上,四面八方向城里打枪,号 兵轮番吹号。敌军闹不清到底有多少红军,侦察分队报告县城周围路口,均有红 军把守。敌军未等天亮,弃城而逃。

1934年10月,红6军团在甘溪与敌恶战,不久,红6军团为突出重围,折回甘溪, 撕开了一个缺口。王震指派叶长庚到18师担任参谋长,他说:18师担任军团后卫 ,在明天下午叁点前这段时间内,无论如何要牢牢堵住甘溪这个口子,掩护全军 团撤退,争取时间,甩开后面之敌。

叶长庚指挥53团在甘溪一直打到规定的时间 ,完成了任务。红2、6军团长征时,叶长庚是红6军团新兵师师长,先患疟疾,后 转为肺结核。他硬撑着身子,骑马行军,渐渐支撑不住,由两个警卫员搀扶着走 ,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只好用担架抬。

一天晚上,王震来看叶长庚,说:“长庚 同志,明天一早,部队就要翻越大雪山。这座雪山,上山四十里,下山七十里。 山上空气稀薄,积雪覆盖,行走很困难。

刚才,军团党委开会研究,决定将重病 号寄养在老百姓家里。我和萧克同志反复考虑,认为你身体太弱,确实难以爬过 雪山,打算给你留下一名通讯员、一名马夫、一匹马和一百元银圆。

你找个地方 养好伤,再北上去找部队。”叶长庚坚决不同意,表示生是红军的人,死是红军 的鬼,说什么也不离开部队,就是爬也要跟上部队。王震说:“你是红军的一个 师长,不是一般战士。按说,不应该把你留下,我们的心里也很难过,也舍不得 离开你。

可是组织上实在照顾不了,没有别的法子。长庚同志,你是一名党员, 要体谅组织现在的难处啊!”叶长庚没话好说,难过地哭了。叶长庚离开部队两 天后,找了一位老中医,问清了上山下山的路线,并按照他的指点,买了两斤西 洋参,老中医又送给他一包茶叶和一串红辣椒,用于驱寒提神。

叶长庚带着通讯 员和马夫翻越了雪山,叶长庚硬挺了过来,通讯员却因疲劳过度牺牲了。叶长庚 和马夫就这样追上了部队。叶长庚建国后任50军副军长、江西军区副司令员。19 55年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 年去世。(第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