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海虎学术造假 南大教授退选院士抗议同事学术造假盘点南京高校那些事

2017-07-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大教授退选院士抗议同事学术造假 盘点南京高校那些事南大教授退选院士抗议同事学术造假 盘点南京高校那些事南京新闻龙虎网讯 21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牧在博客

南大教授退选院士抗议同事学术造假 盘点南京高校那些事

南大教授退选院士抗议同事学术造假 盘点南京高校那些事

南京新闻

龙虎网讯 21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牧在博客中公开发布了一个令外界错愕的消息:他主动申请退出2013年中科院增选院士评选,“我申请退出2013年院士增选,是希望引起大家对科学道德的重视,并对这起造假事件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说法。”

他说的“造假事件”矛头指向的是他的同事——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闻海虎。而闻海虎跟王牧一样,今年也被推荐为中科院数理学部增选院士有效候选人。王牧认为闻海虎一论文中的部分数据涉嫌造假,9月15日,就此向中科院进行了实名举报。

对此,闻海虎表示,王牧的举报大部分不属实,并且最重要的是,用了一套错误的数据。同时,闻海虎也在网上发布了近5000字的说明,一一回应王牧的相关质疑。

此事暂且还处在双方辩论举证阶段,究竟是闻海虎真的干了学术造假的勾当,还是王牧因为对方是此次竞选院士的最大对手,故意采用以退为进的手段来进行别有目的的构陷呢?相信随着更多事实的披露,这一场风波的是非曲直一定会水落石出。

但查实是学术造假也好,查实是为了个人利益构陷同事也罢,这场风波没有赢家,只会给脆弱的高校环境再一次的创伤。正如南大物理学院一位教授所说,“这件事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首先是南大物理学院,其次是对南大,往大了说是对中国院士制度的质疑。”

而实际上,象牙塔内的龌龊事儿绝不仅仅是这一桩,教授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为了职称、名誉、地位、金钱等等,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惜抛下身份,彼此杀个头破血流。近年来在南京的高校内就发生过不少事儿,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1、南京工程学院两干部反目 互相举报对方搭违建

2013年3月,位于江宁区的南京工程学院教职工宿舍丹桂苑小区住在楼上下的两户居民,多次拨打12345热线,互相举报对方搭建违建。为何两户居民会反目,相互举报对方?

丹桂苑小区位于江宁区至善路,是南京工程学院教职工宿舍。相互举报对方搭违建的是该小区25号楼的101室的李某与201室的武某。

去年4月份,101室住户李某夫妇,在202室住户武某的车库上方搭建一个约10多平方米的违建。见房屋搭好后,武某就想依靠这个违建,在违建上部加盖一间阳光房,并在屋顶上方安装了槽钢,但武某的行为遭到了李某的极力反对。为了阻止武某建阳光房,李某赶紧在违建房楼顶安装了一台空调,如此一来,如果武某要建阳光房的话,势必要将空调主机包裹在里面。为此,双方反目,多次打12345热线相互举报。

据了解,武某是该校正处级调研员,去年底刚退休。李某是副处级干部,现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挂职做副县长。

2、南京大学教授被举报学术造假 回应:系个人恩怨

2010年5月,一份《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申报国家精品课程造假》的网帖将知名美学教授周宪置于了一场舆论的漩涡。这份帖子开门见山指出:“仕而优则学的所谓官员型学者,更是把申报项目当成了香饽饽,无论申报什么项目都坚持把自己作为主持人,把国家科研经费当成自己囊中私物”。

其矛头直指南京大学校长助理周宪:“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30万元)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100万元)项目过程中大肆造假,到了胆大妄为的地步。”

当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对造假事件作出处理,所有人都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周宪却感觉围绕在自己身边的风暴正愈演愈烈,“事情的发展已偏离国家精品课程的事,演变成对我个人声誉的一场运动”。

周宪说,在南京大学校内,有人用手机群发短信,将此事广而告之,甚至发给周宪在学术界的一些朋友,对他进行个人攻击,“他们收到短信以后都觉得很奇怪,打电话问我怎么回事”。

在采访中,所有知情人士都称,此事之所以发展到目前这个局面,主要是因为涉及个人恩怨。周宪在接受采访时就直言:“主要我跟胡有清有矛盾。”

