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的子女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潮流中的点滴:陶希圣政治思想探析(1928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潮流中的点滴:陶希圣政治思想探析(1928-1949)杨君君  [摘要]: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潮流中的点滴:陶希圣政治思想探析(1928-1949)

杨君君  

【摘要】: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演变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陶希圣即为一个典型代表。大革命失败后改组派时期,陶希圣主张继续革命,以三民主义为理论框架构建国民革命观,明确了革命的内外目标、革命的三民主义理论基础以及民众主导的革命力量。

他指出国民党的民族主义缺乏对国内各民族平等自决问题的关注。因此,陶希圣呼吁关注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齐心致力于国民革命民族主义目标的实现。北大任教时期,陶希圣参与1930年代民主与独裁的大讨论,其主张介于绝对民主与绝对独裁之间。

他关注民权,鼓励民众向政府争取言论自由,进而通过国民大会行使政权,政府则能由此充分动员民众投入抗战。陶希圣还响应中共呼吁,主张开放党禁,力求各党派及割据势力消除内争,共御外侮。

陶希圣的民主政治观念流露出一种实用主义倾向。面对日本的侵略,陶希圣的态度几度反复。“九一八”之后,他曾是坚决的主战派,主张与日本绝交,不依赖外力而开展国民战。华北事变后却又趋向避战。

“七七”事变后,他以三民主义诠释抗战建国纲领,但是对抗战前途的悲观最终促使他走向“和平运动”。在洞悉汪日阴谋后他毅然退出,成为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的主角之一。抗战期间,陶希圣也十分关注国际局势的变化,力求“运用国际局面而不为国际局面的牺牲品”。

抗战之初他预期英美远东制日将有利于中国抗战。“高陶事件”之后,他预言日本受英美牵制南进不成而将从陆路北进,国际局势将有力策应中国抗战。

回归权力中枢后的陶希圣,独立自由精神逐渐消退,政治思想趋向正统化,成为国民党官方言论的传声筒。他对蒋介石个人极尽赞美,对国民党独裁统治全力维护。同时,陶希圣将共产党视为反民族主义的、极权主义的政党,坚决排斥共产党参政。

同时,在两极世界格局中视美国为和平守护者,视苏联为破坏者,持明确的亲美反苏立场。纵观陶希圣的政治思想,虽历经变化但其民族主义始终如一,成为影响其思想转变的主导因素。陶希圣政治思想的民族主义特色,使他成为近代中国汹涌澎湃的民族主义思潮中一个闪亮的点滴。

【关键词】:陶希圣 民族主义 革命 民主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5 【目录】: 中文摘要8-10ABSTRACT10-12绪论12-19(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12-18(二) 本文思路方法和创新点18-19引言: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及演变19-22一、改组派时期陶希圣的国民革命观22-34(一) 国民革命的目标23-25(二) 国民革命理论基础:三民主义25-28(三) 国民革命主导力量:民众28-30(四) 国民革命与民族问题30-34二、北大时期陶希圣的民主政治思想34-39(一) 民权、民主与民众动员34-36(二) 开放党禁与国家统一36-39三、从主战到谋和:陶希圣对日态度之演变39-56(一) “九一八”之后的抗日主张39-43(二) 抗战前夕的避战谋和思想43-46(三) 抗战初期的抗战建国思想46-49(四) 对“和平运动”的幻想及破灭49-56四、抗战时期陶希圣对国际局势的观察与判断56-67(一) 对国际策应的希望与失望56-60(二) “高陶事件”后对国际局势的乐观分析60-67五、抗战后陶希圣与国民党正统思想的合流67-72(一) 拥蒋反共立场67-70(二) 亲美反苏策略70-72结语:陶希圣政治思想的民族主义取向72-74参考文献74-78致谢78-79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