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汤国安 第十八届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大会在北大举办

2017-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教育网讯,第18届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大会(Geoinformatics 2010)于2010年6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和英杰交流中心成功

中国教育网讯,第18届国际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大会(Geoinformatics 2010)于2010年6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和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该会议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久负盛名的国际学术大会。

本届大会由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学会(CPGIS)联合主办,北京大学承办,并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理学会和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IEEE GRSS)的指导和支持。

面临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重大机遇,近年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本届大会以“变革中的地理信息科学”为主题,吸引了海内外高层专家和广大学者共计六百余人参会,论文数量、代表数量和主题数量均创新高。

6月18日,大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开幕,并进行特邀主题报告。开幕式由大会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北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童庆禧院士主持,大会荣誉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国家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博士,国家遥感中心张国成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学会(CPGIS)主席陈爱军博士等领导和嘉宾莅临开幕式。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丽梅代表北京大学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

徐冠华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进入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进程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地理空间信息科学技术使人类能以更广阔的视角、更快的速度了解区域和全球环境动态,掌握世界资源状况,应对我们所面对的十分紧迫的全球变化问题,为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中国地学工作人员,应抓住机遇,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为地球科学发展、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汪民副部长指出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为解决范围更广、复杂性更高的现代地学问题提供了全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现状,需要充分运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来规范和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会的特邀主题报告由北大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刘瑜博士和陈斌博士主持,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L. Anselin教授、荷兰ITC A. Stein教授、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J.C. Thill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周成虎教授、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王法辉教授、南加州大学C.

Shahabi 教授和北京大学邬伦教授等知名专家做了大会主题报告,分别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6月19至20日,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分10个分会场、40个学术专题开展了学术报告交流,还面向年轻学者举办了一个专题讲座,由知名专家传授了如何进行科学选题、论文写作及创新发展的心得体会。

出席大会的知名专家和分会主持人还有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顾行发研究员、副所长王晋年研究员、杨崇俊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钟耳顺研究员、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继贤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李小文院士、吴立新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宫辉力教授、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健雅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刘耀林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闾国年教授、汤国安教授、中山大学张新长教授、黎夏教授、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谢忠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城市和区域分析中心主任隋殿志教授,辛辛那提大学地理系主任柳林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主任宫鹏教授、中密西根大学李斌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林晖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史文中教授、李志林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周启鸣教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秦其明教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陈秀万教授、李琦教授等。

本届大会由徐冠华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M. Goodchild教授担任荣誉主席,童庆禧院士任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方裕、邬伦和陈爱军教授任程序委员会主席,刘瑜博士任组织委员会主席,会务组织人员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会组织工作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好评,认为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对地理信息科学创新、发展与应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