他说,他从2002年开始担任中文系主任,不久后,即建议胡有清教授担任海外教育学院院长。2004年,他调到学校当校长助理,刚好分管海外教育学院,“那段时间(海外教育学院)工作起色不太大,我布置一些工作,推进不大,我也比较急躁,就产生了工作上的一些摩擦”。

周宪认为,另外一个矛盾在于:“我担任校长助理,兼任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胡有清的太太是出版社员工,(她)评高级编审时,几年都没能通过,他怀疑我做了手脚。”

3、南师大教授被指虚报项目圈钱

2013年7月,盐城阜宁的陈保清投诉称,他与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教授顾正桂合作开发项目,但项目打了水漂,200多万元投资血本无归,正当陈保清犯愁之时,却发现顾正桂利用该项目申报国家科技部、省教育厅、南京市多项科技资金,累计获得资助147万元。让陈保清无法接受的是,明明项目产值小效益差,可是在申报材料上,这个甲缩醛项目累计产值达到了两亿多元!

据了解,其实在2012年5月18日,南师大、沿江化工和白敬宇制药、威尔化工还试图联合申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的材料还包括了后来被证实造假的产值数据。但最终该项目没有获奖。

陈保清说,自己看到的相关材料上说沿江化工甲缩醛产值达到了5000多万元,利润1700多万时,干脆拿着材料上门,要求对方按照这个数额支付自己应得的部分。

“知道是假的,就是想看他怎么回应。”结果是,沿江化工被迫出了一份证明,称实际所称生产的5083吨甲缩醛产品中,大部分是由合作单位威尔化工所生产,只是放到了自己企业的实施状况表中。

记者一直试图联系顾正桂教授正面采访,但顾教授始终不肯露面,只是在电话中表示,目前甲缩醛仍在生产,产值数额是各家企业的事情,当记者询问是哪几家企业时,他未予回答。

4、河海大学一讲师裸身跳楼身亡 或与职称评定有关(图)

2010年10月,河海大学郭建平博士9点45分从20楼的家中纵身跃下,而且还是赤身裸体。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郭之所以跳楼,可能与学校评职称、分房有关。

河海大学日前出台了“SCI”政策,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收录的科技论文多寡被看作衡量老师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估计郭因此评不上职称,受了刺激。”一位老师说。不过,也有说法称:“学校没有实现当时的承诺的条件,导致他想不开。”

记者了解到,现在高校都实行按人才标准来分房的制度,职称越高,分房越好,房屋补贴越高。

5、南京审计学院两位副教授被举报论文剽窃

2011年11月,有网友在南京多家论坛发帖爆料,称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的两位副教授,发表的多篇论文疑有剽窃和一稿多投的行为。帖子称,南京审计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副院长郑建新在担任副教授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发表9篇文章,其中4篇属于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另有4篇存在抄袭现象。

同时,该校外国语学院大外部主任梁文青在担任副教授期间,以第一作者共发表1篇文章,与他人合作7篇,其中1篇属于重复发表,另有4篇存在抄袭现象。

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发帖者“袁怡君”还贴出了一张表格。在这张表格中,一共列举了7篇论文,其中郑建新单独署名的有两篇,梁文青单独署名的有一篇,另外4篇都是两人合署,郑建新为第一作者。

被列举的7篇论文,都是关于英语语法等方面。其中,郑建新与梁文青合写的《英语歧义的修辞效果》被反映为“重复发表”,在2005年的11月份,两人的另一篇论文《英语歧义的语用效果》发表在南京审计学院学报上,而在2006年的2月份,标题变成《英语歧义的修辞效果》后,又发表在武汉科技大学的学报上,两篇文章的相似度高达94%。

另一篇郑建新署名的论文《输入理论和情感过滤理论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也被反映一稿多投,这篇论文于2007年6月,分别在广西社会科学期刊和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上同时发表,两篇文章的相似度也高达91%。

结语:南京高校发生的这些事儿只是中国众多高校现状的缩影,在如今的新形势下,高校该如何完成自我救赎?让无数学者专家讨论的大学精神是否能够回归?这一切,都有赖于诸君共同探讨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