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重庆 我校杰出校友徐则臣重回母校 分享文学创作经验之谈

2018-03-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受文学院翔宇论坛之邀,我校杰出校友.当代著名青年作家徐则臣于6月7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多功能厅给文学院学子们做了<个体·世界·当代文学>的精彩讲座,受到同学们的

受文学院翔宇论坛之邀,我校杰出校友、当代著名青年作家徐则臣于6月7日下午,在我校图书馆多功能厅给文学院学子们做了《个体·世界·当代文学》的精彩讲座,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文学院副院长李相银主持了讲座。

徐则臣在70后作家中是少有的一位具有深刻学术素养的青年作家,他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获得者,现为《人民文学》编辑。徐老师曾是我校学生,也曾在我校教过书,所以对淮安、对淮阴师范学院有着浓厚的感情。徐老师动情地说:"我是连云港人,但淮安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文学创作的第一故乡。花街、运河、石码头等,我把故乡系列小说中的所有场景都放在了淮安。"

徐老师简要介绍了他的求学和文学创作的经历,由此引出话题:作为一个个体,是如何逐渐认识、发现、描绘这个世界的;一个作家是怎样地把自己独特、切实的感受充分有效地表达出来。文学归根结底是个体与世界的关系。徐老师结合托尔斯泰、卡夫卡、陀思妥夫斯基、鲁迅等经典作家的作品分析,指出这些作家表达个体经验时的新奇,阐述了作品的所谓的"完美"是危险的,因为那些所谓完美的东西是最常规的,而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对文学史提出了新东西,具有个体性、独一无二性的作品。

之后,徐老师对当代文学目前面临的困境作了深刻分析。在当下这个时代,世界瞬息万变,信息量增多,信息传播快,人们生活在透明的世界里,这就造成许多作家经验趋同,很难提供陌生经验和新奇的东西,进入"集体主义"写作时期。

就如何解决这种困惑,徐老师提出,未来最好的作家应该是"学院派作家",经过系统的学院教育、良好的思维训练,具有丰富的学术思想的学院派作家也许会提供一些陌生经验。

讲座尾声,现场同学积极提问,与徐老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最后,李相银老师对本场讲座作了详细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