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规则中国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应用发展

2017-08-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货币政策规则是指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指导原则,其中泰勒规则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且行之有效的规则.1995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

货币政策规则是指中央银行进行货币政策决策和操作的指导原则,其中泰勒规则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且行之有效的规则。1995年3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保持货币币值稳定”的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从贷款规模转向了货币供应量和基础货币。有学者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在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上的实现情况较好,但对于稳定物价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并不显著。

因此,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是否仍然有用,以及是否存在更好的政策工具就成为当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热点。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日益趋向市场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但货币政策究竟该如何调节经济,是相机抉择还是政策规则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政策规则,国内学者同样争论已久。本文试图从泰勒型规则出发,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本文使用2001年到2011年的季度数据,检验了泰勒规则原式、利率平滑型泰勒规则和前瞻型泰勒规则。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泰勒规则原式的的拟合优度较低,不能很好的描述我国的利率变化轨迹;加入利率平滑因素后,拟合优度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其值非常大,为0.

8826,因此利率规则值能够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很好的拟合,而且平滑项的系数为0.7313且其t统计量非常显著,这说明目前在我国利率调控具有利率平滑倾向,并且这种行为是人民银行刻意为之,保持利率稳定也是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之一;前瞻型泰勒规则与利率平滑型泰勒规则相比,虽然仍然能够较好的描述我国利率的变化,但经过论证这一模型不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工具规则。

原因在于一方面该前瞻型规则的拟合优度相较于利率平滑型规则还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前瞻性因素的系数值非常小,且其p值较大。利率平滑型规则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参照尺度,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估计,得到与众多学者类似的结论,我国货币政策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利率对通货膨胀的调整是适应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产生和发展有着自我实现机制。 本文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也就是规则性。

将利率平滑型泰勒规则作为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工具规则,可以给货币政策预设一个明确的、可观测的目标,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责任性、透明性,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从而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效果。但本文仍有不足之处,本文并没有对中国有越来越重要影响的汇率因素,股票市场因素加入泰勒规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