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穆的小城之春 黑白中的微弱曙光——评费穆电影《小城之春》

2017-11-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好久没有看黑白电影了,记忆中的黑白片都是儿时的<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爆炸><火车司机的儿子><流浪之歌>,可费穆拍于1948年的黑白片<小城之

    好久没有看黑白电影了,记忆中的黑白片都是儿时的《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爆炸》《火车司机的儿子》《流浪之歌》,可费穆拍于1948年的黑白片《小城之春》直到今天才见,只觉相见恨晚。

    黑白灰的色彩,出出进进就五人,场景定格江南小城,镜头局限戴家小院和小城墙头,像话剧,像独幕剧,像情景剧。

    开场是女主人玉纹的独白,介绍抗战后的小城,介绍家中的情况,残垣断壁、破败家庭,通过玉纹忧郁的口吻,我们知道了玉纹和丈夫礼言的情感荒芜,所以才出现“他没有勇气死,我没有勇气活”的生活,才出现玉纹的寄托在每日买菜经过的城墙小路,礼言的寄托在后花园的独自呆坐,生活死水一潭,日子枯燥乏味,呈现于观众眼帘的,是僵死,是凋零,唯一的光线,是礼言妹妹的灿烂,但也是一线光明。

    故事在于礼言同学志忱的出现,他从上海回来,西装革履,风流潇洒,而且亲切,而且文雅,而且热爱生活,他的出现,不仅为戴家院落带来了拂面春风,而且在玉纹和礼言心头泛起了情感涟漪。

    通过质朴的对白,原来玉纹和志忱青梅竹马,初恋情深,因为玉纹母亲的阻拦,爱情扼杀。原来礼言和志忱同学一场,礼言家境中败,志忱远走求学,此刻的相见,物是人非,情非昨情,个中滋味,在费穆的镜头下,纠葛连连,伤感连连。

    死亡的婚姻亟待拯救,黯淡的生活亟待光明,可在搭手的那一刻,在黎明的那一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需要内心的安稳和踏实,这种安稳和踏实,在费穆的影片里,则是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纯朴的良知道德,更深的是骨子里的善良与责任。

    影片揭示了情感的不平和起伏,甚至爆发,甚至宽恕,都是真情实感,都是正常表达,在礼言起死回生的一刻,良心发现,都是善良的人,都是真诚的人,需要的仅是:面对现实,战胜自己。

    志忱走了,去更辽阔的世界,礼言的妹妹,十里相送,约定再见的春天。

    小城城墙头,玉纹依然眺望,一袭曙光,礼言走进画面,背影是两人的相依。

    生活或许依旧?婚姻能否燃烧?小城的春天短暂还是经常?费穆给出了曙光,但给不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