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朝流与点滴 买到陶希圣《潮流与点滴》

2017-05-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陶恒生序言 "二〇〇四年三月刊台北<传记文学>,二〇〇八年九月改写于旧金山" 出版计划落实的也不算顺利. ---------- 父亲这本手著

陶恒生序言 “二〇〇四年三月刊台北《传记文学》,二〇〇八年九月改写于旧金山” 出版计划落实的也不算顺利。 ---------- 父亲这本手著,能够于台北出版四十多年后在大陆出版,证明大陆的言论审批尺度已放宽,并逐渐走向透明与包容之路。

这本书并不能作为父亲的自传,他开篇就说:“凡是一个人,自认其必传者,必不传。因为传世与否之权,操在社会,不在自己。”我们应作如是观。 父亲从幼年启蒙写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随蒋介石从成都飞回台北为止,六十年期间历经求学、就业、为文、授课、论政、从政、误蹈乱流、掌管宣传,到扮演蒋介石文胆的角色,他的大半生都浮沉在一个不稳定的社会和变幻诡异的政治环境之中,个人的际遇自然褒贬并存,难以置身事外。

他晚年常不胜感慨:自己一生向无从政之大志,却身处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经过巨大风浪,做出“翻江捣海”之事,回顾前尘,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些跃然纸上的情节,能够通过出版物坦然呈现在大陆读者面前,毋宁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事。

然而庆幸之余,不免有些美中不足的遗憾,那就是《武汉的风暴》整章,及《东战场与武汉》的第五节〈陈独秀的风波〉未能刊出。前者叙述父亲从一九二七年一月到一九二八年三月担任武汉中央独立师军法处长期间,在咸宁县与滥杀当地农民的劣等“农民运动”者斗争,险些送命的一段经过。

后者则写到陈独秀落难及出狱后,父亲均曾给予支持或资助的一段秘辛。这两篇文字各自有它的史料价值及连贯性,不能与读者见面十分可惜。

期望本书将来有机会再版时审批单位能够再宽松一点,把它们加回去。 先母手著《逃难与思归》,原是她七十岁那年,为回忆自从嫁入陶家后的种种经历而写,本无公开发表之意。然而她在与先父共同走过的近六十年的日子里,一直扮演著一个普通妇人绝难胜任的角色。

她坚定、勇敢、疾恶如仇,带领着全家几次渡过难关,绝不仅是一位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而已。我们决定把《逃难与思归》与《潮流与点滴》同书刊出,可供读者从前者的字里行间,窥见她对后者所叙述的某些大事小事的亲身经验和描述,从中或可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印证。 ------ 删掉的部分,在线的台版《传记文学》可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