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礼群加快推进标准化 魏礼群:加快推进标准化 推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准作为生产的依据.贸易的语言.市场的规则和合作的桥梁纽带

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准作为生产的依据、贸易的语言、市场的规则和合作的桥梁纽带,在国家建设特别是对外开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您如何理解标准和标准化?如何看待标准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标准就是规矩,就是得到业界公认、被广泛采用的水平指标和行业规范,是衡量产品、服务、工艺、流程、有关主体等质量、水平的尺度,是规范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经济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管理行为的准则。

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将特定的水平、行为固定化,用以衡量事物,引领、规范、带动、促进有关主体的行为。在现代社会,标准化是国家治理和国际交往中的重要规则和工具,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管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的秦朝,秦始皇在治理国家中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实际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标准化,这对于促进当时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社会,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并将其标准化,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使汽车进入平民百姓家。

麦当劳、肯德基等美国快餐品牌之所以能遍布全世界,也是因为采用了标准化的经营和管理。这些事例说明,标准化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建设中,标准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标准化可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标准化,可以改善质量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从而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是企业和产品通向市场的通行证,遵循一定的标准就能够有效进入市场、赢得市场。标准是衡量质量的依据,所以现在有"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得标准者得天下"的说法。

第二,标准化能够有效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在市场上,产品、服务种类成千上万,市场主体规模和行为千差万别。实施标准化,为衡量这些产品和服务提供了较为公认的尺度,这就为维护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也常常需要通过比对相关标准来执行,在很多时候,标准是法律条文的具体形式。

第三,标准化有助于推动创新发展,提升经济总体素质和水平。标准化是创新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环节,使人们能够低成本共享人类科技成果,促进技术进步、生产创新和专业化,降低风险和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有助于提升经济总量。据测算,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标准化对本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27%、23%和12%。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标准化在全球贸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第一,标准是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标准化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只有符合国际贸易标准的产品才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才能扩大国际贸易规模。第二,标准能够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标准对于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问:您如何估价中国标准化工作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加快了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早在1988年12月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2001年成立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强化标准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2015年3月,国务院制定和颁布了《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一系列重要举措。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今后5年的标准化建设的任务。

截至目前,中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项,覆盖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规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服务公共外交和对外经贸合作交流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无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中国的标准化工作还有一些差距。

一是标准化意识不强。从企业、政府管理者到社会公众,总体上来说,标准化的意识普遍不强。二是标准体系不合理。目前,中国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是由政府主导制定的,由企业主体按照市场规律制定的标准很少。

而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缺乏法律地位。三是标准水平落后。中国现行标准体系是上个世纪80年代确立的,很多标准已陈旧老化。现代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一些新兴业态和领域的标准很少,特别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新理念的标准更为缺乏,难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进创新发展、生态建设等需要。

四是标准统一性权威性不高。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有些彼此重复;甚至相互冲突。五是标准执行不力。一些科学、合理的标准没有得到很好推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高度重视,要把标准和标准化工作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要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纳入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上来,以全面提升我国的标准化水平和国家治理水平。

问: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您如何看待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国家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标准和标准化工作要服务于这样的改革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建设治理。这些方面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和科学合理的规范。

从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标准不断从生产、贸易、服务领域向公共管理领域扩展,从经济建设层面向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府治理等层面延伸,标准化已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成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石。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标准化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作用。

首先,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就是治理国家的一系列比较成熟、比较系统的制度。这些制度有多种形式,如法律法规、管理规范、行为守则等。标准作为一种公认的尺度和规范,也是一种科学化、市场化、民主化的具体制度形式,是一种公认的规则和法度。

在国家治理中推进标准化,实际上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因此,标准化为国家治理确立规范,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一种基础性制度安排,推动标准化也就是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其次,标准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标准化是现代社会产生和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提升管理效率和有效性的重要工具。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生态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大量事实表明,标准化程度越高,其管理能力和水平越高。

将标准化原理、方法引入国家治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与国家治理实践的有效结合,能够大幅提升国家治理水平。因此,可以说,标准化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

问:近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推进标准化。您认为这样做有些什么意义?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治理标准化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政务服务标准化上。最近,国家标准委给我一个任务:牵头研究制定政务服务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我也去了很多地方考察,参观了很多省市的政务服务大厅, 如:山东泰安的新泰市、 广东佛山、顺德及江苏连云港等一些城市。我认为,当前,在政府管理和服务中推进标准化,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提升国家标准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标准化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涉及技术、产品、流程和服务等方面,涉及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政府管理和服务是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面向公民、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实施管理、提供服务的行为,关系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就是要将标准化的理念、原则、方法引入到行政管理服务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适用于政府管理和政务服务的标准体系,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这是提升我国标准化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第二,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水平低,行政效率、管理和服务质量就难以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有可能沦为空谈。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态度、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条件、流程、效率、便捷性、质量等明确标准,细化规范,量化要求,做出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性规定,不仅使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目标、过程和结果清晰可见,而且使工作责任可跟踪、可追溯,从而有利于促进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三,这是解决现阶段"放、管、服"工作中突出问题的关键举措。当前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标准化程度低,影响改革成效。例如,对"行政审批事项"等概念缺乏统一界定。再如,现在行政审批事项数量减少了,但一些审批要件、流程、时限等标准不明确。

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和服务标准化,对审批和提供服务的要件、流程、结果等制定明确、细致的标准,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相关政府部门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给当事人较为明确的预期,增强"放管服"改革的效果。同时,也有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消除权力寻租的空间,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推进廉洁政府建设。

第四,这也是扩大对外交流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标准是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特色政治、行政制度和中国特色道路,也有利于广泛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问:您认为,当前在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方面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当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处于攻坚期,"放管服"工作正在深入推进。这对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也带来了难得契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工作,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对推行标准化工作的自觉性。首先要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转变观念、端正认识。要在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工作相关知识和实务的教育培训,采取多种方式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认识到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意义,使之树立行政标准化理念,自觉、积极地实施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同时,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内容和意义,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是要加强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近年来,不少地方开展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试点,要在继续扩大试点范围的同时,对已有的试点项目和地方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评估已取得的进展和成效,总结有益经验,分析存在问题,对试点探索的实践成果进行研究、提升,以丰富和发展有关理论。

积极探索标准化工作创新,包括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行政审批标准化。加快建立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的信息标准、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体系,推进共性关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还要注意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方面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行法治的大局出发,开展前瞻性研究,努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标准化工作水平。