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鲁贵卿违法 中建五局的都江堰三角法则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建五局都江堰三角法则,源自五局现任董事长鲁贵卿在参观都江堰时,受到都江堰利用疏导原理进行分洪除沙,引水灌溉,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启发,提出人力资源管理

中建五局都江堰三角法则,源自五局现任董事长鲁贵卿在参观都江堰时,受到都江堰利用疏导原理进行分洪除沙,引水灌溉,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启发,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点启示“疏导是根本、人人皆可成才、团队永恒”。

这三点启示与体现组织能力建设的“目标、机制、素质”三个基本要素结合,逐渐演变出独具特色的都江堰三角法则,成为中建五局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都江堰三角法则是五局特色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精华,是中建五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更是中建五局取得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都江堰三角法则”构建背景

中建五局曾经濒临破产倒闭,2001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这样描述:“该企业资金极度紧缺,已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由于长期欠付工资和医疗费,职工生活困难,迫于无奈,部分职工自谋生路,有的只好养鸡、养猪,甚至到附近菜场捡菜叶为生……”2002年中建总公司的审计报告记载“中建五局1.

6万名职工中,在岗职工4876人,离退休职工4870人,下岗等其他职工5555人……企业报表利润总额为-1575万元,不良资产达4.8亿元,拖欠职工工资2亿元,有的公司拖欠工资达48个月,16家二级单位中有11家亏损”。

五局困局究其原因,有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时“国退民进”思想甚嚣尘上,“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建五局何去何从,前景难料。但更主要是自身管理不善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落后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团队氛围和凝聚力不强,二是人事分配机制僵化,三是员工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跟不上市场要求。

上级一位领导在五局调研时指出:“一片悲观失望的情绪笼罩在五局上空”。2002年财政部一位领导在五局调研时说:“国有企业人的问题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如果谁能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应该获得世界诺贝尔奖!”

解决国有企业人的问题这一“世界性难题”,要依靠 “世界性智慧”,五局破解人的难题是从世界级的伟大工程——都江堰工程中汲取智慧的。

二、“都江堰三角法则”的形成与内涵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历经2200多年岁月沧桑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素有“天府之源”、“镇川之宝”的美誉。都江堰充分运用了科学原理进行分洪除沙,引水灌溉:岷江江水流至江心的狭长小岛,即一分为二,其中“外江”作为岷江正流继续顺道而下,“内江”则沿着古人设计的水道,经鱼嘴分水、虎头岩漩流、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流向成都平原,沿途灌溉万亩良田,从而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1、都江堰工程对五局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历经2200多年岁月沧桑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素有“天府之源”、“镇川之宝”的美誉,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2003年中建五局现任董事长鲁贵卿偶然机会参观都江堰,在叹服古人巧夺天工的技艺的同时,联想五局的人员困局,心生感慨,悟出三点“都江堰启示”:疏导是根本,团队永恒,人人皆可成才。这三点启示成为五局人力资源管理的指导思想。

(1)疏导是根本。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的奥妙在于因势利导,用“疏”而不是用“堵”的方式治水。同样,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顺应人性规律、因势利导、扬善抑恶,使员工按照企业设计行有方向,干有目标,自由流动,各得其所,各就各位。

(2)人人皆可成才。都江堰的建成,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结果。原本平淡无奇的卵石、山体、岩石,甚至是最不起眼的沙子,在设计者的手中都仿如点石成金,被赋予了神奇的功能,从而造就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千古传奇。同样道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才在于发现,在于雕琢,在于培养,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使员工与企业能够共同成长。

(3)团队永恒。都江堰主体工程与附属工程之间,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共同发挥分水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作用。由此感悟,只有团队成员沟通协作、配合互补,围绕团队整体目标共同努力,团队才会实现基业永恒。因此,打造精干高效的团队,使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分工有序、权责分明、精诚合作、共同进取,自觉、发自内心地为团队永恒贡献力量。

2、“都江堰三角法则”的构建

三角这一图形,有其特殊的几何意义:“三足才能鼎立”、“铁三角”,体现三角型是最稳固的形状;“任何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均可构成一个三角平面”,体现了三角型的全面性。

为使“都江堰启示”更好地应用于并体现在五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五局借用三角型这一最稳固全面的图形,创造性提出了“都江堰三角法则”(如图),“都江堰三角法则”由外三角、内三角、核心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