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敢挖秦始皇的墓 为什么不挖掘秦始皇墓(图片)”

2017-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为何不敢挖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不挖掘秦始皇墓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

为何不敢挖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不挖掘秦始皇墓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由于秦始皇陵里面潜藏着秦朝以前失传的历史文献,故发掘秦始

为何不敢挖秦始皇的墓:为什么不挖掘秦始皇墓

秦始皇陵南依层层叠嶂、山林葱郁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在渭水之滨。现代考古证明,秦始皇陵地宫完整的保存在封土堆下,几千年来未被盗掘。由于秦始皇陵里面潜藏着秦朝以前失传的历史文献,故发掘秦始皇陵对研究秦朝以前的历史具有重大的意义。既然如此,为什么一直没有发掘秦始皇陵呢?

一:目前还没有技术能够建造一个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根据技术探测发现,秦始皇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大小。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内城里面修建了堂皇的地下宫殿,顶上有用明珠做的日月星辰,地下布置了用水银做的江河湖海。

这样的话,我们在发掘前首先应当建造一个跨度不能小于500米的保护大棚,否则,挖掘秦陵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道理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秦陵的结构由两部分建构而成,一个是地表下面的地宫,一个是地表上面的封土。人们最关注的当然是地宫,最想看到里面的遗存和司马迁说的一样不一样,能不能出土连司马迁也没有记载的遗迹和遗物。

可挖出地宫,先得挖掉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的封土。甭说这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帝王陵墓,就是一般的坟墓,按考古发掘的规矩,既不能用炸药炸,也不能用推土机推,更不能用挖掘机掏,一句话,就是不能快挖,只能慢慢挖,也就是一点一点地发掘。

而一点一点发掘,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就要历经春夏秋冬,就要面临风霜雨雪,如此,就要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个大棚,既有利发掘,又可以保护出土文物。否则,即便人能够在露天作业,可以战天斗地,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可挖出的地宫怎么办?总不能让它风吹雨淋吧?

二是发掘技术不行

地宫中的文物如果没有被盗掘或破坏,肯定会极为丰富。但彩绘、帛画、壁画、漆器、竹简、陶器、木器的保护将随之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地宫本身的维护也马上会变成巨大的难题。除此以外,秦始皇陵的发掘还有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发掘之后能不能保护,也不是发掘之前具不具备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是发掘本身会不会有重大失误?我们有没有研究它的能力?

地宫的发掘涉及一系列勘测、钻探、发掘、修复技术,我们没有科学揭露土木建筑陵寝的先例,缺乏直接发掘的经验,谁能保证来自考古学家的工作失误不可能发生?现在所说的不能挖的理由几乎都是保护技术不过硬,千篇一律地讲什么丝织品可能硬结,器物可能变色等,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这几个技术保护难题一旦克服,就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

从考古学角度看,推动考古学进步的是发现本身和发现的方法--错失了发现,可以把机会留给技术能力肯定更强的后人,但由于我们现今所用方法或研究能力的失误和局限,却是历史性的罪过和遗憾。面对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谁敢轻描淡写地说句付学费了事?谁来埋单?向谁问责?

三:政府不同意挖

秦陵也好,乾陵也罢,中国数以百计的帝王陵墓挖与不挖,其实早都套牢了紧箍咒,这就是国家制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可谓文物工作的天条。再细点,还有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强调的考古发掘坚持以配合基本建设为主,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